今年年初,有一段視頻在各個媒體上爆火,武漢一個大學校門上居然有火車經過。“文華學院”四個大字閃閃發光,這讓文華學院這所高校迅速走進大眾視野。
同時,該校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國際上廣泛的關注,國際建筑、設計專業的學者都紛紛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認為其在地理位置與文化特色中的融合也是高校中創新發展的典范。
網友們也紛紛好奇“這樣一所敢于創新的高校,其教學風格又有什么新意呢?”事實不出所料,文華學院的個性化教育及其“三九模式”在全國范圍內都稱得上是獨樹一幟。
該校在2005年該校便開始針對提高教學質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措施之一就是針對160多名多門課程考試不及格,“根本不想學習”的學生進行研究。在近二十年的發展中,該校的個性化培育也有了一定的規模,也就是其“三九模式”。
首先,該校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術水平,將其本科學生劃分為三類:“學術型”“能力型”以及“創業型”。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從學生的“類特色”入手,探索實踐個性化教育的有效路徑和方法。其“三九”就是該校個性化教育的體系,包括三個關鍵點、三種類特性以及“三個一”工程。
根據其“三個關鍵”,文華學院也采取了專門的措施。首先,該校為挖掘學生的優勢潛能,設置了潛能導師,到2013年,該校聘潛能導師412名,表彰潛能導師67名,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自信、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其次,通過“立志”教育,指導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選擇志向、階段規劃;最后,還通過擴展學生的發展空間,讓學生自由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課程、實驗等,發展其主體性。
其針對學生設置的專門的培養方案,也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反饋,在最初實施階段便有了顯著的成效。首先就體現在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不斷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08至2012年,文華學院學生在參加全國和全省各類學科知識、技能競賽活動中,共獲得獎勵1320項。
當然,學生們的升學與就業成果也十分突出,2009年至2013年,文華學院考研錄取率占應屆本科畢業生比例在全國一直保持高位。其中考入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家“211”“985”重點大學的人數占錄取人數近一半。
也是在2009年-2013年的五年里,學校初次就業率高于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其中,2011年學校初次就業率高于全國和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與學校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12、2013年,文華學院畢業生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數在湖北省獨立學院中獲獎總數位居第一。
這樣顯著的成果自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與認可,該校個性化教育培養學生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同時吸引了顧明遠、潘懋元、周遠清、葉瀾、王英杰等17位著名教育家到學校調研和指導,受到國內教育界名家、學者的肯定。
發展至今,該校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取得了穩定且顯著的成效,像其別具一格的大門一樣,該校的教育方式也從他人的疑惑,驚詫變為肯定、贊賞。對于很多學子來說,該校必然是發展最廣闊的舞臺,非常有利于個人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