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逸 報道 |TOP電商
“一覺醒來都變貴了,平臺一會兒說是商家改了價格,一會兒說是系統計算問題,最終也沒解決。”
雙十一以價格優惠的形象陪伴不少打工人走過了15個春秋。然而,它的發明者天貓卻在今年背刺了打工人。
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在支付定金購買預售商品后,竟然發現尾款悄悄漲價了。同時,預售下定金時商家設置了“可用大額優惠券”,但在支付尾款時卻發現“優惠券已過期”。
與此同時,網上充滿了各種吐槽電商平臺雙十一商品漲價的聲音,商家也哭訴“不漲價賠得底褲都不剩”。
或許是這一系列現象引起了國家的注意。最近,市監總局對各電商平臺下發了“禁令”。
悄悄漲價?天貓回應
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近,有消費者在小紅書上發文稱,雙十一規則越來越復雜,所以只買了一些剛需的東西。然而,原來奶粉首頁顯示的總價是1190多元的商品,在付了100元定金后,照理尾款是1090多元,結果付款的時候顯示是1192元,退出去看商品總價時價格又變成了1303元,且之前的頁面全都不見了。
圖源:小紅書
當這名消費者聯系客服后,先是被要求提供截圖證明,遭到拒絕。接著,客服建議先付尾款再退款,也被拒絕。隨后,高級專員介入恢復了之前的價格。
碰到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另一位消費者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最終,88vip的客服經理給她回了電話,稱是商家偷偷改價了,與平臺無關。同時,還表示屆時平臺會給其補差價。
圖源:小紅書
除了這不知名的漲價,大額優惠券里面也有“大坑”。
澎湃新聞報道稱,用戶小梁在,天貓雙十一首輪預售購買了一款vivo的手機,定金100元,券后價顯示是2798元,尾款支付2698元。“但在支付尾款時,顯示尾款變成了2872.54元,實付款也由此前支付定金時顯示的2798元,變成了2972.54元。”
通過查看訂單詳情后,她發現此前付定金時商家曾設置了一個大額優惠券,但該優惠券會在支付尾款時過期。
大額優惠券出了問題,平臺發放的“購物券”也未能逃脫。
有用戶稱,前一天“價格搶先看”給出的價格是5691.26元,但僅過了一晚,價格就變成了5833.76元。經過前后對比,他發現“購物券”的優惠卻減少了150元,88VIP專享9.5折的優惠也減少了7.5元。
有媒體就“悄悄漲價”問題向天貓求證,對方給出的回應是,在支付定金后“價格搶先看”以及“尾款價”都是根據當下用戶賬戶里已有的優惠及已知的優惠,進行估算的預計價格,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尾款會因紅包、優惠券時效等問題,可能出現價格波動,具體金額以支付尾款結算時為準。
至于品類購物券是否會在用戶支付定金后再進行調整?該人員稱,因為預售時間跨度長,其間有可能出現報名參加品類購物券的商品會變化,優惠也會發生變化,“具體以支付頁面展示的為準”。
對于客服的這種回應,消費者顯然不是買賬的。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套路讓人疲憊”“吃相太難看了”。
更有網友吐槽:“雙十一早就不是原來的雙十一了,近兩年都不怎么在雙十一買東西,根本沒什么優惠。”
雙十一商品價格不降反漲?
吐槽電商平臺雙十一商品漲價似乎成了今年的主旋律。
一位在大廠打工的消費者就吐槽到,原本打算在雙十一期間買一些剛需品,但一看到購物車里的價格瞬間打消了念頭。“我的口糧咖啡豆平時買80多元,雙11漲到了92元。”
看到如此離譜的事情,于是她便將自己的經歷發到了朋友圈,沒想到引起了朋友們的共鳴。“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兄弟姐妹們的購物車都在漲價。”
與上述消費者有相似經歷的還有來自廣東的小林。在雙十一開始后,小林就下定金購買了貓糧、護膚品、日用品等。“我覺得預售肯定是比后面的活動更便宜的,畢竟又要下定金,又要付尾款什么的。”
然而,當她要支付尾款時卻發現,直接購買商品的價格竟然比預售時更便宜。
“比如貓糧,定金是70元,疊加了店鋪優惠、跨店滿減、紅包后,最終實付款是321.41元。但第二天同一個鏈接同一個商品,直接購買的價格是308.31元。”
有媒體就此事多次詢問平臺客服,但客服并未正面回答。
圖源:微博@九派新聞
客服沒有給出答案但卻有商家站出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有商家對媒體透露稱,今年雙11的優惠力度其實是大的,但“確實有很多商家在漲價”,她也在雙十一之前漲價了10%。
同時,這位商家還表示,在雙11前對價格進行上調,是官方允許的。“只要上調不超過20%就行,否則就不能參加滿減活動。”
“今年雙11,滿300減50,有一部分是商家承擔的,如果不提價,將賠得底褲都不剩。”一位在多個平臺都有開店的女裝類目商家如此說到。
在TOP電商看來,這種“明降暗升”的套路,不僅讓消費者心寒,也損害了電商平臺和商家自身的信譽。電商平臺和商家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空間,采取提前漲價再打折的策略,雖然短期內可能增加了銷售額,但長遠來看,這種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套路過多無異于自尋死路。
雙十一漲價亂象引起國家重視?
10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消息稱,近日向主要電商平臺發布《“雙11”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以下簡稱“提示”)。
圖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提示”的內容主要分為八個部分,分別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規范促銷行為;嚴格加強廣告內容審核;嚴格規范直播營銷行為;嚴格加強商品管控;及時妥善化解網絡消費糾紛;保障平臺內經營者合法權益;強化政企溝通協作。
其中,嚴格規范促銷行為里明確規定了,圍繞促銷工具、折扣展示、優惠發放、結算支付等關鍵環節,全鏈條優化促銷規則,保障活動規范、透明。嚴禁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至于網紅直播帶貨的商品質量、虛假宣傳等問題,“提示”里的嚴格規范直播營銷行為也作出了指示,強化對平臺內主播及其經營活動的審核監測,重點把控直播商品的質量,強化對直播選品、直播賣點等環節的審核把關,及時處置直播營銷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出手,這不僅是對消費者呼聲的積極響應,也是對電商行業的一次重要規范。此舉有望讓促銷活動更加透明、公正,確保每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實惠,也促進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同時,電商平臺也該反省自身,避免再次出現明降暗升的情況,以誠信經營贏回消費者的信任,讓購物節回歸本質,成為真正的全民狂歡,而不是充斥著套路和不滿的“消費鬧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