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凌晨
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將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成功發射升空的背后
蘊含著不計其數的航天人的拼搏奮斗、攻堅付出
其中
就有著成都航天力量
01
精細化生產
成都航天人詮釋工匠精神
2020年11月,正值疫情期間,負責神舟十九號發射任務中地面電纜網、手動控制臺、繼電器控制組合等多項產品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接到了生產指令。
一臺控制臺,僅導線就有3000多根,這些導線不僅長而且如頭發絲細,直徑只有0.15毫米,很容易絞成一團。如何在1立方米的控制箱內一一對應連接好這3000多根線,做好所有導線的雙絞和屏蔽,確保根根對應、路路暢通,不僅磨煉著耐心,更考驗著責任心。“生產控制臺,技術難點都好克服,牙痛也能忍受,最困難的是要確保每根線都不出問題,每個細節都決定著成敗。” 負責手動控制臺生產的楊濤告訴記者。
接好產品后他總是反復核驗,確定產品接對了,多余物清除了,屏蔽效果也符合要求才放心把產品交出去,僅連接一臺控制臺導線往往就需要他趴在工作臺上,腰酸背痛的忙活近1個月時間。
繼電器控制組合同樣不簡單,每臺產品內含有100多個不同種類的繼電器,一個繼電器測試點就有10個,每臺設備有好幾百個測試點,每個點都得手工做輸入和輸出測試。面對密密麻麻的測試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混淆不清導致測試不準,如果接錯正負極,還會燒毀線路。負責此產品的彭進感慨地說:“航天人講的‘嚴、慎、細、實’絕不是一句空話,每一個字都是對于我們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從2020年11月19日開始,一直堅持到第二年春節,直到試制任務完成,足以證明這支隊伍對于按時交付產品的決心和不畏艱難的斗志,他們用行動詮釋了航天人的信念和勇氣。
02
嚴苛質檢保成功
全箭97%火工品來自四川
97%!80%!此次發射任務中,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承擔了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和神舟十九號飛船上30余種火工品的研制生產工作,全箭97%、飛船80%的火工品由該公司提供,為神舟十九號任務圓滿成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航天火工品。
航天火工品作為發射任務的動力裝置,每一個都必須具備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由于火工品產品特殊,裝配和調試的過程不僅工序繁瑣,包含了126種不同的工作崗位,而且具有極高的危險性。因為火工藥劑未成形時,極其敏感易爆,裝配過程一個不經意的輕微碰撞,一個靜電火花,都可能產生一起爆炸傷人事故,制作過程中任何一個細節出錯,都可能影響發射任務的成敗。
公司嚴格進行設計質量再確認,設計師系統從產品的“成敗型、單點失效”特質出發,以FMEA硬件分析法為抓手,全面深入地對設計、工藝和過程三類關鍵特性保證情況進行再分析,保證設計關鍵特性受控并有一一對應的過程控制記錄。
為及時解決靶場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公司職工占鈴和馮俊默契配合,在“五一”、國慶等大假期間輪流外出,確保一人在四川瀘州。“其實公司沒有這個硬性規定,我們就是想著萬一靶場有需要,咱們不能沒人在。”占鈴解釋道,“時時放心不下,這就是航天人的責任感。”
在實物質量再確認方面,副主任設計師、副主任工藝師及以上人員和具有20年以上射線檢測經驗的技術人員,對配套火工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3000余張多媒體記錄進行再判讀,對400多張射線檢測底片進行再確認,確認各種記錄能夠正確、有效地反映出產品的實際技術狀態,最終達成產品技術狀態受控,質量滿足技術文件要求。
公司職工石金紅說:“車間在型號生產現場配備現場工藝,每天對配套產品的操作工序工步進行技術講解和護航,確保產品能夠保質交付。”此外,公司嚴格落實載人航天“兩嚴兩優”控制,將最優的人員配置到型號任務關鍵崗位,將最優的產品交付用于型號飛行任務。每批產品生產完成后,公司嚴格按照程序要求對每發產品進行100%的射線無損檢查,確保每發產品狀態正確、全批一致、性能可靠。
還有這些是“成都造”
01
陸海天基測控通信系統:
搭建天地“生命線”
中國電科十所牽頭研制的陸海天基測控通信系統,構建了新一代綜合化測控體系,包括部署于三亞、喀什等地的多個地面統一測控系統,遠望系列測量船的船載統一測控系統,以及“天鏈”系列中繼衛星系統地面終端站及測距轉發站等,負責對航天器(飛船、空間站等)進行軌道測量、遙測遙控和數據傳輸,是航天器升空后與地面的唯一聯系,就像放風箏的風箏線,因此也被大家稱為航天器的“生命線”。
同時,中國電科十所研發的基于“基帶池”技術的新一代天基測控通信系統也全面參與本次發射任務。基帶池秉承“硬件平臺通用,軟件定義功能,任務動態部署,系統開放演進”的設計理念,構建一個共享、通用的大規模信號信息處理平臺,可同時運行多種測控、數傳工作體制,兼容不同信號模式、頻點及目標,并且實現云架構管控,可根據任務占用情況和設備健康狀況,自動按需分配處理資源,具備自動化運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在健康管理技術的加持,極大提高了系統可靠性。健康管理系統融合了故障樹、專家系統和大數據技術,將“發病——治病”模式轉化為“實時全身體檢,預測疾病于未然”模式。
02
外測應答機:
運載火箭的“火眼金睛”
在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上,中國電科十所研制的脈沖相參應答機具有穩定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低、體積小、重量輕等諸多優點,與地面系統協同完成火箭飛行的測速、定位,對運載火箭全程實時航跡測量,并判斷飛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離,提供精準的外測數據,承擔著運載火箭“眼睛”的功能。
中國電科十所還為運載火箭系統提供有更高測量精度的雙頻應答機,以及保障航天員安全的逃逸指令接收機等關鍵設備,全力保障發射任務成功。
03
時統設備:
提供時間頻率基準
中國電科十所為發射場系統配備了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部署在發射中心、航天飛控中心、中繼衛星控管中心、衛星測控中心及各測控站、測量船上。其中T0控制臺是發射中心控制發射點火T0時刻的關鍵設備,可用于獲取火箭起飛觸點信號,向發控中心、指揮中心以及測控系統提供發射的倒計時、反饋運載火箭的點火時刻和起飛時刻。時統系統則是發揮了“對表”的作用,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為分散在各地的用戶設備進行“精準同步”,提供標準時間和頻率信號。
來源 | 成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