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邊界長達7600多公里,是由清朝政府與俄國政府在19世紀下半葉,通過19個不平等條約劃定的。新中國成立后,中蘇邊境多年平靜,但到上世紀60年代初中蘇關系開始惡化后,邊界事件時有發生。
60年代宣傳漫畫
1963年3月初,《人民日報》社論首次公開聲明:中蘇之間還存在“不平等”條約的問題。隨后,我國外交部照會蘇聯政府,提出要解決這些問題,并稱“整個中蘇邊界,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蘇聯方面答應與中方進行邊界談判,但拒不承認存在“不平等條約”。
60年代我國邊防軍
盡管如此,中蘇間的第一次邊界談判還是在1964年2月正式啟動。雖然高層之間一直僵持在“是否存在不平等條約”的表態上,但雙方代表團似乎都更熱衷于解決具體問題。幾輪交鋒過后,除黑瞎子島之外的整個東段邊界劃定,雙方基本達成協議,談判前景一片樂觀。
赫魯曉夫
1964年7月10日,毛主席在接見日本社會黨人士代表團時,突然發表了一段講話:“蘇聯占的地方太多了,有人說他們還要把中國的新疆、黑龍江劃過去,他們在邊境上增加了兵力……一百多年以前,把貝加爾湖以東包括伯力、海參崴、堪察加半島都算過去了,那個賬是算不清的,我們還沒跟他們算這個……。”
毛主席
蘇方看到毛主席的堅決態度之后,隨即改變了之前的談判方式,很快就東段邊界的絕大部分走向達成了一致。據《中蘇關系史綱》記載,雙方同意在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的地段,以兩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為界。中國一側的400多個爭議島嶼,以及約600平方公里的爭議水面劃歸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