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短劇因滿足當今快節奏生活下觀眾情感需求、碎片化娛樂需求而迅猛崛起,劇情緊湊、高頻反轉的“爽劇”每每讓觀看者上頭,然付費觀看仍是短劇的主要盈利模式,短劇短則四五十集,長則上百集,完整觀看完一部劇動輒花費上百元,而在盜版網店僅需幾元即可獲得全集,甚至有一些盜版網站可免費獲取盜版資源,由此也滋生出盜版亂象。
近期,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長寧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電商平臺網店銷售盜版短劇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案情回放
原告A公司系一家專門從事短劇制作的頭部影視公司,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2023年3月20日,原告與案外人D公司合作制作了一部99集的短劇。根據合同約定,原告享有該短劇的著作權,以分成方式結算該短劇作品產生的合作收益。
該短劇制作完成后,于2023年7月13日,通過微信視頻小程序進行了備案和首次發布,并設置了有償觀看,從第10集開始收費,每集的觀看價格為210豆(等同2.1元),全劇為189元。
經調查,原告發現被告B商行未經許可,在C平臺開設的素材店鋪以極低的價格(6.88元)通過發送網盤鏈接的方式向公眾出售盜版短劇。截至商品銷售鏈接下架之日,被告實際共銷售174件,銷售金額共計883.56元。原告亦認為,C平臺未履行平臺監管職責,存在管理過錯,應與被告B商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兩被告賠償損失并消除影響。
人民法院審理
案件受理后,在承辦法官主持之下,向雙方當事人充分釋法說理,在B商行認可侵權事實及后果的前提下,對賠償金額進行了重點分析,釋明應考慮涉案作品的知名度、商業價值及許可費,結合侵權行為的性質及后果、維權合理費用等因素。經過多輪調解,最終原告A公司和被告B商行達成和解,被告B商行賠償原告A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5,000元。C平臺在法院通知后及時對商品銷售鏈接進行了禁售處理,防止了損害擴大,履行了平臺的法定義務,后原告亦撤回了對C平臺的起訴。
法官說法
隨著網絡短劇的迅速崛起,盜版短劇如影隨形,版權保護問題也日益突出。盜版短劇因價格極低、平臺統一、不分設備、網站穩定等原因一路暢銷,屢禁不止。在盜版亂象下,觀眾打破了付費習慣,短劇的行業生態隨之被擾亂,由此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01
對版權方而言
其智力成果無法得到保護,經濟收益大打折扣,繼而創作積極性可能大幅降低,無法保障持續的創作。
02
對商家而言
其售賣盜版短劇,構成著作權民事侵權,需要承擔民事責任,若情節嚴重則可能涉刑。
03
對消費者而言
看似以較低成本追完全集,但從長遠來看,劣幣驅逐良幣后,版權質量將大幅下降,無法獲得高質量的觀影體驗。
04
對短劇平臺而言
短劇質量下降,將使用戶粘性降低。
綜上,版權市場將無法健康、有序運行。
短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消費者應自覺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支持正版;
商家要尊重他人智慧成果,不做盜版短劇的傳播者;
電商平臺可以針對盜版問題簡化投訴流程,提升處理速度;
版權方一方面需要不斷拓寬和豐富短劇題材,提升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優化正版短劇的定價策略,降低觀眾的觀看門檻;
相信在多方聯動和各方支持下,司法部門共同加大對盜版行為的打擊力度與版權保護宣傳力度,短劇行業將實現可持續發展。
供稿 | 商事審判庭(互聯網案件審判庭)
文字|齊賽賽
編輯 | 梁哲浩 謝錢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