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爛漫時》等近年來“出圈”的英模劇證明,真正扎根現實、用心用情的創作,能夠讓“信仰”“奉獻”“堅韌”“關懷”這些抽象的詞匯在影像中具體、生動、閃閃發光。
■周慧虹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备鶕捌咭粍渍隆鲍@得者、云南省華坪女高張桂梅校長真實事跡改編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一經播出,迅速躋身國產劇高分榜單。劇集完結后,口碑和討論度依然在攀升,豆瓣評分從9.0分漲至9.4分,成為2024年以來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
在許多觀眾的印象中,嚴肅的英模劇往往難以與年輕人的審美趣味投契,然而,這部劇何以引發大量觀眾在社交平臺深度討論、自發“安利”,推動劇集爆火,成功“出圈”?
《山花爛漫時》成為爆款,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在于真實故事的力量。作為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的真實經歷早已為我們所熟知。她是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是關心學生成長的良師益友,是改變無數鄉村女孩命運的“燃燈校長”。她的事跡原本就感人至深,這為電視劇的感召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僧吘?,璞玉再好,不善精雕細琢終不成器。尤其是以觀眾非常熟悉、敬佩的模范人物為原型去塑造影視形象,并非易事,很容易出現或膚淺或刻板的弊病。好在該劇的創作者在藝術呈現上下足了功夫,使英模形象通過藝術加工煥發出新的光彩.
令觀眾信服的形象呈現,源于扎實嚴謹的創作態度?!渡交€漫時》的主創團隊力圖對張桂梅校長的人物經歷進行深度挖掘與真實還原。劇組在籌備期就進行了深入調研,多次走進華坪縣重走張桂梅的家訪路,力求真實地還原那些年來她所經歷的風雨與挑戰。僅有實地走訪還不夠,在對人物原型及其事跡的客觀呈現方面,劇組既注重劇本的打磨,也不放松選角、表演、制作等各個環節,為劇作的成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同時,藝術敘事上,為打破傳統英模劇的刻板套路,《山花爛漫時》的創作團隊試圖尋求更為新穎的表達。在劇中,主創團隊選擇以一種更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展現張桂梅校長的人生選擇與內心世界,實現了對人物的立體刻畫。劇中沒有一味渲染苦難、歌頌苦難,有的是張桂梅校長在艱辛中依舊熱情的笑容、風趣的話語,是她創辦女高的過程中經歷的酸甜苦辣、執著堅守。于是,劇中的張桂梅,不只是我們遙遙仰望的楷模人物,更是一位愛憎分明、樂觀堅毅,令人感到無比親切的人民教師。如編劇袁子彈所言:“比起張老師的犧牲和不容易,我更想去寫她的強大、勇敢,她的革命樂觀主義,因為困難并不珍貴,珍貴的是苦難里的拼搏與堅守?!?/p>
可見,英模題材并不是嚴肅枯燥、缺乏感染力的代名詞?;厮萁陙淼挠⒛n}材影視作品,除了《山花爛漫時》,以黃文秀為原型的《大山的女兒》《功勛》、以申紀蘭為原型的電影《申紀蘭》、以王繼才為原型的電影《守島人》等作品,同樣以深刻的立意、生動的敘事與豐滿的人物形象,收獲了觀眾的贊許與感動。真正扎根現實、用心用情的創作,能夠讓“信仰”“奉獻”“堅韌”“關懷”這些抽象的詞匯在影像中具體、生動、閃閃發光。
魯迅先生說得好,“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進的燈火。”新時代不乏各個領域的英模,他們理應被看見,關于他們的故事,只要講述得真實動人,就能激勵更多人向光而行。期待更多英模劇成為爆款,亦希望更多文藝工作者關注時代英模,讓富有感染力的英模形象走上熒屏,傳遞出振奮人心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