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成都發布
10月24日,
成都召開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
明確成都下一階段拼經濟“新打法”
啟動“立園滿園”行動
就在幾天前
一張老的“拆遷匯總圖”引發全國關注
“耙耳朵”變“川爺”
一夜暴富的道聽途說
還是很多人信!
▲圖據小紅書
近段時間
一份國家關于實施就業優先的意見中提到的
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
從東部向中西部有序轉移
似乎很快坐實了“東廠西遷”
而且還冒出一批“東廠大名單”
引發資本市場躁動
成渝上市公司暴漲
即便多家“東廠”出面辟謠
潑天富貴砸向“川爺”的故事
還在持續發酵
“拆遷圖”疊加“東廠西遷”
虛虛實實
實實虛虛
中國唯一一座近3000年城址不改
城市名字不變
也就只有成都了
眼前的成都
恰似漫山遍野的干草
丁點兒火星
就會燃起來
成都“等燃”第五次躍遷?
▲圖據成都高新
“點燃”成都的第一把火
或許是10月12日
一場官方新聞發布會
國家最新批復通過的
《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明確了成都的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
成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
明確為“3中心1基地”
西部經濟中心
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西部對外交往中心
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確定成都城市性質為:
四川省省會
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成都城市目標愿景為:
“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發展成為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
成都最新批復的“規劃”
只說“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沒有了“國家中心城市”的提法
但多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從地區重要“升格”到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到底是“升格”還是“降維”
少不了一番爭吵
許多成年人總是先有觀點
再去找證據
不是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成都的躍遷,
也有著她自己的傳記故事
四川大學博導何一民
在系統研究了成都的歷史后
提出了成都過去最重大的4次躍遷
科創四川城市發展研究團隊
更傾向于認為
新形勢下的成都
正在“等燃”第五次躍遷
有民意所向、所盼
也有“天時地理”
PART01
成都的第一次躍遷
古蜀文明:封閉地理反而推動城市崛起
成都地處內陸深處
四周高山環繞
▲四川盆地鳥瞰圖。陳述彭/繪
約公元前4500—前3700 年
古蜀先民在蠶叢王、柏灌王帶領下
遷至成都平原,形成寶墩文明
其六座古城常被視為成都城市起點
▲寶墩古城螞蟥墩土路、水溝遺跡發掘后。圖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之后魚鳧王統一成都平原
建立以三星堆古城為中心的古蜀國
公元前1000多年杜宇王朝建立
進入十二橋文化時期
金沙遺址也在此時期
▲圖據川觀新聞
公元前600年左右
開明王朝遷都成都
形成完全意義上的城市
彼時蜀國是獨立國家
古蜀先祖選擇成都開啟數十年君主統治
使其成為長江上游古蜀文明中心
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文物證明
成都經濟發達、繁榮
且很早就與各地廣泛交流
▲ 中國六大考古文化區系。圖據瞭望周刊
看似封閉的地理環境
反而促進成都經濟、文化開放發展
推動了城市崛起
PART02
成都的第二次躍遷
秦漢,西南經濟文化中心的崛起
公元前316年秦軍滅蜀設蜀郡
成都成為治所
雖不再為獨立都城
但蜀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
開放性增強
秦蜀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
讓成都平原旱澇保收
自此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都江堰。圖據四川文旅
漢代
成都迎來大發展
農業經濟超越關中
工商業、城市規模和人口快速增長
憑借水陸交通便利
成為長江上游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巴蜀經濟中心及貿易中心
北方絲綢之路、南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在此交匯
推動商業繁榮
▲圖為成都畫像磚中的漢代住宅庭院
西漢元始二年
成都城鄉人口僅次于長安
東漢時人口進一步聚集
兩漢時期
成都成為西南經濟和文化教育中心
輻射能力增強
與其崛起與處于三大經濟帶交匯點和樞紐緊密相關
漢時成都對外開放程度隨國家強盛而擴大
在國家力量推動下
與南方、北方絲綢之路及長江中下游聯系更緊密
各種經濟和社會要素在成都聚合
秦軍滅蜀后兩千余年間,
成都在西南地區始終占據重要地位
PART03
成都的第三次躍遷
唐宋:國際化樞紐都市的崛起
唐宋時的成都
經濟發達、商業繁榮
人們生活安逸且富足
在中國乃至國際層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成都位于古代中國北方絲綢之路(南延線和河南道)
南方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
是古代中國對內、對外開放樞紐
是古代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都不具備的
▲位于成都永陵博物館“二十四伎樂”石像,遺存盛唐風韻。圖據封
唐宋時期成都對外交流甚于先秦和漢代
東西方物資文化在此交匯
經濟、社會和文化資源聚集
促進其大發展和國際化大都會形成
成都的絲綢織品、茶葉、漆器等行銷海內外
蜀錦等絲綢產品
千余年間通過南、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輸往亞歐各國
▲蜀錦。圖據四川非遺
每當國家興盛、對外大開放
三大經濟帶出現大發展并在成都交匯的時候
成都便在歷史上崛起
PART04
成都的第四次躍遷
改革開放:重新成為三大經濟帶交匯點
改革開放以后
成都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穩步上升
競爭力、影響力與知名度快速提升
成為世界矚目的城市
這得益于其重新成為三大經濟帶交匯點
▲圖據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交匯點優勢使成都交通樞紐地位凸顯
雙機場配置緊密連接世界
鐵路網絡四通八達
高鐵如動脈連通國內重要城市
公路網絡完善
貨物運輸高效
同時
成都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成為全球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
眾多知名企業入駐
形成完整產業鏈
帶動經濟增長
吸引大量高素質人才
▲圖據成都高新
在世界范圍內
成都以豐富歷史文化
美食美景和宜居環境
加上蓬勃發展的經濟
成為國內外投資者和游客的熱門目的地
PART05
新形勢下
成都第五次躍遷“等誰來燃”?
2017年10月18日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作出重大判斷
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這意味著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
中國城市發展路徑
在進入新時代后
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如今的成都
面積相當于,2個上海、7個深圳
8個珠海、12個香港、435個澳門
成都是除了北京以外第二個擁有七環的城市
也是繼北京和上海之后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圖據成都發布
成都有無數個“第一”
但如今的成都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挑戰
2024前三季度成都GDP為16734.2億元
同比增長5.2%
分產業看
第一產業增加值513.1億元
增長2.3 %
第二產業增加值5043.7億元
增長4.7 %
數據稍微好看的第三產業增加值11177.4億元
增長5.5%
成都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明確指出
成都存在科創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
產業發展能級有待提升
傳統產業升級任務重
新興產業支撐力有待增強等等
城市發展短板諸多
時間跨入2024年四季度
新一屆成都“領導班子”
明確強調
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
以綜合體制改革
破解制約工業發展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
推進“立園滿園”系列行動
賦能成都高質量發展!
跳出成都
如今的全球格局
中美老大、老二“扳手腕”
一時半會不可能消停
俄烏沖突2年多了
中東似乎也越來越亂
圍臺軍演的“緊箍咒”越來越緊
地緣政治疊加全球經濟疲軟
新形勢下,
“國家戰略腹地”成都
沒有退路
第五次躍遷這一“硬仗”
必須要打
需要你來“參戰”!
科創四川見習研究員 龔銳
本期值班責編 伍麗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