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修剪新技術曝光!‘單干四臂’水平整形讓果樹茂盛異常
基金項目:聊城市重點研發計劃(政策引導類)項目(2022YDNY19)。
鄭雨明等
果桑栽培是以結果為主的桑樹栽培形式,其成熟的果實叫桑葚(桑果、桑棗),以鮮食為主,味甜多汁,富含花青素、胡蘿卜素、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成分,營養豐富。合理的樹形是果桑豐產穩產優質的基礎,在露地栽培中,果桑多采用低干、中干、高干、拳式和無拳式樹形,但受條件的限制,這些均不適用于大棚栽培,而‘單干四臂’水平整形修剪,具有通風透光性好、結果部位整齊一致、商品率高、便于采摘、經濟效益好等優點,在果桑大棚栽培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供參考。
1 ‘單干四臂’整形技術
該樹形從側面看呈雙Y形結構,包括1個主干、4條橫向支干、10~15個結果母枝。橫向支干生于主干頂端,沿南北方向水平生長,結果母枝生于橫向支干上,直立生長。
1.1 搭建架形
沿果桑定植溝的中心線,在棚內南北兩端各立1 根1.7 m高的水泥柱,埋入地下0.5 m,地上部分留1.2 m。在水泥柱地上部0.8 m、1.2 m處各綁1根橫木,下部橫木長0.5 m、上部橫木長0.8 m,在橫木兩端順行各拉一道鐵絲。
1.2 整形
棚內栽植,株行距0.8~1 m×2~2.5 m。桑苗栽植后、發芽前留40~50 cm定干,主干頂端一般抽發4~6條新梢,從中選留4條健壯新梢進行培養,其余新梢疏除,使養分集中供應主干和所留新枝。當新梢生長到1.0~1.5 m后,進行摘心處理,以控制新梢徒長,促使枝條成熟老化。
第二年桑樹發芽前,將所留枝條剪留1.0 m左右,分別順行沿兩邊鐵絲向兩邊拉平,枝條頭頭相接,固定在鐵絲上,形成支干。在支干上每隔10 cm左右刻芽,促使萌發結果母枝,保留10~15個結果母枝垂直生長在支干上,布滿上部空間,待結果母枝生長到1.0 m左右時摘心,促進枝條成熟。
第三年采果后,在結果母枝基部留1~2 cm剪除、夏伐,抹除萌蘗,選留1個新梢作為新結果母枝,待生長到1.0~1.5 m時摘心。以后每年重復第三年的修剪方法。
2 修剪
果桑修剪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在休眠期進行,夏季修剪在生長季進行。
2.1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一般在落葉后至12月底或翌年3月發芽以前,以整枝為主。主要是疏除枯樁、干枝、過密枝、病蟲枝及細弱枝、下垂枝等。整枝修剪的剪口要平滑,修剪部位應靠近支干,以利于愈合和潛伏芽萌發,把修剪下來的枯枝、死枝清理出大棚。
2.2 夏季修剪
2.2.1 夏伐夏季采果后,對結果母枝進行夏伐,從枝條基部1~2 cm剪伐,發芽后抹除結果母枝上的過弱芽、過密芽、畸形芽和病蟲芽,留1個新梢作為翌年的結果母枝進行培養。
2.2.2 綁縛選留的新梢生長至上部橫木高度時,用布條固定綁縛。
2.2.3 摘心待選留新梢長至1.0~1.5 m時摘心,摘去頂端生長芽的燕口狀嫩心。
2.2.4 激素調節在果桑旺盛生長期每間隔15~20 d噴施100~300倍的多效唑或5%調環酸鈣1 000倍液控制新梢生長。
3 ‘單干四臂’樹形優點
3.1 結構層次分明,提高桑果品質
‘單干四臂’樹形僅有1個主干,距地面0.8 m高、水平生長的支干以下沒有枝條、枝葉,利于下部通風形成了通風帶,改善了桑園通風透光條件,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結果母枝全部在支干上生長,位于同一高度形成了結果帶,既避免了傳統栽培中多個位置果實互相遮擋導致光照不足的問題,提高了果桑的優質果率,又便于采摘。
3.2 增加枝條級次,削弱營養生長
采用傳統樹形,果桑長結果母枝長至一定長度后因重力下垂,頂端優勢消除,引起側芽萌發二次枝,導致花芽數量減少、質量降低。而‘單干四臂’樹形結果枝由主干上萌發改為由支干萌發,增加了枝條級次,削弱了結果母枝的生長勢,能顯著降低當年側芽萌發率,確保翌年花芽數量充足并且芽體均勻飽滿,為生產優質桑果打下基礎。
3.3 管理簡化,利于標準化管理
‘單干四臂’整形修剪技術操作簡單,樹體成型后,主干和支干保留不剪,采果后,每年夏伐剪除結果母枝。可實現周年固定化、簡便化操作,既能提高修剪工作的效率,又可省去大量枝條修剪、抹芽工作,降低用工量,減少田間生產管理成本,也利于開展果桑園標準化、機械化生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