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直覺”的IM AD 3.0,智己邁入“直覺智駕新時代”
撰文|Benji
編輯|路由社
10月28日,在一場主題為“直覺·新時代”的IM AD Day活動上,智己汽車宣布,其智能駕駛技術再度實現斷代式、跨越式進化,得到了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直覺決策能力的加持,IM AD 3.0也將率先完成從“最像人”到“有直覺”的關鍵一躍。
同時,基于智己汽車與Momenta聯手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直覺式大模型”,智己汽車也成為行業內首個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上車能力的品牌。
據悉,今年10月智己汽車的L2+級高階駕駛輔助功能,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全系車型的無圖城市NOA。同時,智己汽車也同步啟動了歐洲主要市場包括德國、法國等地的L2+道路測試工作,力爭通過智駕出海,將其打造成首個全球都能開的無圖NOA。
活動現場,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還進一步介紹,今年6月份,智己入選全國首批“L3準入及路試聯合體名單”,預計將于2026年正式具備L3級自動駕駛方案的量產條件;L4級自動駕駛,預計將在年內獲得首批“L4級無駕駛人道路測試牌照”,實現無人駕駛車率先上路。
伴隨著國內L3、L4級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出臺,實際應用條件的逐漸成熟,智己汽車也能讓用戶最快能享受到全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體驗。
那么,智己汽車現有用戶們對IM AD的實際使用情況如何?此次發布會上提及的“直覺智駕新時代”究竟是什么意思?智己與Momenta雙方在為實現“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的量產應用,背后又開展了哪些有效的分工、協作?
帶著這些好奇和疑問,在活動開始前,路由社Roadbook采訪了智己汽車的智己汽車相關高管、智駕團隊和Momenta的高管。
一、IM AD 3.0的“直覺”厲害在哪兒?
采訪現場,關于智己現有用戶們的智駕使用情況, 智己汽車CMO李微萌率先為我們分享了一組最新的后臺數據。
上一周,用戶在日常出行當中使用IM AD的比例是81.4%,使用IM AD均值95.65km。IM AD里包含有ACC、Pilot、NOA、APA等功能,其中,APA5.5次,NOA平均數102.5公里,ACC最少2.5公里,Pilot均值是23.3km。
從這組真實的后臺數據,李微萌得到一個結論,智己提車用戶的IM AD使用黏性非常強。
那么,有了真實且高頻的用戶需求打底,進化到3.0版本的IM AD,除了做到8個月之內無圖NOA在全國的開通,并且達到“全國都好開、全場景都敢開”的水平,這次官方給出的智駕能力從“最像人”到“有直覺”的進化,又該如何理解?
對此,Momenta CEO 曹旭東為我們解釋道:“有直覺”就是’車隨心動’,想到什么,車就做了,而且非常絲滑。當你看到一個場景,你覺得這個車應該那樣開的時候,它立刻馬上那樣開了,這就非常直覺。”
為此,曹旭東還舉了一個家庭場景的例子來說明。
“太太在使用智駕的時候,很多時候會覺得比自己老公開的還要好;因為她老公的駕駛風格有一些個性化的地方,這在太太的眼中,不一定是好的駕乘體驗,不管是安全性,還是舒適性,反正就是不太好。但老公坐在主駕上開車的時候,自己可能覺得沒有問題。”
曹旭東還進一步強調說,“智己聯合Momenta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智駕大模型,不光是擁有’人的直覺’,而且擁有’海量的好司機直覺’。我們收集了海量數據,從中篩選好司機的駕駛行為,同時還有一些好的指標,比如,智駕的橫向避讓比人避讓的多還是少?比人加速的多還是少?最終基于海量的數據分布,運用老司機、好司機的駕駛行為指導智駕學習。當然,不僅僅是老司機、好司機的行為,還有絕大部分被認可的駕駛行為習慣。”
于是,一個新的問題來了,相比目前行業第一梯隊的高階智駕,相較于友商們的ADS 3(參數丨圖片).0版本,做到“有直覺”的IM AD 3.0提供了哪些獨特功能和體驗?智己又會如何平衡用戶智駕體驗與技術成本之間的考量與關系?
Momenta CEO曹旭東以無圖城市NOA下的三個常見場景,來說明IM AD 3.0如何做到媲美老司機的絲滑體驗。
一是遇到慢車、路邊臨停車輛、電瓶車和逆行行人,IM AD 3.0能夠兼顧對向來車,后方快速來車,選擇合適的時機,合適的角度,從而做到絲滑繞行。
一是橫穿預判,系統不僅能做到防御性駕駛,預減速,提前變道,通過擴大視野,留出更多響應的時間來處理,從而更好的保障安全。
三是在人多路口通行,系統具備靈活的博弈能力。比如兩撥行人過馬路,系統能夠以1km/h的車速蠕行,在先讓過一波人之后,同時,也在用行動告知第二波人車輛的行進意圖,在出現空檔和空間情況下,車輛迅速提速通過,既做到很高的安全性,又能有非常高的通行效率。
至于談到智駕體驗與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智己汽車CMO李微萌則拿智能手機舉例,“智駕就如同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手機拍照還要問你額外收錢,這顯然不合理,智駕是智能汽車必備的功能,必須全系配備。
對智己來說,智駕不是為了秀技術有多領先,智駕不是為了品牌溢價而溢價,既然是一臺真正的智能車,還是要用戶多使用、多體驗,真正讓用戶感受到智駕帶來的好處。
在成本考量上,我們從去年發布智己LS6,當時沒有車企能在二十萬級車型上標配激光雷達,軟件終身免費。我們當時的確是掀了行業的智駕天花板。到今年,我們還是想做到數據驅動。因為如果采用收費制度,使用高溢價模式,還提供高階智能駕駛,會提升用戶的使用門檻,不利于智駕系統的快速迭代。”
二、邁入“直覺智駕時代”之后呢?
當天的發布會上,智己與Momenta一致認為,“直覺智駕新時代”的核心技術底座,主要是“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安全邏輯網絡”,它憑借“直覺+邏輯”,突破智能駕駛體驗的上限,同時還大幅增強了安全性。
為此,“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取消了分模塊智駕結構,將感知與規劃整合進一個大模型,通過數據飛輪提供的海量優質數據,訓練一個完整的神經網絡,分析全局信息、隱含信息,學習優秀的人類駕駛行為,從原始數據輸入到規劃路徑輸出,形成人腦高級思維的直覺反應。同時,IM AD智駕大模型還有“安全邏輯網絡”來保證直覺決策的安全性,讓直覺駕駛的行為既高效、又恰當、更安全。
今年,國內汽車行業尤其是智能電車的智駕賽道上,端到端大模型概念異常火爆,智己汽車與Momenta聯手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與友商的智駕方案的最大區別是什么?
面對記者的提問,Momenta CEO曹旭東表示:“據我了解,行業里端到端大模型是多條途徑,包括橫向、縱向,但真正做到這些的并不多。一些所謂的端到端大模型,只輸出橫向,沒有縱向輸出。但我們的端到端是比較完整體的端到端:首先是一段式,感知和規控是完全打通的;其次,我們端到端軌跡同時控制橫向與縱向,相當于橫縱向通過大模型同時得到很好的優化,在智能性、舒適性、安全性上都能達到了更高的天花板水平。”
有了來自合作伙伴Momenta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以及數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給予的助力,邁入“直覺智駕新時代”的智己汽車,又會如何在未來快速推進智駕能力的躍遷進程?
對此,智己汽車副CTO 郭輝告訴路由社,“從智己的角度來看,我們搭建的是全級別的智駕平臺,支撐IM AD的智駕系統快速迭代。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數據驅動這一條路。我們的L2、L3、L4采取了共平臺開發策略,共享數據池和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供好的平臺和好的架構,讓高價值的算法和數據能夠在數據飛輪上快速的迭代,如此我們才能有機會借助L2++的數據和規模優勢,打造L3和L4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體驗,這是我們團隊合作的重要基礎。”
那么,作為全國首個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的品牌,擁有了這些軟硬件能力的智己汽車,下一步的目標又是什么?如何保持研發速度上的領先身位?相比最初主打的底盤、駕控等核心DNA,邁入“直覺智駕新時代”的智己在產品定義上是否會有所調整和變化?
面對我們的追問,郭輝表示,“第一,關于智能化作為汽車下半場最重要的競爭要素,這一點大家不會有疑問。在智能化賽道,核心抓手是智能駕駛,可以認為它是技術底座。對于智己來講,我們的品牌優勢是靈蜥數字底盤。
就以我們的“云臺車身”為例,依托智駕系統對環境的精準感知,能夠識別大曲率的彎道,對底盤進行智能調整,讓乘客獲得舒適平穩的駕乘體驗。這是典型的跨域融合的例子,數字底盤也會用到智駕感知能力,同時在人駕情況下提供舒適的駕駛體驗。
這個例子說明了,我們可以把數字底盤和智能駕駛的優勢融合在一起。當然,前提是我們的智駕技術要非常優秀,要在第一梯隊,要有突出的表現。”
關于這個問題,智己汽車智駕中心總監賀錦鵬也補充道:從傳播角度看,智己更多宣傳了靈蜥數字底盤。我們認為靈蜥數字底盤是智能駕駛非常合適的載體,智駕體驗是否讓用戶感到舒適,有沒有頓挫、均要有好的底盤來做“手腳,眼、腦”的協調工作,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算是真正好用的智能駕駛。我們會用靈蜥數字底盤賦能智能駕駛。比如說,在城區智駕場景下,靈蜥變道可以讓城區智駕更舒適。
-FI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