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在羅馬,有人生在絆桶。
這兩天,一個令人難受的話題沖上熱搜:
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躺在一個破舊的絆桶里,目光呆滯的看著眼前。
僅僅6個月大、連牙牙學語都不會的她,到底經歷了什么,才會露出這種絕望眼神?
不哭嚷,不鬧騰,但也不笑。
悲涼中透露著絕望。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故事。
1
在博主“一罐甜兒”的鏡頭下,我了解了關于這個嬰兒的事跡。
看完后,內心無比難受。
博主是四川達州人,這個嬰兒的家,就在距離她家不遠的地方。
聽聞這家條件艱苦,于是博主帶著尿不濕等嬰兒用品前往探望。
進門第一眼,就被眼前的一幕鎮住了:
滿屋子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昏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散落一地的衣服...
博主將目光掃遍全屋,想找尋嬰兒的身影。
可是沒想到,孩子居然直挺挺地躺在破舊的絆桶中,上身穿著一件單衣,下身空無一物。
6個月大的孩子,眼神透露著絕望和麻木。
博主趕緊把孩子抱起來,結果又被嚇了一跳。
嬰兒渾身冰涼冰涼的,沒有一點溫度。
心疼之下,趕緊給孩子穿上了帶來的尿不濕和嬰兒褲。
可孩子還是目光呆滯的看向遠方,面如死灰...
2
孩子的父親樸老漢,今年70歲。
家在四川達州,和博主同地。
這個嬰兒是個女孩,樸老漢為其取名為樸國航。
十多年前,樸老漢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患有癲癇的女子,兩人結為夫妻。
夫妻年齡相差30歲。
妻子發病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嚴重時,一天發作三四次。
盡管如此,這10年間他們還是不停生孩子。
小國航是第4胎,上面有3個哥哥,大哥也不過7歲。
而小國航出生時,父親已經70歲,母親39歲。
70多歲的老人,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任何正式單位敢聘用他。
他只能外出打零工,維持生計。
但還是杯水車薪。
博主問樸老漢孩子為什么身上這么涼,樸老漢說是因為她生下來就用涼水洗澡,從月子里就洗冷水澡。
“冷比熱著好,不容易生病,可以節省開支?!?/p>
博主又問為什么不給孩子穿褲子,樸老漢說孩子愛小便,不穿褲子就不會尿濕衣服。
當被問到孩子平時是否哭鬧時,樸老漢說:
“她不哭,從來不哭...”
博主抱著孩子走到院子里時,看到四處掛著很多用過的尿不濕。
樸老漢說家里條件差,這些都是用過的,曬干后可以繼續給孩子用...
當被問到小國航之后,還生不生孩子時,樸老漢摸著下巴說了一句:
“嗯?!?/p>
“但不曉得還能不能生下來?!?/p>
樸老漢自有一套獨特的認知邏輯:
“小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越輕松?!?br/>
“你孩子少了,衣食無法自理,要管家、要打工,就管不好了。”
這番言論,讓人心碎。
3
回過頭來再看看小國航。
整個視頻中,她都是一個表情,不哭不鬧也不笑。
從她的眼睛里,看不到一絲這個花花世界的精彩和美麗。
只有絕望。
還有一個鏡頭,小國航緊緊抓住博主的衣服。
小孩子有抓握的動作很正常,但整個視頻看下來,感覺她像是在求助,讓人鼻頭一酸。
無數網友在視頻下方留下評論:
無意截圖,但這就是絕望。
也有人說,在一個嬰兒的眼睛里看到了成年人的眼神。
還有很多當了媽的人,隔著屏幕都要碎掉了。
有寶媽曬出了自己的孩子,說對比之下,真的好心疼這個寶寶。
對于寶寶這種不哭不鬧的情況,有網友說;
“這種現象是典型的嬰兒人神分離,用科學解釋就是孩子從小沒得到過撫摸、擁抱、哄、愛,從而墜入一種無人回應的感情里。”
看到這里,終于懂得了那句話:
承擔不起基本生活,不隨便生孩子就是最大的責任。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困,那生孩子的意義又在哪里?
70歲的爸,40歲癲癇的媽,一貧如洗的家。
膝下四個孩子還要繼續生下去,他們的未來,我不敢深想。
4
當下這個社會,養大一個孩子究竟有多不容易?
如果你是抱著只要他能吃飽長大的想法,那也不難。
但如果你要本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孩子負責任、把孩子養好,這很不容易。
養活和養好,中間相隔著十萬八千里。
不說別人,說說我自己養孩子這些年的經歷吧。
我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再過幾個月就10歲,暑假過后就是小學四年級了。
老二不到四歲,上幼兒園。
對孩子的培養上,我總結了三點:安全、心理、教育。
心理方面,作為情感博主,我和孩子們的溝通自然也做的很好,能做到傾聽、理解、尊重、支持。
從小到大基本沒在任何事上失言過,我們關系很好,即是父子/女,亦是朋友。
安全方面,3歲不離手、5歲不離眼、10歲不離心,用俗話說就是帶孩子的時候,屁股上都得長眼睛。
每天新聞上各種各樣的孩子傷亡事件,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遙遠,概率很低。
但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落在自己頭上就是百分之百,沒有后悔的余地。
教育方面,老二幼兒園,就不說了。
之前給老大嘗試報過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但都被篩選掉了,后來留下了英語和奧數。
孩子喜歡看書,我給買了超級多的兒童故事書,還有歷史書,他喜歡跟我討論,我就陪著他讀。
可就在前段時間,發現他近視了,雙眼都高達200多度。
配了眼鏡后,我和他媽又開啟了每天堅持最低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暑假期間的目標是三小時。
騎車、羽毛球、乒乓球、放風箏、飛盤、跑步等戶外玩具輪流來,并且我準備長期堅持下去。
我不怕他近視,但我怕他成年后發展成高度近視,到時后悔也來不及了...
就這還沒說兩個孩子隔三差五生病、住院、補課、接送等生活上的基礎問題。
而做到這些,還是得建立在經濟基礎穩定的情況下。
你說,養孩子容易嗎?
5
現在不是三十年前,喂米湯,夾尿布,不讀書,打豬草的時代了。
以前養孩子不用讓他們各種卷,只要給口吃的,養大就行。
多養一個孩子也就隨便有什么喂什么,有紅薯吃紅薯,有玉米吃玉米,不用考慮營養搭配。
而且父母也不怎么管,放假就和小伙伴流著鼻涕進入散養模式。
可如今時代不同了,一切都變了。
這不再是個靠體力人數取勝的時代。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質量,質量就意味著高成本投入。
從產檢胎教開始,幼兒園,特長班,學區房,接送上下學,家教輔導,一直供到大學畢業甚至研究生。
然后是買房,買車,帶孫子,又一個循環。
這里面不僅僅是財力人力的付出,還有父母操碎的心。
等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成才了,他的勞動力又被資本家拿走了,收入也只夠維持基本生存。
所以,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生孩子了?
想想就明白了。
可即便是現在,越是貧窮的地方,多生超生的行為越嚴重,家家戶戶還是一群孩子。
這其中多數家庭生孩子,并不是有多愛孩子,而是覺得生孩子是一門穩賺不賠的買賣。
他們依然堅信,只要能把孩子養活,里面有一個天資聰穎的,家里好日子就會到來。
如果孩子沒能健康活著長大,他們也會把這歸結為命運,認為一切都上天的安排。
這種想法,對孩子公平嗎?
孩子沒有發言權。
因為投胎落地后,命運就由不得他們主宰了。
我特別想替那些明明貧困無比且超生家庭的孩子感慨一下:
從出生時,命運之門就被關上,只留下了一扇小小的窗。
能不能鯉魚躍龍門,只能靠個人造化。
可能躍過龍門的鯉魚,又有幾個呢?
明明是人為的造孽,怎么能說是上天的安排呢...
最后,我想把羅翔老師說過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慢半拍慢幾拍已經是很優秀了。
別責怪自己,因為別人在成長的時候,你還陷在原生家庭的內耗里;
別人在搞事業的時候,你還在搞自己,走出內耗。
對的,別人爬上山頂很厲害,但是你從山谷一直爬到地面,一樣也很厲害。”
* 文章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寫作人。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