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務院食安辦聯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網信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27個部門在京正式啟動202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向各行各業發出了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強烈信號。聚焦民航業,保障旅客用餐安全是民航各單位肩負的重大責任之一。為此,各大航空公司、機場和航食公司紛紛行動起來,積極投身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系列實踐之中,確保旅客在飛行中的飲食安全。
多重把關 全力保障航空食品安全
“民以食為天”,飛行在萬米高空,一份精心準備的飛機餐能為旅客短暫地“充個電”,帶來幾分溫暖與滿足。而“食以安為先”,為旅客提供安全、健康的空中餐飲體驗,是民航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航空配餐展示(大興航食供圖)
早在2016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就聯合頒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航空食品衛生規范》,并于2017年正式實施。這是我國民用航空食品行業的第一個國家級強制性規范,不僅為航空食品生產、運輸、保存及機上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指南,更為航空食品安全和飛行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成為航空食品質量控制與監督管理的有力依據。
規范的生命力在于有效的執行。在福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航食公司,空中餐食若想進入配餐車間,需要經過多重關卡的嚴格考驗。首先是安保關,其目的在于排查并阻止非授權人員進入。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航食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應用圍欄、入侵報警系統、通行管制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并與機場公安分局緊密聯動,確保配餐基地的絕對安全。其次是安檢關,在這里,各類危險物品都會被拒之門外。通過上述兩關的工作人員還要換上統一的工作服,經過全身消毒等程序,方可進入生產車間。進入車間之后,更重要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車間內部實行分區封閉管理和監控全覆蓋,通過人臉識別、高清監控,實現無死角監控和長期追溯,確保每一步操作都能精準到人、責任明晰。
對細節的嚴格把控是航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甘肅東航食品公司生產部餐譜制作工作人員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他們在生產車間的每個角落都設置了能整點報時的時鐘。在每個整點,班組長都會組織員工相互檢查身上是否粘有毛發等異物,以防止其掉入餐食中,影響旅客的用餐體驗。
航空配餐的生產車間(河南航食供圖)
與普通餐廳的食物相比,航空食品的制作工序更為復雜。每一份看似簡單的航空食品往往需要經過最少12個小時的“歷練”,在完成初加工、熱加工、速冷處理、食品分裝、食品出庫、食品運輸六大工序后才能順利“登機”,出現在旅客面前。
在這一系列“歷練”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嚴格的管理。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漢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每日使用的食材均于當日一早送達,經過質控、倉儲、生產使用部門三方驗收、檢測合格后,才會被送到不同的冷庫。隨后,工作人員將對食材進行清洗、消毒、切塊、燒熟等操作,并在食材燒熟后,立刻將其送入速冷機快速降溫,使食品中心溫度迅速從60℃降至5℃左右,這也是有效遏制微生物生長、確保食品安全的理想溫度范圍。
工作人員在冷廚車間檢查果盤溫度(江蘇航食供圖)
冷卻后的食物將進入分裝區域,待包裝完好后進入冷藏庫中“待命”。接下來的餐食運輸過程也需要嚴格的安保管控。航食公司通常會安排專門的押運人員,對餐食熱食柜、機供品餐車、食品車廂進行鉛封鎖閉后裝入專用配餐車,再將餐食配送至機上,并與乘務人員當面交接。至此,整個配餐保障任務才算圓滿完成。
多樣活動 增強旅客食品安全意識
“沒有想到在制作飛機餐的過程中,處處體現著對食品安全的重視”。10月16日,祥鵬航空在鄭州—昆明航班上開展了“尚儉崇信盡責 同心共護食品安全”主題航班活動。旅客王女士感慨地說,令人放心的食品安全保障,讓每一次乘機出行都變得更加愉快。
首都航空開展機上食品安全小課堂宣傳主題航班(首都航空供圖)
近期,圍繞航空食品安全這一主題,不少航空公司積極開展主題航班活動,通過空中小課堂等多種形式提升廣大旅客對航空食品安全的認知。10月12日,首都航空在北京大興—昆明航班上開展了以“機上食品安全小課堂”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在活動中,乘務組詳細介紹了航空食品從原材料供應、加工烹飪到全程冷鏈存放及運輸的各個環節,以及乘務人員如何再次復核并在機上按流程加熱等細節,確保每一份航空餐食都是在經過嚴格篩選后才呈現在旅客面前。為增強活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乘務組還與旅客進行了互動問答,讓旅客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到更多關于航空食品安全的知識。此外,北部灣航空、蘇南瑞麗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也相繼開展了食品安全主題航班活動。
也許有旅客會抱怨飛機餐口感欠佳,但通過航空公司的科普,旅客了解到這背后蘊含著航空業對食品安全的深思熟慮和嚴格把控。為避免微生物生長,飛機餐需要經歷冷卻的過程,待烤箱二次加溫后,其水分不可避免地蒸發流失,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餐食的口感。此外,飛機餐的食材選用也并不豐富。為避免空中氣流顛簸導致的噎食風險,諸如刺、骨、果核等堅硬食物均被排除在外。
除了向旅客普及航空食品安全知識,還有航空公司向旅客宣傳飛機餐之外的食品安全常識,力求讓旅客在不同場景中強化食品安全意識。以10月14日四川航空在濟南—昆明航班上開展的“誠信尚儉 共享食安”主題特色活動為例,機組人員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向旅客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倡導旅客同心共護食品安全,共同營造社會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各大機場則充分利用候機大廳這一人流密集區域,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生動有趣的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在新疆阿勒泰機場候機大廳內,電子顯示屏不間斷地滾動播放食品安全教育視頻,其中既有生動的案例剖析,讓旅客從實際案例中吸取教訓,又有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講解,讓旅客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更多關于食品安全的知識。廣西柳州機場、河池機場則在候機樓內向旅客發放食品安全宣傳手冊,普及食品安全有關知識。
除了充分發揮線下場景的優勢,線上新媒體也是各大機場巧妙利用的平臺。廣西玉林機場就自行拍攝并在抖音平臺上發布了關于食品安全的主題宣傳視頻,以輕松活潑的方式解答了旅客在購買食品時需要注意包裝上的哪些信息、在選擇就餐場所時要避開哪些“雷區”、在用餐過程的前中后又有哪些小細節需要關注等。在航企短視頻的賦能之下,關于食品安全的科普內容能夠觸達并影響更為廣泛的旅客群體。
多方合力為旅客構筑食品安全防線
隨著民航業的迅速發展,旅客對航空服務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餐飲環節逐漸成為衡量民航服務品質的重要標尺之一。眼下,各航空公司和機場正積極行動,構筑堅固的食品安全防線,全方位守護旅客舌尖上的安全。
南航在第二屆CATA大會上的“美食展臺”(南航供圖)
增強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線的基石。為了將這一理念深植于每一位員工的心中,各大航空公司與機場紛紛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宣傳與教育活動。瑞麗航空在員工餐廳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文化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食品安全氛圍。廣西河池機場通過舉辦培訓講座,為從業人員詳細講解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玉林機場則通過組織“食安有獎”問答活動,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員工學習食品安全知識的熱情。
認識的提升只是第一步,將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更為關鍵。為此,北京大興機場餐飲商圈組織了一系列安全培訓活動,并與大興機場海關緊密合作,開展現場檢查和培訓,向從業人員傳授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要點和方法,以期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
與此同時,各大機場還高度重視并及時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大對航站樓內商戶的監管力度,讓旅客在航站樓內用餐更加安心。
前不久,北京大興機場餐飲商圈組織開展了冬季安全大檢查工作,包括對食材采購、儲存、加工等各個環節的全面排查。其中,采購環節重點檢查食材供應商的資質與進貨渠道是否合規;儲存環節重點檢查食材的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過期、變質的食品;加工環節重點檢查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情況,包括廚師的個人衛生、餐具的清洗消毒、食品的生熟分開等。阿勒泰機場同樣加大了對航站樓內商戶的監管力度,開展了全面的食品安全專項檢查,重點排查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從而確保每一份食品都來源可靠、質量過關。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道堅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線已經在民航業筑起。它不僅守護著旅客的健康與安全,更踐行著對民航服務品質的堅定承諾。接下來,民航業將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科學的手段、更加高效的機制,持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讓食品安全成為民航服務一張亮麗的名片。(中國民航報 記者方笑)
編輯|李海燕
校對|孫文瑾
審核|韓 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