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對我而言代表的是一種的“松弛感”
吳鈺賢
第六屆“星火杯”全國高校科幻聯合征文大賽獲獎者。武漢大學某個普通的大三學生,一個興趣使然的詩人與科幻愛好者,喜歡像文學少女一樣平靜地讀書然后把書吃下去,寫小說是這平靜生活中贊頌歡樂的第四樂章。
采 訪 實 錄
高校科幻:請問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科幻的?
吳鈺賢:最初是初中時看的一部電影《星球大戰:俠盜一號》,看完后又趁熱把星戰系列的電影與動畫衍生作品都看了一遍。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宇宙社會,一個寬廣遼闊的星河帝國,一場龍爭虎斗爾虞我詐的太空戰爭,在小酒吧與萍水相逢的星際旅行者舉杯共飲,在浩渺無垠的太空中為自由與和平而跳入超空間,然后在不可預測的命運之舞臺書寫史詩,對我而言,這足以讓當時的我開始對科幻著迷。
高校科幻:科幻吸引您的點是什么?如何定義“科幻”?
吳鈺賢: 當下我喜歡的很多科幻作品例如《星之繼承者》、《三體》都以理性幻想出來的某一個或多個原理或事件或虛構的某個存在造成的結果作為懸念的起始,不斷縮小作者與書中人物以及讀者之間的信息差直至科幻的成分露出其本來面貌,這一過程無疑是很吸引人的,但除此之外,我會更期待接下來這一科幻的元素對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造成的矛盾。在這些矛盾與變化中展現的趨近現實的人性以及在人類社會與這一科幻元素相適應的演化中展開的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思辨,這些是最吸引我的部分。
至于我對于“科幻”的定義,我認為應該是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用合乎邏輯的幻想來反映現實世界的客觀存在。不妨將“科幻”拆成兩個字來理解,“科”是科學與理性的鏡子,站在這面鏡子面前的是演化了億萬斯年的人類社會,而“幻”便是這面鏡子遵循的源自理性的成像準則與鏡中人類社會的投影。
高校科幻:為何為嘗試進行科幻寫作?您覺得創作科幻跟創作其他類型作品有什么區別?
吳鈺賢:最初嘗試科幻類寫作是源于兩年前讀過的一本科普書籍,就是加來道雄的《超弦論》。里面的很多理論尚未被證實,但仍然折服于作者的創新精神與想象力折服。受他感召,我也開始記錄下我想象的事物,例如一個具有生物結構的計算機,一次粒子對撞實驗中產生的黑洞等等。但不久,便覺得這些事物過于單一,因此我在那些事物存在的空間中創造了一個地球,一群創造了這些事物的人,開始寫這些事物被創造出來的故事,后來又意識到創造它們不過是故事的序言,于是想法就如奇點爆炸一般出現了,從此便開始進行科幻寫作了。
我覺得寫科幻作品與其他作品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在“科幻”元素保持邏輯嚴密自洽相對困難,其需要的不僅是想象,還需要的是合理的“公理”使這種想象合乎邏輯。“公理”是科幻故事內在的運行邏輯與法則,包含科幻元素的原理,故事中科幻元素與故事中的人物的關系,對社會的影響等,其建立需要較大的知識儲備,需要了解包括物理學、生物學在內的很多相對硬核的理科知識,還需要結合社會科學的一般原理。可以說創作科幻很多時候都是像歐氏幾何一樣用這些“公理”完成漂亮的邏輯推導,這是我感覺區別于其他作品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高校科幻:您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是什么?是否對您的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
吳鈺賢:最喜歡的是詹姆斯·霍根的《星之繼承者》三部曲,這是一部誕生于冷戰時期的作品,但其關于人類誕生和進化的演繹總是很令人感到震撼。其對我寫科幻小說最大的影響就是啟發我在創作時注意邏輯的嚴密自洽,追求為內容中的科幻元素想出合乎科學常識邏輯嚴密的解釋,畢竟《星之繼承者》中伽星人創造人類先祖的那一段的邏輯過于完美,以至于我一直奉之為圭臬。
高校科幻:您覺得什么是好的科幻作品,如果用幾個詞去概括,您覺得是什么?可以展開分享一下。
吳鈺賢:應該是“邏輯完備,思辨深刻”吧。
所謂邏輯,一方面指的是科幻元素的科學邏輯,也就是在小說在科幻元素設定上需要給出合理的解釋,例如《星之繼承者》中關于伽星人的種族特征以及其原本生活環境的描述是相適應的;另一方面邏輯是否完備是指社會存在與發展的規律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滿足“存在決定意識”等客觀規律,這取決于作者能否準確了解故事中存在的各方面的矛盾并做出合理的判斷,例如《三體》中人類對三體人、人類對羅輯的態度的轉變,《星之繼承者》中人類對于伽星人和另一個人類文明的手段與政策等。
“思辨深刻”也正是邏輯完備的必然結果,當故事中人類社會的運行邏輯與現實相同時,科幻與現實便聯系起來了,當小說達到高潮,各種矛盾于一瞬間爆發的時候,讀者便會產生共鳴,進而會順著作者的節奏思考,在作者的步步引導下開始深刻的思辨,然后折服于作者驚奇的想象力與天才般的構思,于此,藝術已成。
高校科幻:您目前創作的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想通過創作這篇小說表達什么?
吳鈺賢:目前最滿意的還是參加星火杯的《神隱》。這一篇源于聊天時聊到的很多人開始封閉自己不與人交往,也不愿面對面解決問題與矛盾而接續仇恨燃起戰火,這是很多苦難的搖籃。因此我構想了一種至少能夠讓人們面對面看著彼此的方法,也就是《神隱》中的坍縮現象,雖然可能結局并不算很積極,但文中在人類文明的最后時刻實現了《歡樂頌》中“人們團結成兄弟”的狀態。
高校科幻:作為一個年輕作者,您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反饋和幫助?
吳鈺賢: 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我寫小說的過程實際上是很隨心所欲的,有時候會在自己的小說中塞很多私貨,導致整體觀感上顯得像是在水字數。因此在寫會公開發表于網絡等媒體的作品后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哪個部分是冗余的,哪些地方的邏輯欠妥當,這樣至少能讓我自己感到滿意從而得到來自大腦的正反饋,激發我繼續創作的熱情 。
高校科幻:在科幻小說的寫作過程中有什么心得體會?會關注同代人和同代人的作品嗎?
吳鈺賢: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多讀書,盡可能地涵蓋更多的領域,政治、經濟、歷史、物理、生物、醫學、社會學等等,給自己足夠知識儲備的同時也可以在書中找尋靈感。
關于同代人,我感覺自己比較幸運,我有幾個比較喜歡寫小說的朋友,我們學校科幻協會也有一些科幻作者,在日常交流中相互品鑒作品的情況是常見的,因而也會關注他們創作的內容與進度,這也能夠讓我們一起思考,一起突破瓶頸。
高校科幻:您覺得現在創作的科幻作品已形成明顯的特征嗎?還是一直在嘗試?最想形成什么樣的明顯特征?
吳鈺賢:我覺得我還沒有形成明顯的特征,因為我現在完篇的科幻小說一共只有三篇,且除了《神隱》之外的兩篇只能算是《神隱》的前傳,因而會風格相似但不能稱之為明顯特征。我覺得我以后的科幻小說大概率還是會延續《神隱》的風格,不過我還是會嘗試不同內容,比如最近正在寫一篇太空歌劇類的小說以及計劃中要寫的一篇硬科幻小說之類的。不過就當下的情況而言,我覺得距離我所期望的“嚴密的邏輯與詼諧的文字”的境界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
高校科幻:從何時開始有自覺意識地寫作?與那時相比,您對文學的理解是否發生了變化?
吳鈺賢: 大概要追溯到2018年我在自學了三個小時詩詞格律后寫的一首詞《江城子·聽風》,也是在那時動筆仿照契訶夫的風格寫了一些諷刺類小說。當時我認為文學就是心靈的排水口,凡心中所想所思能書寫于紙上便是文學。現在我很大程度上還是這樣認為的,至少已經成為了我創作的動機之一。不過我也開始注重一些美學的觀念,認為所想反映在作品中進而能給自己美的感受的便是我認為的文學。
高校科幻:您大學時的專業是什么?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您覺得專業對您創作的影響大嗎?
吳鈺賢:我的專業是遙感科學與技術,選擇這一專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認為遙感是相對前沿的學科領域,能夠滿足我對于科學技術的好奇心,也能夠激發我挑戰困難的興趣。選擇這一專業對我創作科幻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一方面是專業課上學習了很多相對復雜的物理與數學知識,給我寫科幻小說儲備了一定的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在與本學院同學老師的日常交流中能夠產生很多靈感,比如一臺算力很高的電腦之類的。
高校科幻:現在來看,科幻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在您生活和學習中扮演什么角色?
吳鈺賢:現在“科幻”對我而言代表的是一種的“松弛感”。實際上當下都很卷的氛圍里,我也一直在焦慮,比方說畢業后去哪里讀研究生,滿不滿足入學條件,能不能順利上岸之類的,這種時候看科幻寫科幻是一種不錯的緩解壓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同時也讓我有一個能夠冷靜下來的環境,讓我能夠去一定程度上回歸理性,不去計較外部的矛盾與焦慮。
高校科幻:創作科幻小說會注重小說與現實的聯系嗎?是否認同歷史感、現實感的匱乏與經驗的同質化是當代青年作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吳鈺賢: 會對我而言是會注重與現實的聯系的,《高達》里面有一句話是“人總是在重復相同的錯誤”,而小說情節很多也是對人類過往歷史的映射與延展。我認為小說的情節也總是反映一些現實的現象以及一些對于現實的思考,因而使小說與現實聯系起來是必要的。
關于歷史感與現實感的缺失,這無疑是很多青年作家會遇到的現象,但很多情況下,這種現象是由于生活閱歷不豐富造成的,或說沒有從實踐的角度去感知世界,導致的脫離現實等的現象。這種問題實際上在我身上也經常發生,不過我還沒想到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了,所以還是要多想啊。
高校科幻:祝賀您的作品在第六屆“星火杯”全國高校科幻聯合征文大賽中獲獎,您對這參與這個賽事的感受如何?
吳鈺賢:比賽全程都能收到來自大腦的正反饋,一方面是自己的作品能夠通過初篩一直到終審,整個過程是帶著期待而興奮的;另一方面能夠讀到很多同齡人寫的作品,例如《成蝶》、《隕落》、《卡赫納蒙王子》等都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這無疑是很愉悅的,恍惚之間竟有一種葉文潔發現三體文明那般的體驗。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別想說的話?
吳鈺賢:最后想說的一個是我在上面提到的一些觀點都帶有我本人濃厚的主觀色彩,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我還是很歡迎理性的討論的。然后是要感謝高校科幻的邀請,能夠讓我在這里交流對科幻、對創作的觀點與看法。
采訪 | 趙文杰
文字編輯 | 李子夜
排版 | 宋城薇
審核 | 王俞萱
往期新星專訪
點擊作者名字即可前往
經驗的同質化不是作品相似的理由,缺乏思考才是
行走在歷史、當下與未來
Then I realize someone’s heaven, could be the source of my tormen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