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啟動武陵山區(鄂西南)
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創建工作以來
利川市落實遺產活化利用
扎實推進“非遺+”工作
不斷提升文化底蘊
推動非遺出圈出彩
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利川燈歌就位列其中
利川燈歌
利川燈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一,它承載著利川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記憶。利川燈歌始于清初,表演形式獨特、精彩紛呈,是歌唱、鑼鼓、舞蹈的融合與統一。其表演通常在夜晚進行,表演者身著傳統的土家族民族服裝,手持花燈進行歌唱和舞蹈表演,歌曲內容主要圍繞生活、勞動、愛情等情感和故事展開,歌詞妙趣橫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憑借獨特的魅力
利川燈歌在傳承者的守正創新中
煥發了新生
近日,記者在利川市柏楊壩鎮永興社區看到利川燈歌第十九代代表性傳承人譚琴琴正在表演利川燈歌。年輕的傳承者們意氣風發,旋律在空氣中回蕩,仿佛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到燈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陳文菊是譚琴琴的老師,她從12歲開始學習唱燈歌、演燈歌,至今已有66年。對于徒弟,陳文菊十分愛惜,她手把手將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
“我們作為年輕一代,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把利川燈歌傳承下去。”譚琴琴帶動60多名文藝愛好者傳承利川燈歌,隊員年齡橫跨老中青。
目前
譚琴琴正帶領團隊
讓燈歌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積極推進利川燈歌進校園
進景區、進社區
在重大節日和重要場所
組織舉辦非遺展演、講座等活動
讓非遺文化在傳承和創新中綻放異彩
來源:指間利川
編輯|胡 麗 審核|程慶偉
抖音團購|網紅經紀|社會服務|智慧教育
商務合作 1359779566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