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繞群山,青翠入畫來。在利川市沙溪鄉(xiāng)繁榮村,古色古香的風雨橋、清澈見底的河道、綠意盎然的游步道、飛檐翹角的吊腳樓……一處一景,讓人心曠神怡。
“現在村里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要感謝黨的好政策,也要感謝我們的好書記楊先然?!碧峒按謇锶招略庐惖淖兓?,村民們感慨道。
村民口中的好書記,就是利川市沙溪鄉(xiāng)繁榮村黨總支部書記楊先然。在他的帶領下,村民不僅走上了致富路,而且通過搭建村民議事平臺,發(fā)展村集體經濟,讓曾經的軟弱渙散黨組織變成了先進基層黨組織。
01
抓黨建讓組織強起來
繁榮村是利川市沙溪鄉(xiāng)人口大村,轄36個村民小組,1411戶4001人,全村外出務工人口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小組未通自來水和水泥路,繁榮村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
“建強支部才能干事創(chuàng)業(yè)?!睏钕热簧钪淖兎睒s村現狀,首要工作是建強黨組織。
為解決農村“人難選”問題,他在創(chuàng)業(yè)能手和外出務工人員身上打起了“主意”。
養(yǎng)殖能手、創(chuàng)業(yè)先鋒楊成奇被推選為村支委委員,自主創(chuàng)業(yè)先鋒張坤、煙葉大戶尚勇等優(yōu)秀青年先后加入黨組織并培養(yǎng)為村級后備干部。近年來,在黨組織的培養(yǎng)下,5名優(yōu)秀青年相繼入黨。
△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繁榮村每月支部主題黨日,全村黨員都齊聚在村里的黨員活動室參加學習,這已經成了一項雷打不動的制度。在鮮紅的黨旗下,楊先然領著黨員們參加組織生活、學習黨規(guī)黨紀……
“學”得深入,“做”得扎實。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全體黨員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喊出了“我是黨員、向我看齊”的響亮口號。村里黨員三五人一組,組成常態(tài)化保潔隊伍,清理衛(wèi)生死角;實行村干部輪流值班制度,村組干部電話24小時暢通,群眾訴求“隨叫隨到”;通過村民大會新增23條村規(guī)民約,村務工作實現有章可循……
在村“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的努力下,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日益增強,成為村民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02
搭平臺讓村民話家常
2022年10月,高源村、繁榮村合村為繁榮村,楊先然任繁榮村黨總支書記。 合村后的繁榮村,人口多、產業(yè)薄弱種種問題擺在了楊先然的案頭,楊先然一夜未眠。
為讓兩村居民盡快“融合”,楊先然在村民家中開起了“壩壩會”。有村民反映“吃水難”,楊先然爭取資金修建了水池15口,解決2000多名村民用水問題;發(fā)現村里電壓低,新增變壓器4臺,解決400余名村民生活用電問題;為了打通產業(yè)路,楊先然爭取資金硬化組級公路12公里。
在一件件一樁樁小事中,村民越發(fā)信任楊先然,大事小事都拿到壩壩會上講。楊先然看著越來越多的村民積極參與壩壩會,就以“小院說事”為名,確立為固定的村民議事平臺。
△楊先然(左七)主持“小院說事”。
令楊先然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張高寨涼橋的修建。張高寨位于繁榮村一、二、三組,是中國傳統(tǒng)村落、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一次“小院說事”時,一組黨員滕樹然提出張高寨想修一座涼橋,一經提出便獲得村民積極響應。楊先然了解村民心愿后,立即聯系施工方預算費用,但10萬元的修建費用讓村民們望而卻步。
“人心齊泰山移,有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嘛!”在楊先然的號召下,村民紛紛捐款捐物、投工投勞。沙溪鄉(xiāng)駐紹興流動黨支部慷慨解囊支援家鄉(xiāng)建設,施工方主動捐款捐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高寨涼橋建設款物募集到位,主體結構建設完成。
在楊先然的帶領下,繁榮村以村組院落、農家小院、黨員中心戶等為對象,選定一個特色農家小院,從黨員致富能手、離退休黨員干部等群體中選拔黨小組組長、黨員中心戶,掛牌亮身份,全面打通黨員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自開展“小院說事”以來,繁榮村共組織“小院說事”300余次,收集村民意見建議530條,解決率達96.05%,真正讓群眾從聽眾轉變成“主角”。
03
抓產業(yè)讓群眾富起來
漫步在繁榮村,2900畝茶葉、1300畝煙葉、500畝辣椒、200畝中藥材…一個個特色農業(yè)基地不僅扮靚了鄉(xiāng)村,更為當地創(chuàng)造了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土地流轉有“租金”,做工可以掙“工資”,入股能夠獲“分紅”,這些產業(yè)成為了促進村民收入增長的驅動力。
“村里和諧了,我們的重心還是應當放在產業(yè)發(fā)展上。”楊先然說道。
茶葉、煙草等都是繁榮村的主導產業(yè),但由于粗獷式種植,導致村民收入不高、種植熱情消散。為更好推動繁榮村產業(yè)發(fā)展,楊先然外出考察學習后,通過與種植大戶、技術工人、茶農進行深入交流,帶領78戶改種產量高、價格高、銷路好的“龍井43”。
針對煙農流失問題,楊先然號召8個煙葉種植大戶流轉村民土地,規(guī)模化發(fā)展煙葉700畝,促成50名村民在烤煙房就近務工,實現20戶、50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
△楊先然(左一)查看西瓜苗長勢。
“煙葉豐收后,冬季空田能否發(fā)展蔬菜?”在充分調研論證后,楊先然請來在家能人、村民代表一起商議,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村企共建”發(fā)展模式,先行試種娃娃菜30余畝,示范帶動村民發(fā)展新產業(yè)。漸漸地,越來越多村民主動加入種菜的隊伍,全村已發(fā)展娃娃菜250余畝。
現在,全村處處無閑田,家家戶戶無閑人,形成了“多點開花”產業(yè)局面。通過“村企共建”模式,繁榮村集體收入實現“三級跳”:2022年達到4萬元 ,2023年8萬元,2024年預計13萬元,未來3至5年有望達到30萬元。
公路通了、村莊美了、村民富了……楊先然的腦海里,又有了新的“盤算”——產業(yè)升級、發(fā)展民宿、推廣電商……讓村民在致富路上闊步前行。
來源:恩施組工、利川組工
編輯|胡 麗 審核|程慶偉
抖音團購|網紅經紀|社會服務|智慧教育
商務合作 1359779566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