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月份開始,中歐就針對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展開談判了,截至現在磋商已經進行了八輪,但是均未談出成果來。當下,我國商務部已經表示,歐盟代表團即將來華,同中方進行第九輪談判。
但要清楚的是,本月底就是歐盟對華加征關稅的終裁日期,要是在此之前還談不妥,中歐這場關稅戰很有可能就會拉開帷幕,所以當下留給中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方相關企業也紛紛暫停了手中的動作,準備采取觀望態度后再有所行動。
而這也讓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這邊,一下子收到了兩條噩耗。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
有消息稱,原本在和意大利方面進行談判的東風汽車,現在已經做出決定,暫停在意大利生產汽車的計劃,同時重慶長安汽車也取消了原定于本周在米蘭舉行的歐洲發布會,之后會不會進軍歐洲市場,還要根據歐洲十月底對關稅的最終表決來決定。
要知道,這一消息對于意大利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因為從今年年初開始,意大利方面就在促成這件事情了。
年初的時候,歐洲一家汽車巨頭宣布,出于成本考慮,將把在意大利的生產線撤出,轉向成本更低的摩洛哥。這就讓意大利方面很是頭疼,為了彌補市場空缺,梅洛尼迅速在國際市場上尋找新目標,而發展潛力巨大的中國車企就成為了其首要目標。
在三月份的時候,意大利方面就放出消息,稱正在同三家中企進行磋商,希望他們能考慮在意大利設廠,為此還特意邀請了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前去意大利參觀,試圖以此來說服他們。當時這三家車企分別是比亞迪、奇瑞和長城汽車。但是經過多方面的考量,這三家企業都拒絕了意方的邀約。
在這樣的背景下,意大利方面也未放棄。七月份的時候,意大利工業部部長來華打前站,隨后意總理梅洛尼親自來華尋求和中方的合作。有消息稱,數月以來意大利政府一直在和東風汽車進行談判,所以若接下來東風汽車暫停在意大利建廠的計劃,就意味著意大利方面近一年來的努力,都白費了。
(中歐就電動汽車問題磋商)
對于意大利而言,造成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咎由自取的。
從歐委會提出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開始,意大利方面就表達了支持的態度。但事實上,這么做對其并沒有好處。
首先,加征關稅無疑會增加進口電動汽車的成本,這些增加的成本最終將由消費者承擔。這一措施不僅提高了電動汽車的售價,還可能導致市場上的產品選擇變得更為有限,直接影響到意大利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除此之外,意大利當前在電動汽車市場上,本就存在供不應求的窘境。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阻礙中國企業進入市場,不如積極吸引這些企業的投資。通過合作,意大利不僅可以填補市場空缺,還能夠借助中企的技術優勢推動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這也是其過去一年里努力要實現的一大目標。
但是在中企這邊,對意大利市場是抱有懷疑態度的,而這又源于梅洛尼政府的對華政策和態度。自梅洛尼執政以來,其在對華政策上就總是跟隨美西方的腳步,如聽從美方意見退出了我國的“一帶一路”項目。所以中方企業擔心的是,在意大利建廠后,會再次遭遇政策變動,導致經濟損失,因此在和意方合作一事上,一直持觀望的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梅洛尼不僅沒能抓住機會,爭取中方企業的信任,反而對歐委會的加征關稅措施投出贊成票,進一步損害了中方對意大利政府的信任度,最終造就了如今這樣的結果。
(汽車制造)
而站在中企的角度來看,這樣做完全是合理的。
一方面,海外設廠涉及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其中不僅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昂成本,還需要配置和培訓專業的人力資源,這些都構成了一筆不小的開支。而意大利政府這邊,卻在關稅政策方面存在不確定性,這就為投資環境增添了變數,使得中企難以準確預測未來的市場條件和投資回報。所以,在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政策環境中,企業必須謹慎行事。
另一方面,當下歐盟國家當中,在對華加征關稅一事上是意見不一的,像德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國家,一直以來就對提高對華關稅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與中國保持良好的貿易關系對自身經濟是有利的。因此,中企完全可以選擇那些對華政策更加友好的國家進行投資。這不僅可以有效分散和降低投資風險,還能為企業爭取一個更穩定的經營環境。
總之,當下的結果,只能算是意方咎由自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