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每個政府機關和公司門口,都會掛有顯示身份的牌匾,方便群眾識別。
但在中央領導人辦公的中南海,牌匾上掛著的卻不是“中央人民政府”,而是“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
事實上,當初工作人員已經制作了相關牌匾,但在周總理的強烈反對下只能被棄用。
至于其中緣由,毛主席也是一語道破。
工作人員積極整修中南海,毛主席卻拒絕入住
1949年1月,政務院秘書齊燕銘接到周總理命令,為中央機關進北平打前站。
周總理特別指示,要首先接收北京飯店和中南海。
從這個安排中,不難發現,當時中央已經有意將中南海當作中央政府駐地。
當他們風塵仆仆地趕來這個昔日的皇家園林,卻被其破敗不堪的景象震驚到了。
到處都是一人多高的雜草、池塘里是散發著惡臭的污水。
房屋還因為年久失修已經變成危房,實在很難想象,它曾是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
為了能讓中央領導安全地住進去,同時將這里定為第一次政協會議的舉辦地。
齊燕銘和時任北平警備司令的程子華等人商量,要對中南海重新整修。
征得周總理的同意后,程子華專門調來一支卡車隊伍,及幾百名戰士負責清理雜草和池塘清淤,房屋修繕工作則由梁思成負責。
經過三個月的辛勤勞作,中南海重新恢復了皇家園林的風采,屋舍儼然、草木旺盛。
尤其是曾經被慈禧太后當作戲園子的懷仁堂,更是被加蓋了一個大屋頂、改建成一個可供政協開會的大會堂。
就在工作人員翹首以盼毛主席等領導人入住之時,毛主席卻直接拒絕了。
一方面,在毛主席看來,中南海是昔日皇帝們住過的地方,他很忌諱這一點。
他在進城前就曾多次勸誡全黨,要認真總結李自成等人是如何從北京城敗退而回的。
另一方面,毛主席很喜歡香山相對幽靜的環境,還能進行他最愛的爬山運動。
周總理卻不這么認為,畢竟雙清別墅的安保情況不容樂觀,而且籌備政協會議的話需要兩邊跑,太不方便。
所以就勸說毛主席:“咱們現在住的地方連個圍墻都沒有,實在太不安全。”
毛主席仍舊不搭話,只是自顧自地處理著手里的文件。
這時旁邊的朱老總也開口道:“主席,每天坐車去城里開會,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你還是住進中南海吧。”
眼見兩位老戰友都這么說,一向尊重民主的毛主席雖然不情愿,但還是在1949年6月份搬進了中南海的菊香書屋。
不過,雖然搬進了中南海,毛主席還是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風格。
不僅拒絕花工用花美化房子的建議,還不讓別人清理院子里的雜草,只為了保留那一抹自然綠。
此外,屋里的陳設也非常簡單,只有書桌、床和書架等辦公必備用品,并無其他奢侈的東西。
而和他一同搬進來的周總理,則多次讓出自己的住所,最終住到了種滿海棠的西花廳。
隨著領導人們的入住,中南海正式成為黨中央駐地。
不久后,升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齊燕銘,卻因為一塊牌匾,遭到了周總理的嚴肅批評,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總理叫停牌匾,毛主席指出緣由
隨著各級政府的相繼成立,很多政府門口都掛上本單位的牌匾,受到了群眾們的鼓掌稱快。
可作為我國政治的“心臟地帶”,中南海的新華門上始終空空蕩蕩。
齊燕銘和同事們覺得,這樣不能顯示出黨中央的權威,于是大家一致認為要搞個牌匾掛上去。
為此,齊燕銘特地從故宮的庫房里找來一塊金絲楠木,之后又請書法大家閻夢周題寫牌匾。
看著氣勢磅礴的牌匾,齊燕銘第一時間將它放置到新華門內的影壁之上。
1950年2月時,又在其他同事的建議下,將其懸掛于新華門上。
然而,當周總理注意到這個牌匾后卻非常不滿意,特地讓齊燕銘將其取下來。
當年9月國徽被設計出來不久,周總理又安排將國徽放到掛牌匾的地方。
至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周總理明確指示不能再往新華門掛了,就連影壁處也不能再放。
毛主席得知此事,也是非常贊同周總理的做法,對身邊人說到:
新中國是由人民建立的國家,中央人民政府也是為人民當家做主的地方,而不是像古代的衙門那樣,讓人民感到害怕和敬畏的地方。
這塊牌匾一放,就像是一道無形的墻壁將人民政府與人民分割開來,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但周總理覺得,影壁上空空蕩蕩地不太合適,于是1967年時,影壁上多了幾個大字“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理念,是抗戰時期,毛主席在祭奠張思德同志的演講稿中提出的。
1961年,為紀念建黨40周年,毛主席特意用書法將其寫了下來,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引以為傲的書法作品。
而影壁上的幾個大字,也是根據毛主席書法拓印而來,而在影壁的內側還有著毛主席書寫的“艱苦樸素”幾個大字。
這些字跡如同警鐘一般,時刻提醒工作人員們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路過的群眾看到這幾個大字,內心也都覺得無比地溫暖。
至于齊燕銘設計的牌匾也并未被廢棄,而是被北京博物館收藏起來,向后人訴說著老一代革命家舍己為公、一心為民的革命精神。
結語:
歷經幾十年的歷史變遷,中南海的新華門盡管多次整修,可依舊保持著當初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的安排。
盡管門上沒有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可在國徽和“為人民服務”的映襯下,不僅顯得莊嚴肅重,還讓人多了一絲親切之感。
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也如同指路明燈一般指引著黨員干部,要時時刻刻將人民和國家放在第一位。
參考資料:
北晚在線:《1949年,毛澤東搬進中南海時為何不情愿?他的理由很簡單》
濟寧市政協文史館:《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何不掛牌子?其實是這個原因!》
人民網:《黨中央進駐中南海遭毛澤東反對:我不做皇帝》
人民政協網:《新華門的前世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