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
為持續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主動踐行檢察為民初心使命,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揚州檢察機關挖掘履職辦案過程中捍衛正義、守護民生的暖心故事,用真實案例詮釋新時代檢察工作新理念。近期,“揚州檢察”微信公眾號推出“辦案故事展播”專欄,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為了那朵紅色的花
制作單位: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檢察院
講述人:司旭 江都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揚州江都,一片有著深厚紅色基因的土地。1940年6月28日至7月2日,新四軍挺進縱隊與趕來增援的蘇皖支隊在江都郭村地區,擊退了國民黨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調集的13個團的進攻。從此,新四軍在蘇北站穩了腳跟,奏響了東進抗日的序曲。
7月7日,江都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郭村宣告成立。這是蘇北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標志著蘇中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拉開帷幕。
浴血換新天,和平滿神州。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新四軍當年的戰斗地已成為人們重溫紅色歷史、牢記初心使命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但距它咫尺之遙的江都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卻成了一處危房。
舊址情況
2024年3月,一位老戰士后代的痛心反映被江都區檢察院獲悉。革命遺址是烽火歲月的歷史見證,是先烈和前輩留下的珍貴遺產,它事關公共利益,它的保護刻不容緩!我和同事立即趕赴現場查看,只見屋頂、房梁已經坍塌,磚石、瓦片四處散落,雜草叢生,“抗日民主政府辦公舊址”的牌匾搖搖欲墜。殘破的墻腳下,幾朵紅色的小花寂寞地隨風搖蕩。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鮮血染紅了它……”一種旋律在我們的心頭升起。這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捍衛過的地方啊,它怎能被遺忘、被消失!
我們迅速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進行全面勘查與資料收集。通過走訪區文旅部門,我們得知,這處舊址的產權原屬糧管所,糧管所隸屬糧食局,后糧食局并入發改委,再后來資產又被劃歸江都區某國有控股公司。2022年該舊址被評定為江蘇省第二批革命文物,2023年國家下撥修繕專項資金146萬元,卻因產權多次變動導致修繕責任主體不清,遲遲沒有啟動修繕,這筆資金面臨被收回的風險。厘清了癥結在于確定修繕責任主體,我們立即“對癥施方”,一方面對屬地政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修繕;另一方面推動直接產權人某國有控股公司履行修繕義務。
檢察建議不僅要發,更要落實;產權單位不僅要修繕,更要科學嚴謹地還原舊貌,與周邊環境保持和諧統一;修繕不僅要及時啟動,更要盡快完成。帶著這些問題,2024年4月,我們召集區文旅局、屬地政府、國有控股公司等單位,進行集體會商。會上,我們詳細闡述了修繕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并建議將舊址與郭村紀念館一體化打造,同時確保舊址既保留歷史風貌,又滿足現代展示與教育的需求。
在我們的真誠推動下,與會單位最終達成了“及時修繕、串珠成鏈、打造文物旅游及鄉村振興一體化格局”的共識,明確了由國有控股公司履行修繕義務,屬地政府負責協調矛盾,并提供必要協助。
△檢察官現場查看舊址修繕情況
經過近三個月的前期籌備,今年7月上旬,江都縣抗日民主政府修繕工作正式啟動。為確保革命文物既能“修舊如舊”又能“重煥新顏”,我和同事經常會來施工現場轉轉。看著工程一天天接近理想的模樣,我和同事都深感欣慰,因為這不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紅色記憶的傳承;它不僅述說著光榮的過去,更書寫著幸福的未來。
策劃:揚檢宣
編輯:吳乾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