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關于飛鶴奶粉,“進口日本原料”以及“接受日本企業投資”的輿論風波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
受此輿論影響,飛鶴的股價在10月15日至17日期間連續三天下跌,同時許多母嬰門店還出現了購買飛鶴奶粉的消費者退貨等現象,給公司品牌形象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圖源:飛鶴
對此,10月18日,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通過官方渠道發表聲明稱,對于互聯網上出現的關于“飛鶴進口日本原料”等大量失實言論,已向公安機關報案,警方已立案偵查。
01
技術合作被造謠成注資
此次飛鶴奶粉陷入輿論風波還得從一次意向合作說起。
10月3日,中國飛鶴(以下簡稱“飛鶴”)與日本協和發酵(以下簡稱“協和發酵”)簽署了相互技術合作意向書,宣布聯合創新實驗室成立。
雙方宣布將通過各自研究領域專長,探索嬰配粉模擬母乳的新方法,通過發酵技術來生產乳鐵蛋白等母乳中所包含的功能性成分,共同研制新一代嬰幼兒奶粉,以提高嬰幼兒奶粉的營養價值,為全球嬰幼兒的健康和發育作出貢獻。
這則企業間的合作消息一出,經過別有用心的人解讀,社交平臺上就開始出現大量的“飛鶴被日本企業注資”和“飛鶴進口日本原料”的謠言,更有甚者說“飛鶴是日本企業”。
但根據飛鶴披露的信息顯示,此次合作僅為“合作意向”簽約,并未涉及原料進口或注資等敏感事項。雙方的合作重點集中在相互技術合作以及對發酵乳鐵蛋白技術的開發上,并且,協和發酵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高科技發酵產業企業,不生產奶粉,更沒能力生產奶粉。
02
“不想受制于人,就要快人一步”
那么,飛鶴為何要與協和發酵合作呢?關鍵點在于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理活性的天然蛋白質,參與調節免疫功能、抗微生物、調節鐵吸收、促進腸道細胞增殖分化等多種過程。近年來其在嬰幼兒奶粉中廣泛應用,被業內譽為“免疫乳黃金”。
圖源:飛鶴
然而,中國乳制品行業長期以來存在“卡脖子”問題,導致部分關鍵原輔料過度依賴進口。尤其是,我國曾經98%的乳鐵蛋白都依賴于進口。這意味著在乳鐵蛋白的價格上,我國是受制于人的。
比如,2017年7月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新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乳鐵蛋白》GB1903.17—2016,對乳鐵蛋白的理化指標進行了修改,其中將乳鐵蛋白純度從90%提升至95%。
這一提高直接導致部分包括美國在內的供應商無法達到這一標準,也使得乳鐵蛋白的供應渠道突然驟減,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由此直接引發乳鐵蛋白價格在2018年一路飆升,從而導致諸多乳企存在生產成本上漲的問題。
為了不再面臨這樣的局面,飛鶴一再下定決心,投入大量資金,耗時數年,終于率先攻克乳清蛋白自主生產的難關,并打造第一條乳鐵蛋白生產線,成功實現了對乳鐵蛋白相關技術的重大突破,從而有效地緩解了我國乳業長期面臨的“卡脖子”問題。
圖源:飛鶴
盡管飛鶴在掌握乳鐵蛋白生產技術方面已在國內一眾乳企中處于領先地位,但要想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是不夠的。與日本協和發酵合作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技術,以實現更有效的海外拓展。
目前,全球多家高科技企業都在攻克直接發酵生成乳鐵蛋白的生產技術。這種方法生產效率高,未來的制配成本也將明顯降低。對于飛鶴來說,為了不受制于人,就只能快人一步。
10月17日,在2024年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公布的權威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飛鶴坐擁100萬畝專屬農場,來提供牛吃的飼草飼料,有13個大型的萬頭牧場,有11萬頭奶牛,有13座智能化工廠來生產、加工嬰兒配方奶粉,還有無菌化的自動生產線,十萬級藥廠級的質量管控體系,能實現28天新鮮直達。
此外,飛鶴還承擔了國家“十四五”項目以及40項國家級和省級的科研項目。該公司一直高度重視研發,很早就開始深入研究生命早期大腦營養,還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展開了戰略合作。
作為一家民族企業,飛鶴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生產技術,夯實品牌核心競爭力。在更大的視角下,其也是中國企業在科技研發上,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卡脖子”問題,把握中國行業發展主動權的有力佐證。縱觀古今,“師夷長技以制夷”,實力才是硬道理。因此,與其閉門造車,不如集思廣益。最后,也請大家理性看待這一次技術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