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名叫“沙白白”的女生,因為長年身患絕癥而最終選擇去瑞士“安樂死”的消息,網上熱議紛紛,有感慨的,也有說怪話的,我不想討論對方是否伊朗國籍身份,也不想討論生前有無嚴格接受治療建議,只是想聊一下“安樂死”這個制度的選擇。
我們所有人都沒有選擇生的權利,但是理論上都有選擇死的權利,只不過傳統的死法太過痛苦,很難讓普通人接受。
自從“安樂死”這一機制從西方誕生以來,確實給了普通人一個選擇,一個選擇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的選擇。但是迫于某些機制上的考慮,很多國家是沒有通過這類法律的,可以理解,但相信隨著理念的更新與開明,應該會有越來越多國家能認可到這項制度的人性化光輝意義的。
記得很久以前,我的一個遠房親戚曾經經歷過的一場傷痛。當時他的父親已經臥床久病不愈好幾年了,長年在醫院監護,雖然享受一定的干部待遇,但是久病床前無孝子,確實考驗親情與耐力,這種長時間的醫院家庭兩頭跑,也確實讓他們家疲憊不堪,中間他母親也累倒過幾次。
最終,他父親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在ICU進行搶救,醫生明確告知家屬,搶救意義有限,即使搶救過來,也只能維持原來監護的狀態多撐半個月的樣子,但是搶救的費用很高,除卻可以報銷以外,也有自費的部分,且病人也要經受一定的痛苦。
當時我也有陪同在場,看到了現場情緒很壓抑,他母親已經精疲力盡了,要求拔管放棄搶救,他則對母親的決定大發雷霆,堅決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哪怕只能再活一天也好,現在親戚看到此情此景,無不動容。
最終還是進行了搶救,但是,三天后,他父親還是離世了。
這個事情對我感觸非常大,后續也見證過幾個親人的離去,所以有時候我很羨慕那些突發疾病而在很短時間內逝去的人,他們沒有經歷過生命最后階段的煎熬,痛苦度可能是最小化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所以后來我對家里人說,如果有一天我因為某種事故或者疾病進入到這種狀態,千萬不要再搶救我了,沒有意義,讓我盡可能減少點痛苦,在還能有些尊嚴的時候結束生命,也不要白花這個錢,留著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不好么。
所以我看《三體》中,有關云天明選擇接受姐姐安排的“安樂死”一幕時,很有戚戚焉,作者大劉或許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才能寫下這么深刻的感悟吧。
給人一個有尊嚴的離開世界的機會,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希望未來類似“沙白白”這樣的普通人,不用再千山萬水跑去異國它鄉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