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歲中原戰(zhàn)役,倭勢仍張,國軍竟莫能抗,感時撫事,輒令人想念將軍于不置也。”--董必武
這是1944年豫中會戰(zhàn)爆發(fā),湯伯恩幾十萬大軍輸?shù)囊粩⊥康兀趲资鞎r間就淪陷了河南大半山河,于此之際,董必武作出的感慨,其中“想念將軍”說的就是張自忠將軍,這位已經(jīng)殉國的軍人之魂。
序言:背景與參軍
張自忠出生于1891年8月11日,地點是山東省臨清唐園的張家大樓,他的父親是清末的地方知縣,所以他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官宦世家公子哥出身,這個出身沒有給他沾染到不良的習氣,反而他在張老先生的熏陶下,立志成為忠義之士。
1914年暑假的時候,張自忠說服了自己的家人,奔赴奉天省(今遼寧省)新民縣去參軍,這一次參軍他的目標是車震的部隊,這一次參軍差點就讓他回不來了,因為車震的部隊在袁世凱稱帝之后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張自忠僥幸活下來,之后受人資助回到家中。
1916年,張自忠總覺得不甘心,滿腔熱血而無處安放讓他非常的難受,他就又找到車震,表示自己還想?yún)④姡囌甬敃r覺得這個富家公子哥是找樂子,但最后發(fā)現(xiàn)其認真的樣子,就點頭答應了。1916年9月,車震去天津辦事,然后帶著張自忠前往,最后將張自忠介紹給了當時任旅長的馮玉祥,之后再次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
馮玉祥第一眼見到張自忠,給的評價就是一表人才,腹中有詩書氣的張自忠就這樣走進了馮玉祥的部隊,擔當了一個小小的見習官,這個時候張自忠其實已經(jīng)26歲了,年齡算是偏大~
治軍“張扒皮”,虎狼之師
張自忠在馮玉祥手下待了不久就升任到了排長,并在1919年的時候,得到了去軍官教導團學習的機會,在畢業(yè)后得到了“將才”的高度點評,這讓他之后的軍旅生涯開始一路扶搖而上。
張自忠在部隊中有一個“張扒皮”的稱號,這個稱號不是貶義詞,而是一種高度的褒義詞;張自忠自幼讀書,深知體罰無用,治軍要先從心開始治,他反對體罰嚴懲,他覺得這只會加深矛盾罷了。
他對于士兵的愛護是從心底散發(fā)出去的,他走到伙房會問最近士兵吃的如何、走到營房會看看里面是否干凈、走到衛(wèi)生所會為最近士兵身體,上到大病,下到雞眼腳氣,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張自忠反而經(jīng)常提及,他覺得解決這些細節(jié)問題,才是保證自己部隊戰(zhàn)斗力的根源。
調戲婦女、逛窯子、敲詐百姓以及吃白食一系列惡行,在當時的部隊中根本不會拿出來說事,但是在張自忠的部隊中,嚴格禁止此類事件發(fā)生,只要發(fā)現(xiàn)那就是嚴懲,輕則軍法處置,重則以命抵命。
1931年1月混亂的中原大戰(zhàn)結束后,張自忠上任29軍38師師長,在山西駐扎,他在山西的時候,孔祥熙奉命考察華北的政務,得到孔祥熙評價:“卒武整飭,無矜氣,無怠容。”
1933年是張自忠第一次接觸到日軍,因為這年日寇逼近熱河,當時湯玉麟不戰(zhàn)而逃,張自忠接到上級命令前往阻擊日軍。當時的29軍人數(shù)僅僅不到4萬,最好的武器大概就是10門左右的山炮以及上百挺機關槍,這樣的火力跟配備精良的日軍來說,顯得有些不夠看。
但這一場戰(zhàn)役,靠著巧妙的夜襲以及布防,成功將當時的日軍攔截在外,這支裝備一般的29軍,在這一場多日的戰(zhàn)斗中,殲敵6000余人,戰(zhàn)損僅僅上千余人,這就是震驚日軍的”羅文裕大捷“。
這讓日軍對張自忠恨之入骨,但面對手握重兵并且軍事才能極高的張自忠,他們只能恨卻沒辦法拔掉這個橫在心中的一根刺,雖然沒辦法直接動手,但他們還是用了下作手段來玷污張自忠。
“漢奸”張自忠?立誓殺光日軍
1937年4月,張自忠為了幫助宋哲元,所以用天津市長的身份出面訪日,但這一次訪日讓張自忠不明不白背上了漢奸的罪名。
踏上日本的他們,被天皇接待了一個月,這則消息傳回國內引起了巨大動蕩,因為這種程度的接待,已經(jīng)超過了之前外交部長的規(guī)格,日軍也故意往外放出隱晦不一的消息,這讓國內的民眾紛紛以為張自忠叛變,心已經(jīng)朝向了日本。
民間傳言:“張自忠跟日本簽訂了密約,然后日本送了一大筆錢給張自忠,不僅如此還有諸多東洋美女歌姬等等~”
但張自忠明白,這只是日本人的鬼蜮劑量,他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自己,他從未做過任何一點于家國不利之事,但在之后的盧溝橋事變,還是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為了扳倒張自忠,他們喊出了“只打馮治安,不動張自忠”,其實他們是真的不太敢去撩撥張自忠,但這被民眾傳為“37師打,38師看”的傳聞,這讓張自忠莫名其妙陷入到了水深火熱之中。
之后,張自忠就被背上了“親日漢奸”的罪名,張自忠無法辯解,他也沒有辦法去辯解,他想過自殺來面對國人的指責,想過以死明志,但在李宗仁和馮玉祥的力挺下,他忍了下來,這也讓他對日軍埋下了深深的仇恨。
在馮玉祥等人做保之下,蔣介石將59軍交給了張自忠;1938年板垣第五師和劉桂堂帶領兩萬人直沖臨沂,板垣師團是整個日軍戰(zhàn)斗部隊中的精銳,當時守臨沂的守軍是龐炳勛,在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張自忠出現(xiàn)在了戰(zhàn)場之上。
張自忠和龐炳勛是出了名的不和,但是為了家國,他們摒棄以往的恩怨共同對敵;張自忠的到來,一開口就是提倡主動進攻,因為一味的防守很可能導致最后的頹勢,龐炳勛思考之下答應了。
3月14日,張自忠決定強渡沂河,先是占領沂河東岸,之后利用地利直接配合龐炳勛來一個里應外合。
張自忠成功了,兩支部隊跟日軍不眠不休的血戰(zhàn),最終將日軍擊退,最后算下來敵方死傷過6000余人,這場戰(zhàn)役被傳出之后,全國所有人都知道了張自忠的抗日事跡,這也成功瓦解了日本對張自忠的計劃。
在此之后,張自忠參加了徐州、武漢、隨棗三大會戰(zhàn),這讓他徹底的在抗日部隊中打出名氣,在1939年,張自忠被提拔為33集團軍總司令,這對張自忠來說,無疑是對他最高的肯定。
張自忠自小就受到忠義觀念,被百姓當作漢奸說他畢生的屈辱,所以他發(fā)誓一定要血洗日軍,還自己一個清白之身,他要捍衛(wèi)民族大義,更要捍衛(wèi)自己的清白。
軍人以馬革裹尸為最高榮耀,血戰(zhàn)到底張自忠
1940年5月,棗宜會戰(zhàn)爆發(fā),張自忠從來不覺得死亡是很可怕的事情,包括這一次。
張自忠接到命令,率領麾下74師兩個團渡河前往阻擊作戰(zhàn),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湯恩伯未戰(zhàn)而直接將棗陽放棄了,并且當時黃琪翔帶領的11集團軍也也節(jié)節(jié)敗退,張自忠就一個小孩,突兀而又很自然的暴露在了惡狼面前。
張自忠從來不覺得自己不會死,這一次也一樣,在準備這場戰(zhàn)役的時候,他就做好了死亡的準備,在知道事情不妙之后,他果斷的送走了蘇聯(lián)顧問,然后正當所有人勸他轉移撤退的時候,他拒絕了。
“我奉命攔截敵軍,怎么可以自己打退堂鼓!作為士兵,臨陣退縮是要上軍事法庭的,我遇到危險就逃?難道我的命是命,那些士兵的命就不是命嗎?我們軍隊到這個境地因為什么?就是因為當軍官的怕死,今天沒有包圍和退縮,只有血戰(zhàn),一路殺出去!”--張自忠
為了守住杏仁山和東山口,張自忠將自己手下的警衛(wèi)員和特務排都派出去增援,自己身邊就剩下寥寥幾個人站立在旁。5月16日,在日軍兇猛的進攻之下,74師阻擊部隊基本死傷殆盡,最后一群人包括張自忠集中在杏仁山與日軍繼續(xù)抵抗了一個小時。
張自忠在混戰(zhàn)中被一發(fā)子彈打中,忍著劇痛的他還跟日軍拼刺刀,最后身中數(shù)刀而壯烈犧牲,張自忠用自己的生命來證明了其錚錚鐵骨,在最后一刻,寧死也要拖住日軍的有生力量,代價是張自忠將軍的殉國。
張自忠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場戰(zhàn)役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戰(zhàn)機,因為張自忠將日軍主力拖延住,使得湯恩伯的13軍有機會直取棗陽,但是代價未免過于慘重了一些。
結語、來自周總理的評價
李宗仁在得知張自忠死訊的第一時間就哭了,這個平日不言茍笑的高級將領,因為張自忠的犧牲流下了淚水,并喃喃念道:“這不應該的,你不應該死的。”
1943年,周恩來總理在張自忠將軍犧牲三周年這一天,給予了張自忠將軍“抗戰(zhàn)軍人之魂”的評價,這對于張自忠將軍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肯定,也是對其功勛的贊揚。
1957年,在周總理的命令下,張自忠將軍入土為安,在1982年,張自忠被追封為革命烈士,這位捍衛(wèi)中華民族尊嚴的將領,盡管犧牲,但這是重于泰山的犧牲,是一個民族的守護神~
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