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曾經擔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美國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得勝利。這件事情對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尤其是對朝鮮戰場,更是如此。
新總統上任,軍政大佬總歸是要表達自己“心意”的,當時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準備以一場大勝,向新總統送上賀禮。
他的決定也得到了范弗里特的同意,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對“丁字山”下手。這里只有一個排的志愿軍,屬于絕對的“軟柿子”。
▲艾森豪威爾
但是二人做夢也想不到,這一場戰斗竟然成為了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恥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場被稱為朝鮮戰爭轉折點的丁字山戰斗。
1952年年底,朝鮮戰場的形勢已經基本穩定,中美雙方在三八線附近保持長時間的對峙。兩軍之間最近的陣地,就是位于朝鮮中部鐵原以西13公里的芝山洞地區。
這一地區有兩個高地,一個叫205高地,一個叫190.8高地。兩個高地僅僅隔了幾百米,其中的205高地始終控制在我們志愿軍的手里,而190.8高地則被美國占據。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幾百米的距離,實在是非常非常近了。拿起望遠鏡來,就可以看到對面的一舉一動。所以美軍非常確定,205高地上只有志愿軍的一個排,拿下這個陣地,簡直是易如反掌。
▲美軍陣地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范弗里特之所以選擇對丁字山下手,還有一個原因。丁字山205高地的存在成為了志愿軍中部戰線的一個前沿支撐點,它就像是一顆釘子,直接鑲進了美軍防線,這讓美軍非常難受,簡直就是如鯁在喉。
在介紹這場戰役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范弗里特這個人。他曾經在朝鮮戰場上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在上甘嶺戰役中,他所創造的“范弗里特彈藥量”更是讓他一舉成名。
范弗里特曾經對3.7平方公里的志愿軍陣地,傾瀉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炸彈。這樣的炮兵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2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由此便可以看得出范弗里特的“用兵風格”了。
▲美軍炮兵陣地與彈殼
面對解放軍的一個排,范弗里特竟然提出了“第八集團軍空軍,炮兵,坦克,步兵協同試驗作戰”的口號。當然了,范弗里特是不可能出動整個第八集團軍去對付志愿軍一個排的,說出去實在丟人。
接下來我們介紹雙方在丁字山戰斗中的參戰兵力,志愿軍方面是23軍67師201團1連1排,該部隊是剛剛換防過來的。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這支部隊,該部隊曾屬于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這可是全國“四大縱隊”之一。打過無數的硬仗,比如說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萊蕪戰役等等,是一支真正的百戰雄師!
▲志愿軍戰士
在渡江戰役爆發之前,該部隊還和英國遠東艦隊交手過,直接打的英國人舉白旗。由此來看,1排的戰士雖然少,但都是精兵強將,都是刀山血海中趟過來的英雄。
了解了我方的參戰兵力,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兵力。雖然范弗里特調集了第八集團軍大量的坦克飛機和大炮,但是他們的參戰人員其實只有一個營。
以一個營的兵力去對戰志愿軍一個排,怎么看都能夠取勝,然而接下來的戰斗卻出乎了范弗里特的預料。
1953年1月13日的凌晨3點(有說5點),范弗里特對巴掌大的205高地進行了炮火洗禮,一發發炮彈就跟不要錢一樣把205高地“犁了個遍”。
▲美軍轟炸志愿軍陣地
隨后在4輛坦克的掩護下,美國步兵發起了沖鋒,看著靜悄悄的陣地范弗里特的心里很是得意,自己挑的這個“軟柿子”,還真是軟啊!
那么此時陣地上的志愿軍是個什么情況呢?雖然1連1排第一次對上美軍,也是第一次感受范弗里特彈藥量的“酸爽”。
但是1連1排早已經向兄弟部隊“取來了真經”,任憑外面地動山搖戰士們卻悠閑地在防空地道內抽著煙。
這時,擔任警戒的戰士高聲喊道:敵人上來了!排長扔掉手里的煙頭,帶著戰士們便沖出了地道。很快,手榴彈爆破筒等就跟不要錢一樣扔向了進攻的美軍。
▲志愿軍戰士在坑道中
一時間美軍鬼哭狼嚎,倉皇而逃,在丟下一地尸體后,美軍退了回去,而1連1排的志愿軍戰士全都安然無恙。
雖然范弗里特吃了虧,但是作為二戰名將的他,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在聯軍司令克拉克的幫助下,范弗里特的進攻力量再一次加強了。
為了給進攻造勢,克拉克又派遣了十幾名高級軍官,前來觀摩。隨行的還有12名記者,克拉克希望范弗里特能夠取得大勝,然后配合輿論造勢,向新總統獻上“賀禮”。
得到“強援”后,范弗里特如虎添翼,準備大顯身手。1月20號,范弗里特開始向205高地瘋狂傾瀉彈藥。
▲范弗里特
短短4天時間,美國轟炸機就向205高地投放了13.6萬磅的炸藥,除此之外炮兵營中100多門火炮,也是晝夜不停地咆哮著。這樣的火力攻擊,幾乎能和上甘嶺戰役持平了。
范弗里特認為:在這滅世的炮火中,除非是神,否則必將被炸成虛無。炮火過后,33輛美軍坦克一馬當先沖上了205高地。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此時志愿軍的增援部隊早已經就位,和多天前的那場戰斗一模一樣,當美軍慢慢地靠近陣地之后,毫無生機的陣地忽然間就“活了”。
無數手榴彈猶如雨點般地扔了過來,重機槍收割生命的聲音也響了起來,美軍認為志愿軍只有一個排的兵力,現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營。僅僅是一個照面,被打懵的美軍便開始掉頭逃竄。
▲戰斗中的志愿軍戰士
一番交戰下來,美軍傷亡150人,而我軍的傷亡只有11人。這個戰損比例實在有些“過分”了,沒給范弗里特留一點臉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時有很多第8集團軍的高級將領前來觀戰。打成這樣,范弗里特的老臉往哪擱?
于是范弗里特又對這場戰役進行了像模像樣的總結,總結來總結去,他給出了一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理由,美軍投放煙霧彈的時間太早了,以至于影響到了美軍士兵以及坦克的射擊精度。
▲中朝戰士歡呼勝利
其實對于丁字山戰斗,我們并沒有很詳細的記載。坦白說,像這樣規模的戰斗,在朝鮮戰場上可謂比比皆是。
然而這場小小的丁字山戰斗卻有著其獨特意義。這是志愿軍再一次遭遇范弗里特彈藥量的“洗禮”。
而我們以一個排的兵力,竟可以守得住敵人一個營的進攻。漫天的炮火和成噸的彈藥,仿佛對志愿軍起不到任何的殺傷力。
正是因為這次戰役,讓聯合國軍意識到了一件事情,想攻陷志愿軍的陣地是很難的,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發動對志愿軍的進攻,不如老老實實的在協議書上簽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