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的一生中,曾經有過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為戰友守靈、抬棺、下葬并親自寫墓碑的事。
享此殊榮者,就是優秀工人黨員和著名工人運動領袖之一,中共黃石地區黨組織主要創始人張浩。
張浩是開國元帥林彪的堂兄,與其堂弟林育南在當時的蘇區并稱“林氏三兄弟”,非常厲害。
1897年出生于湖北黃岡,本名林育英,只因1928年時鬧革命,為躲避追捕,隱藏的一古剎剎慈云寺,白天砍柴種地吃齋念佛,夜里下山四處活動。
3個月后,叛徒告密,敵人到慈云寺抓他,寺中主持釋朗覺出于對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掩護他躲過了敵人的搜捕。
但是,釋朗覺卻被敵人帶走。未能從他口里得到需要的口供,將他押至萍鄉殺害!
張浩脫險后,以和尚裝束作掩護,歷盡艱辛,終于找到了黨組織,并于1930年春被派往滿州省委工作。
其間,他得知釋朗覺為了掩護自己而被害,十分悲痛。為紀念這位恩人,他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張浩”:姓張,是因為釋朗覺俗名為張仲華,名浩,意指革命的洪流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張浩1922年入黨,曾領導上海工人運動,大革命失敗后去東北進行革命工作。
1930年,由于叛徒范青的告密,張浩被關東軍逮捕,為確認其身份并套取我黨活動情報,日本人對其進行多次嚴刑拷打,手段極其殘忍。
在監獄期間,他還鼓勵被捕的同志,要堅定革命信念。
1931年日本發動9.18事變,之后偽滿洲政府成立,日本為了收買人心,準備大赦東北地區,我黨迅速組織人員,把張浩等人給營救了出來。
由于飽受折磨,張浩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抗戰爆發后,張浩擔任129師政委,與劉伯承搭檔,后來由于傷病,由鄧小平接任。
1938年回到延安養病的張浩,仍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創辦了安吳堡青訓班職工大隊和延安工人學校。
期間,張國燾問題時,張浩也是力挽狂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0年腦溢血后身體更加虛弱,到1942年時病情惡化,在延安去世。
去世前,曾留下:“我死后,請組織上將我葬在楊家嶺對面的桃花嶺上,使我能天天望著黨中央、毛主席”的遺囑。
3月6日當天,中央成立了張浩治喪委員會,由李富春、林彪、鄧發等人組成,將他的遺體移入中央大禮堂,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任弼時、陳云、葉劍英等輪流為張浩守靈。
3月8日,毛澤東親自為張浩題寫了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9日上午,在延安中央黨校門前的廣場上舉行公祭,之后,由毛主席,朱德、任弼時、楊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領導人親自將棺材抬到桃花嶺上安葬。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給自己的戰友抬棺、下葬。之后,毛澤東還親自為張浩題寫了“張浩同志之墓”的墓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