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關公的這份膽氣折服了不少人。但這畢竟是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多少會有些杜撰的成分在內。但在我軍中,卻有一人身上真實地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這個人就是不打麻藥就做眼部手術的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一生負傷9次戰創10多個,其中被人提到最多的還是他右眼上的傷,這個傷的來歷有很多的版本,有人說是被蔣介石用槍打的,也有人說是被自己兒子擦槍走火傷到的,更有甚者說是犯了眼病瞎掉的。
這些言論不是國民黨特務制造的謠言就是某些人的妄加揣測,都是不實之辭。事情的真相還要從“討袁戰爭”說起。
劉伯承生于1892年12月4日,家住四川省開縣趙家場。15歲時父親因病早亡、家里失去頂梁柱后一大家子無以為繼,劉伯承只能被迫輟學務農。
1911年,辛亥革命的風暴席卷整個神州大地,劉伯承飽嘗生活艱辛,逐漸明白了“國不復家何在”的道理,于是便剪掉辮子,懷著富國強兵的信念,投入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之中。
1915年12月底,袁世凱妄圖恢復帝制,做他的皇帝美夢。孫中山先生為保護革命成果,很快就發表了《討袁宣言》,號召全國人民一同站起來斗爭。
在此期間,24歲的劉伯承奉孫中山之命回到四川,拉起了一支400余人的隊伍,組成川東護國軍第4支隊。
1916年3月初,為了配合護國軍主力在川南與北洋軍作戰,劉伯承率領部隊攻打袁軍從水路入川的必經之道——豐都。只要拿下此地便可以截斷長江交通,阻止袁軍對四川的水陸增援。
劉伯承率隊行軍至豐都30里外的馬口埡時,派出偵察員進城偵察敵情。當時,豐都城的敵軍共有兩個團,從兵力和裝備上看都遠遠超過護國軍,怎么看護國軍都沒有取勝的可能。
但由于偵察員殲敵心切,回來后謊稱敵軍只有兩個營的兵力。對此毫不知情的劉伯承便與副手制定了作戰計劃,決定先派小股力量進城做內應,等城外的部隊攻城時來個里應外合,就可以制敵先機。
3月20日夜晚。劉伯承率隊突然出現在城門附近,打了守城的袁軍一個措手不及,順利地打開了城門。
等袁軍主力反應過來的時候,城內的小股部隊又趁勢引起騷動。袁軍雖然人多,但大多都是烏合之眾,混亂中以為護國軍主力部隊打來了,紛紛掉頭逃亡。
等袁軍從槍聲斷定護國軍人數不多時,護國軍已經占領了豐都城。袁軍得知被小股護國軍戲耍了,便氣急敗壞地重新集結兵力實施反撲。
護國軍與敵軍人數相差懸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劉伯承親臨第一線指揮。不幸的是,當他掉頭招呼一個落在后面的士兵時,遭到敵人的瘋狂射擊。有兩顆子彈直接打中了劉伯承,其中一顆擦過顱頂,還有一顆竟然擊中他右側太陽穴,再從右眼眶飛出,劉伯承當即昏厥倒地,血流如注生死不知。
戰后,幾位護國軍士發現劉伯承并沒有犧牲還有心跳,只是右眼的傷勢太嚴重了,就趕忙將他抬進城里的郵局內,對著傷口敷了些草藥,進行了一番簡單的救治。
當時,北洋軍閥在重慶到處都張貼著捉拿劉伯承的通緝令,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在涪陵隱蔽了一個多月。
劉伯承在醒來后,就已經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數了。受傷的眼睛肯定瞎了。但他從入伍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了。因此在他看來,這次沒死就已經算是撿回一條命。
正常人受到這樣的傷,難免會產生消極情緒,可劉伯承卻十分積極地看待這件事情,鼓舞了護國軍很多人。
一段時間過去,劉伯承頭頂的傷勢好得差不多了,可眼睛卻因為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傷勢開始逐漸惡化,如果不及時將眼眶內壞死的腐肉切除,那危及的將是劉伯承的生命。因此,劉伯承只能秘密來到重慶治療眼傷。
眼眶內部的血管、神經很是復雜,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意外。因此,劉伯承很慎重地尋找合適的醫院。
經過多方打聽,劉伯承得知在重慶的臨江門,有一位名叫沃克的德國大夫醫術很高明,非常擅長做外科手術,于是便慕名前往。
沃克醫生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劉伯承的傷勢十分嚴重,必須馬上做手術,說著還給出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不愧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醫,劉伯承見他十分專業,便很放心地把手術交給他來做。
手術的前一天,沃克醫生對劉伯承進行了手術前的最后檢查。檢查完畢后,劉伯承突然問道:“沃克醫生,打了麻醉藥,是不是會對腦神經帶來不好的影響?”
沃克聽到這個問題很詫異,不以為然地回答道:“當然會有影響,但是如果不打麻醉藥是無法進行手術的!”
劉伯承聽后沉默了一會兒,不多時又抬起頭對沃克醫生說:“請不要給我打麻醉藥了,我以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沒有清醒的頭腦是不行的”。
沃克醫生聽了劉伯承的話簡直不敢相信,連聲嚷道:“不用麻醉你會直接疼死過去的!絕對不行!我的診所不允許有任何意外發生!這種手術我不能做!”接著又多次強調打麻醉的必要性。
劉伯承的三弟劉叔禹也在一旁勸導道:“大哥,這樣太危險了,咱們還是打麻醉吧!”
見眾人反應如此大,劉伯承當然明白他在顧慮什么,再次堅定地說道:“沃克醫生,您放心好了。就算發生意外,我也不會讓您承擔任何責任的。”
劉伯承轉頭又對劉叔禹說:“老三,這就是我的決定,是我要求不用麻醉的,就算發生意外,你們也不可以來找沃克醫生的麻煩,知道嗎?”
劉叔禹知道大哥平日里就很有主見,見勸不動他,只好嘆口氣,讓沃克醫生照劉伯承的話做。
沃克醫生聳聳肩,作出讓步:“劉先生,既然你不想全身麻醉,那就只給你局部麻醉吧。否則,你真的會痛死過去的!”面對沃克大夫的退讓,劉伯承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見怎么勸都不行,沃克醫生只得苦笑著說:“我從歐洲來到亞洲,白種人黃種人見得多了,做過的手術也有成百上千例,但像劉先生這樣手術不用麻醉的,我還從來沒遇到過。”
劉伯承聽到沃克醫生的話,反而幽默地勸道:“那您這次正好可以在我這個中國人身上做一次試驗。”沃克醫生聽后搖搖頭,轉身出去準備第二天的手術了。
第二天進手術室前,沃克醫生還在勸劉伯承回心轉意,得到的回答同樣是不用麻醉,沃克只得讓劉伯承躺好,準備開始手術。
手術的第一步是清除腐肉,沃克醫生僅在眼部劃了第一刀,劉伯承的身體就顫動了起來,只能緊緊地咬著嘴里的紗布,手也狠狠地抓著床單,勁大的直接暴起了青筋。
沃克醫生感覺到了劉伯承的反應,連忙問道:“怎么樣,還能堅持嗎?”
劉伯承臉上已經冒出了細汗,勉強一笑道:“可以,您繼續吧!”聽到劉伯承的回答,沃克繼續投入到手術中。
隨著手術的進行,沃克醫生的額頭也逐漸沁出了汗珠。清除腐肉后,他又把劉伯承廢掉的右眼球摘除了,以后傷口愈合后,就可以安裝一個假眼球了。在這期間,沃克醫生不時看一眼劉伯承,見他居然能一直一聲不吭的,心中不禁暗暗佩服起來。
三個小時后,這臺手術終于結束了。沃克醫生長吁一口氣,對劉伯承說道:“劉先生,手術很成功,您感覺怎么樣,我可真怕你疼暈過去了。”
劉伯承帶著疲憊微笑道:“沒事,才70 多刀。”
沃克醫生愣了一下:“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劉伯承說:“你每割一刀,我都在心中數著,一共72刀。”
聽完劉伯承的話,沃克大夫失聲叫道:“上帝啊!您簡直就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哪里是人啊”“我當了這么多年的外科醫生,還是第一次遇見你這么厲害的人!”
當時有一位名叫王爾常的先生也在手術現場,他對劉伯承的英雄氣概嘆服不已:甚至說劉伯承的沉穩堅毅,遠勝三國時期的大將關羽。
劉伯承后來經過幾個月的休養,眼傷痊愈了。他還因為這件事跟沃克醫生變成了好朋友,在離開重慶后,沃克醫生才得知了劉伯承的真實身份。此后,他一有機會,就會跟別人提起這次難忘的經歷,并且用十分感嘆的口吻說:“劉伯承非但是個標準的軍人,更可以說是個‘軍神’!”
劉伯承雖然右眼壞了,但他時刻都沒有停止過學習。有一次他看書看得太長時間,右眼的假眼球把眼眶都磨得生疼,他就把假眼球取出來接著看。
在隨后的幾十年革命生涯中,劉伯承不僅憑借著出眾的軍事才能和清醒的政治頭腦,為我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功勞,還為世人留下了390多萬字的軍事著作和190 多萬字的翻譯作品,真是無愧于我軍中的一位偉大“軍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