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暉在《大秦帝國》里,講述了戰國時期兩百多年的風云際會,秦國歷經160多年,六代君王的變法圖強,才完成了華夏一統。
這里面的故事,很多都是根據史料來的,有野史,也有正史。
秦國統一山東六國之后,實施“書同文”時,組建的文字研制小組里,重用了三位你意想不到的,一位是坐了十年牢的縣丞程邈,一位是非常憎恨秦國的王次仲,一位就是趙高。
程邈坐牢的原因其實也荒唐,因為字寫得太好,而被人錯認了,勘審官卻又找不到他觸犯了哪條法律,只能將他先羈押在獄里。
程邈本來是下邽縣的縣丞,在秦滅韓時,他被派去任糧秣司馬,把本應送到宜陽的糧草,因為他寫的字,被運糧草的送去了南陽,認人將“宜”字誤認成了“南”字,運糧隊多走了三百多里,宜陽軍隊因此斷糧,還餓死了三個人。
因為無法決斷程邈觸犯了哪條法律,這事就報到了廷尉府,也無法決斷,只能先讓他下獄待決。
程邈一直喊冤,說自己沒寫錯,是他人認錯,于他何干?
這件又報給了秦王嬴政,程邈被關到了云陽國獄,這一關就是十年光陰倏忽而過。
程邈有一項本領,字認得多,寫得快,對于各國的文字和字體,他都能辨認出來。
當他還是縣丞時,遇到了一位知音,兩人因書法結緣,他就是王次仲,后來兩人成了秦王統一全國文字的重要功臣。
王次仲修學期間,經常幫一些官吏謄抄文書,寫得又快又好,很快成了大梁的一名才具之士,如果按既定規劃,王次仲一定會步入了仕途,可惜,他父親不幸去世,他回家繼承家業,做了一名商旅客。
王次仲經商的第三年,第一次來到秦國,與程邈發生了一些不快。
程邈訓斥王次仲的照相貼,也就是身份證上的字不合秦制,因為很難辨認,還貶低他這隸書太差,王次仲不服,說程邈自己水平有限,不認得。程邈也不服氣,當場提筆就寫了幾個字,王次仲一見,果然服氣,遂提筆也寫下幾個字來。
兩人互看對方的字后,不約而同地笑了,都放低姿態,愿拜對方為師。
痛飲一番后,兩人成了一輩子的摯友。
本來相約十年后,兩人一起去游四海,寫遍天下崖石,誰料,程邈卻莫名下獄了。
王次仲起盡辦法救程邈而不得入門,痛苦之下,將他倆這些年寫下的所有竹帛悉數全部燒毀,王次仲也絕塵而遁世山林,恨死了秦國。
在程邈入獄十年期間,他不停地在墻上寫字,這是他最喜歡也最擅長的一件事,這墻不知被刮過多少遍了,程邈早已經放棄了能重見天日的希望,但突然之間,他被放了出來,還是皇帝特詔,奉常大人胡毋敬親自來接。胡毋敬就是小胡亥的外師。
程邈住進了咸陽最好的驛館庭院,吃喝洗浴一番后,整整睡了五天五夜,方才真正回了魂。
一個月之后,秦始皇登臨程邈門上,任程邈為御史,專一監察文字改制事,隸屬御史大夫府。
程邈得聞后,哭得一塌糊涂,他知道,他終于靠著他的那個特長,有了用武之地了。
改制文字,書同文的四人組就這樣組建起來了,丞相李斯任總攬決斷,奉常胡毋敬、中車府令趙高、御史程邈三人副之。程邈任文字改制的日常事務。
大家很好奇,這里面為什么會有趙高?恐怕很多人不知道,趙高的書法了得,與李斯的書法相媲美,而且趙高十分熟悉秦國法典。
當時還有一則趙高因方才受賞的小故事:
李斯、胡毋敬、趙高三人,分別以命題作文的形式,寫一篇一千字的文,里面的字避免重復。
趙高拿到的題目是《愛歷篇》,李斯是《倉頡篇》,胡毋敬是《博學篇》。
當秦始皇聽到趙高念出自己寫的這篇《愛歷篇》時,大大驚嘆,似從未知趙高的寫作水平還如此了得,于是當場下詔,給趙高的食邑增加了兩百戶。
趙高寫道:“天地日月,周而復始,寒來暑往,乾坤陰陽,春夏秋冬,雨雪風霜,耕耘生計,爰歷參商……”
唉,這聽著,怎么那么像《千字文》呢?
不過《千字文》成書于南朝梁武帝時期,晚于秦朝,難道是周興嗣借鑒了趙高的文本?
這么看來,秦始皇寵趙高,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關于趙高的故事,單獨做文一篇另講。
說回正題。
秦國將小篆定為通行正式文字,隸書為日常書寫文字后,程邈又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王次仲,一同作隸書創制。
當程邈在山間找到王次仲后,王次仲對秦國是有著滿滿敵意的,但被程邈以秦王的胸襟和氣度說服了,同意加入了書同文小組。
七國文字在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
魏國:共有21600多字,常用2100多字;
趙國:共有21300多字,常用1300多字;
韓國:共有23900多字,常用2160多字;
燕國:共有18000多字,常用1800多字;
楚國:共有21000多字,常用1900多字;
齊國:共有21000多字,常用2100多字;
秦國:共有11662字,常用1350多字。
所以,華夏文字總共是近三萬。
在這樣浩大的文字工程基礎上,這四人小組要研制出一套全新的流通于整個華夏的通行文書,實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然而影響卻又是多么深遠,讓后世受益無窮。
王次仲給秦始皇舉了個隸書創制后的例子,一個“安”字。
大篆的“安”字,像廊下男女相擁之象;
改變后的小篆,去掉了男子,屋里住著女子,女子長裙拖曳;
再看隸書的“安”字,像一名女子跪于坐在屋里的長案邊。
秦始皇聽后,大呼“神妙”。他悟到了文字對于華夏文明無可估量的深遠效用,只要有這方塊文字恒在,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