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我以白瘦幼為關鍵詞讓AI創作的人像,符合你的審美觀嗎?
主觀審美是沒有高下對錯之分的,本文并沒有倡導或者反對某種審美偏好的意思。
但是,如果一種審美觀念會導致追求它的人健康受損,或者一種審美標準的源頭和導向是權力的不對等,那我會認為這種審美是有問題的。例如當下在東亞社會所流行的對女性白瘦幼的審美觀念。
白的審美來源于對優越生活環境的追求。歷史上通常認為不用戶外勞動接受日曬的女性皮膚更白,所以通過白皮膚反推家境優越,久而久之形成了審美偏好。嫌貧愛富的確不好,但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瘦的審美其實形成非常晚,歷史上吃得胖才是家境優越的表現。現在對瘦的偏好其實更多是受西方時尚文化的影響,刻板印象認為上層社會人士更有條件保持健康飲食,更有時間健身,更強調自律,在熱量過剩的年代可以更好地避免發胖,因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審美。
以不胖為美原本是很好的健康導向,但在實踐中卻被矯枉過正,一些時尚品牌片面追求纖細干瘦身材,反而對健康不利,成了一種自殘傾向的病態審美。當然,現在西方社會已走向了另一種政治正確的大碼女孩時尚,只是東亞社會一時還沒有接受。
幼的審美有著鮮明的東亞傳統文化烙印。讓女性保持幼態,是男性希望維持體型壓制優勢,強化權力地位優勢對女性提出的期望,是一種非常落后的審美觀念。對“幼態”的追求往往和溫馴、乖巧、缺乏主見等刻板印象相關聯,是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壓迫。
總的來說,白瘦幼里面,有一部分積極意義的是瘦,但要注意維持在健康狀態,過猶不及;需要堅定反對堅決摒棄的是對幼態的刻意追求,那是陳腐不堪的觀念;真正值得倡導的是美白的膚色,無論男女,防曬美白都對健康有益。
西方社會現在流行的以小麥膚色為美,對陽光直射不做防護其實是很不健康的,個人和社會都為此付出了相應代價。建議不要學人家壞習慣。
那么問題來了:
怎么保持自然白皙的膚色,怎么讓已經有點曬黑的皮膚恢復美白呢?
首先是防曬,這個大家都懂。
物理防曬(撐傘戴帽子戴墨鏡)優于化學防曬(防曬霜),也不用擔心防曬會損失維生素D。通過紫外線促進合成的維生素D占人體所需比例是很小很小的,那點收益遠不及曬傷的風險。
然后是通過功能成分來美白,但是這里的誤區和坑就特別多了。
最常見的坑是用重金屬成分來美白。講真,一些重金屬成分的確能讓皮膚變白,但是也會讓人中毒啊……又不是沒有安全的方法,何必要對自己下手那么狠呢?
還有一些是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也有用,但潛藏風險的功能性成分,比如煙酰胺和377。
煙酰胺能通過阻止黑色素小體轉移,避免黑色素轉移到皮表,讓皮膚看起來有變白。377,能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減少黑色素生成,都能夠從源頭美白,原理也經過了科學實驗驗證。
但是!這兩種功能成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達到效果需要的濃度比較高,而濃度越高,意味著對皮膚的刺激就會越大。
這兩類產品在使用前都會讓用戶“建立耐受”,這個過程本質是對皮膚角質層的一種破壞,是重新建立皮膚屏障的一個過程。每建立一次耐受,都是對皮膚的一次不可逆傷害,像屏障損傷后帶來的炎癥、血管擴張、皮膚發紅等都是看得見的損傷。能扛過去是幸運,喜提敏感肌才是更常見的現實。
然后,煙酰胺和377濃度低了又沒有可見的效果。例如很多護膚品里面象征性地添加了煙酰胺成分,價格是飆上去了,但實際上含量就聊勝于無的那么一丟丟,純屬花冤枉錢。
果酸美白就更粗暴了,是通過剝脫皮膚角質層來實現皮膚的強制更新,使用風險非常高,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嚴格遵循處方來使用,不建議個人嘗試。
可能大家也發現,這兩年“天然植萃”的熱度上來了。一個是因為傳統的這些功能成分確實算得上是勞民傷財,吃力不討好。另一個是有研究發現有些植物提取的成分功效更強,副作用更低;像是光甘草定、黃芪提取物,歐蓍草這些。
對標上面那些功能成分來說,光甘草定確實是可靠且安全性更高的選擇。
光甘草定是一種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功能性成分,但天然不是重點,重點是它的美白作用機制有著科學深入的研究,美白效果經過了充分的實驗驗證,使用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
光甘草定的美白原理
區別于煙酰胺和377這種單一美白通路的成分,光甘草定能夠實現:從源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加快黑色素代謝、抑制炎癥因子活性等多通路實現美白效果。
不僅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同時也能一定程度舒緩表皮,預防炎癥泛紅帶來的色沉,避免反黑。
在整個護膚界,都算是比較突出全能的美白成分了。
光甘草定分子式
在黑色素細胞中,酪氨酸分子Q轉成黑色素的前體,需要有酪氨酸酶的助力,然后才能進一步轉化成黑色素。
而光甘草定在化學結構上和酪氨酸有一定的相似性,當酪氨酸酶和酪氨酸分子Q接觸前,光甘草定就能先一步和酪氨酸酶結合。于是能和酪氨酸反應的酪氨酸酶數量就大大減少,黑色素的生成自然變得少得可憐,這就從源頭減少了黑色素的產生[2]。
在2011年發表的一篇期刊中,有科研人員對比了5種熱門美白成分,它們發現光甘草定對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是曲酸的15倍,是煙酰胺的140倍,是VC的200~250倍,是熊果苷的232倍。
光甘草定、曲酸、VC、熊果苷、煙酰胺對于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圖
從對比就能看出,在同一實驗條件下,光甘草定不僅對酪氨酸酶有抑制的效果,而且抑制能力還比市面上的所謂的主流美白成分高出很多。
而且在和同樣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的曲酸相比,光甘草定對酪氨酸酶活性50%抑制時的用量是0.002mg,而曲酸對酪氨酸酶活性50%抑制時的用量是0.05mg。
另外,VC則需要0.16mg,相當于光甘草定的 80 倍之多[3],由此可見光甘草定能在超低濃度下就能起到很好的美白效果。
對酪氨酸酶的抑制率達到最大臨床功效50%時不同活性物的濃度對比
光甘草定的實驗證據
美國AMA實驗室于2011年6月對2名女性測試者使用了0.04% 的光甘草定溶液,在這種超低濃度的使用下,28天后試驗者的皮膚亮度平均提高了52.17%[4]。
(數據圖像均來源于美國AMA公司光甘草定美白人體測試報告)
綜上來看,同等效果下,光甘草定的起效濃度是現階段常見美白成分中最低的,少少的量卻能帶來大大的效果,這美白能力絕對可以說是第一梯隊了。
除能夠高效美白,光甘草定的另一個好處是,白了之后很難反黑。
就像市面上大熱的美白成分煙酰胺,它的主要美白通路就是抑制黑色素轉運,見效快,但這種單一的作用方式弊端也很明顯。
阻斷黑色素的轉運并不代表黑色素沒了,它依舊存在于我們的皮膚中,這意味著一旦你停用煙酰胺,積攢在皮膚中的黑色素沒有被代謝掉的話,會被再次釋放到表皮層,也就是我們說的反黑。
就像是你臨時堵住水龍頭出口,卻不把水龍頭關掉一樣,一旦松手,黑色素就會繼續“噴涌”,肌膚“一夜回到解放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光甘草定能從源頭解決黑色素的生成鏈路,再從促進代謝,抑制炎癥因子等多維度由內而外清除變白障礙,反黑什么的煩惱,自然是不存在咯。
光甘草定的安全性
就跟我們上面講的,濃度越高刺激性就會越大。
就拿煙酰胺來說吧,一般來說,煙酰胺濃度大于1%就能起效,但實際上,想要看得到的美白效果,煙酰胺濃度一般要到達3%~5%。高濃度意味著高刺激性,這對肌膚可不是什么好事。
同時煙酰胺對生產工藝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一不小心就可能有煙酸雜質的產生。煙酸雖然也是維生素b3的一種,和煙酰胺屬于同族,但煙酸的“脾性”比煙酰胺那可是大多了。當它作用到皮膚時,會刺激皮膚,引起臉部毛細血管擴張,皮膚產生灼熱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泛紅、刺痛,甚至嚴重的還會引起皮膚色素沉著。
(煙酰胺加工中會產生煙酸,并誘發血管擴張,造成肌膚泛紅敏感)
光甘草定的另外一個厲害之處就是:在高效美白的同時,兼顧溫和不刺激。
甘草本身包含了甘草總黃酮,甘草酸,甘草多糖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發揮著美白效果的是甘草黃酮,而光甘草定在甘草黃酮中又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
正是因為光甘草定本身是天然高活性功效物,相較于某些流行的成分要格外溫和些。在多篇醫藥期刊中就提到甘草總黃酮抗炎癥的藥理活性[6],從而具有調節舒緩皮膚的作用,所以光甘草定同樣適用于有美白需求的敏感肌、痘痘肌。
科研人員在專門研究光甘草定時也發現,其對光曬誘發的皮膚炎癥的抑制效果非常強大。
美國AMA實驗室的實驗報告中也指出,持續使用2個月光甘草定,皮膚泛紅現象降低87.5%。
(AMA實驗室光甘草定美白人體測試報告[7])
這對我們中國人的意義格外重大,因為在《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報告中曾做過相關調查,發現:中國女性的肌膚敏感發生率高達36.1%,這意味著平均每3位女性中就有1位是敏感肌。
中國人敏感肌比例如此之高,和當下市場流行的“高濃度=快功效=物有所值”的護膚追求也不無關系。
“添加量”成為產品互卷一個很重要的風向標,但作為消費者,我們必須了解的一件事是:肌膚角質層越薄對刺激成分的敏感程度就會越強烈。
但光甘草定這個成分就能規避以上這個問題,不需要你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建立耐受,不說別的,泛紅敏感肌就可以直接和這個成分鎖死。這份繼承自甘草的優越抗炎水平將其和其他美白成分直接拉開了一個檔次,不管什么皮都能用。
既然這么好,為什么資本都不用?因為貴唄。材料成本貴,人工成本更貴。這個東西它只能從植物里提取,沒辦法人工合成。我原本花10塊錢成本就可以賣出5000塊的東西,干嘛要花1000塊?
光果甘草因對生長環境嚴苛,中國分布少,生長年限長,是非常稀少珍貴的原材料。要知道,只有長滿5年的光果甘草才有提取價值。
光果甘草
原材料稀缺,提取難度大,光甘草定只存在光果甘草根部,含量非常低,僅有0.08 ~ 0.35%,提純工藝復雜,對提純技術的要求高。
不夸張的說,1000kg光果甘草植株只能提取約100g左右的光甘草定。而且想要達到40%-50%合格甚至更高的純度,就需要更多的人工成本,真的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做到的。
說實話,近幾年聽到挺多的國內品牌都在開始的內卷在創新研發一些植物提取的功能成分,其實只要踏踏實實做研究,天然植物也可以開發出很多有用的東西來。咱們消費者作為品牌“內卷”的受益人,能用到更適合自己的產品當然是最好的,說不定還能卷出個中國人自己SKII,走向世界賺美刀呢。
大家有沒有自己心目中的植物好牌子?可以評論區交流一下。
參考文獻:
[1]黑色素形成機理的新概念及復合美白劑的應用_江志潔;
[2]Chen J, Yu X, Huang Y. Inhibitory mechanisms of glabridin on tyrosinase[Jj.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6, 168: 111-117.
[3]甘草黃酮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觀察_王明利
[4]IMAG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INTO A TEST MATERIAL INTENDED TO LIGHTEN THE SKIN,MS11.INUSE.L9643.REP.SOE.REV
[5]Simmler, C., Pauli, G. F., & Chen, S. N. (2013). Phyto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glabridin. Fitoterapia, 90, 160-184.
[6]甘草黃酮的抗炎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_戴應和;
[7]光甘草定美白人體測試AMA報告-2186 updated 201610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