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歐盟達成共識,
深入探討電動汽車關稅問題
【Globaltimes 10月26日報道】
應歐盟委員會(EC)常務副主席兼貿易委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之邀,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于周五通過視頻通話與東布羅夫斯基進行了交流。在此次通話中,雙方一致同意就歐盟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EV)加征關稅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磋商。
根據中國商務部(MOFCOM)發布的聲明,在周五的視頻通話中,雙方回顧了上一輪會談的成果,重申了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的政治承諾,并確認將繼續把價格承諾作為解決該問題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已經針對價格承諾計劃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并提議雙方的技術團隊通過視頻會議進行磋商。商務部表示:“中方同意即刻啟動下一階段的磋商,并期待歐盟團隊盡快訪問中國。”
歐委會方面也就此次視頻通話發表聲明,雙方總結了在八輪技術談判中取得的進展,以及仍存在的較大分歧,并重申了尋求雙方同意的解決方案的政治承諾。歐委會聲明還提到:“雙方同意不久將開展進一步的技術談判。”
目前尚不確定技術談判的具體舉行時間。然而,此次視頻通話以及進一步談判的協議正值關鍵時期,因為有報道稱,除非雙方能夠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爭端解決方案,否則歐盟的額外關稅將于10月31日起生效。
王文濤在周五的視頻通話中表示,自9月20日起,雙方展開了頻繁的磋商,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然而,在涉及中歐產業核心關切的問題上,雙方仍存在較大的分歧。
王文濤表示:“中方將堅定不移地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期望雙方在前一輪磋商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磋商進程,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切實回應中歐各界的期待,維護中歐產業共同利益和中歐整體經貿合作大局。”
堅守談判承諾
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歐洲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趙俊杰指出,盡管分歧尚未解決,但應持續保持開放態度,繼續進行談判。他強調,通過進一步磋商來解決爭端,仍然是主要的途徑。
趙俊杰在周五接受《環球時報》(Global Times)采訪時指出:“雙方應基于各自的需求進行協商,避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期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是最理想的結果。然而,如果歐盟方面堅持不妥協,那么雙方就無法達成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知情人士上周向《環球時報》透露,在先前的談判過程中,歐盟方面似乎并未展現出解決中國和歐盟產業核心關切的充分誠意,反而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對于中國方面提出的合理建議,歐盟并未給予積極的反饋,并試圖在會談中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進行分化。
例如,歐盟官員正試圖與不同的電動車制造商分別進行談判,但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CCCME)(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代表)所提出的提議,歐盟方面卻并未做出積極回應。
歐盟委員會在周五的聲明中強調了雙方在該問題上的分歧,并引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堅稱與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談判并不排除與個別出口商的討論。
然而,在談判中,中方強調,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唯一合法代表,因為包括十幾家中國電動車制造商在內的多家企業已簽署文件,授權該商會作為其合法代表。
一位了解內情的人士上周向《環球時報》透露:“電動汽車制造商已向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遞交了相關材料,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單獨開展談判。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和裁決將同一公司旗下的品牌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處理。那么,為何要前后不一致呢?這只會使談判變得更加復雜,浪費精力,同時也會破壞磋商進程。”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China Passenger Car Association)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相較于歐盟缺乏足夠的誠意,中國方面高度重視通過磋商解決爭端,并已做好充分準備。
崔東樹在周五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此外,在此次爭端中,中方占據著正義的立場。歐盟的政策不僅破壞了中歐之間的合作,同時也會損害到歐盟自身的利益,特別是那些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的歐盟企業。因此,歐盟應當期望將政策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
歐盟委員會所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這些壓力來自于部分歐盟成員國的官員和相關產業。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在周一的講話中再次對歐委會關于電動汽車關稅的決策表示批評,他宣稱:“我反對任何損害我們關稅的措施。”上周,朔爾茨還呼吁與中國達成協議,并指出其他歐盟成員國對歐委會的關稅政策持懷疑態度。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吳碩成周五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我認為歐委會正面臨來自歐盟內部的壓力。”他進一步指出,除了歐盟汽車行業外,其他歐盟行業同樣擔憂中歐緊張關系升級可能帶來的影響。
據商務部所述,在周五的通話中,雙方還就中國對歐盟相關產品(包括白蘭地、豬肉和乳制品)的貿易救濟調查進行了意見交流。
商務部在周五的聲明中表示,“中方強調,上述案件是基于中國國內產業的請求啟動的,且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中國的法律。中方將繼續依照法律法規進行調查,以充分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編譯:謝榕蓉(新能源部)
審校:陳明雪(新能源部)
編輯:謝榕蓉(新能源部)
能源區塊鏈與雙碳戰略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