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一出手,市場就會有較大波動。
自從米家去年開始做立式學習燈,它就自帶流量和不錯的米家系產品屬性,一推出就廣受好評。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了,米家又推出了二代立式學習燈,后綴多了一個Pro。
那么這個Pro,究竟Pro在了哪些方面?
傳統立式學習燈的痛點,它解決了嗎?
相對于一代立式學習燈,二代它值得入手嗎?
其實見到實物之前,我是挺忐忑的,畢竟大路燈最初作為商業場景照明使用,這幾年火起來后基本造型和設計就沒有太大變動,它很多方面并不能符合新國標對于兒童照明的一些規定。
所以先給出結論,米家立式學習燈Pro這次升級大刀闊斧,非常值得入手,相同價位的競品不如它,和它優勢差不多的國外競品價格比它要高很多。
米家立式學習燈Pro參數一覽:色溫4000K / 上光源14800流明,下光源3000流明 / 1.05m加長燈頭 / Ra98 / 統一眩光值UGR<10 。
外觀初印象
作為非常熟知大路燈結構的我,開箱看到米家大路燈Pro的全部配件的時候,有點懵。
最大的改變很明顯,就是燈頭,它變得和兩節燈桿一樣長,細長細長。
此外此次Pro采用了金屬原色,并沒有做白色噴涂。
配件方面也是非常熟悉的組合,兩用內六角螺絲刀,電源線、安裝手套以及金屬質感不錯的無線控制器,另外有個細節挺好,螺絲都統一了規格。
米家立式學習燈Pro側視和正面雙角度,和一代對比很有意思,它去掉了可旋轉的結構,理論上加長了燈頭后就不需要旋轉結構,畢竟本質上旋轉結構就是為了光線更好的均勻覆蓋桌面。
不知道各位家長們對于金屬原色這種改變作何看法?
二代的底座明顯更大更重,建議組裝好后就不要頻繁移動。
供電設計則和上一代完全一致,燈線分離且供電口位于背部,獨立開關模組則是完全一致。
燈頭上部增加的傳感器,目測是光線傳感器,用于自適應調光,保持桌面照度恒定。
雖然看起來燈頭細長了一些,但是實際下發光面相對于上一代增加了24%的面積,上發光面更是夸張增加了99%的面積。上光源整面出光的設計相對也比較少見,大部分同類型產品都是兩條條狀燈帶,或者面積較小。
上發光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內部的幾百顆LED燈珠,上一代產品因為可旋轉吊臂結構占據了中間很大一部分空間,發光面積并沒有那么大。
Pro二代并沒有提升下發光面的發光亮度,因為從新國標上來說,不是越亮越好,桌面照度超過2500lx反而有害,因此它只是單純的發光面積增大,提高了整個空間的照度,降低和桌面的明暗差異。
新增的交互觸控屏,面積很大,同時還搭載了載彩色屏幕, UI設計簡單易懂,這也是第一次在立式學習燈上見到。
Pro后綴,它升級了什么?
回到第一個問題。
Pro后綴,它升級了什么?
米家系產品喜歡用Pro、Max、Ultra,而且經常是第二代產品就成熟了,所以Pro后綴對于米家立式學習燈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成熟好用產品的宣誓。
Pro升級了四點。
燈頭造型結構升級,實現光路對稱覆蓋,照明均勻度提升明顯
常見大路燈的燈頭幾乎沒有這么長的,但是也帶了無法實現對稱光路覆蓋桌面的痛點,米家一代其實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做了可旋轉燈頭設計,但是一代那個可旋轉燈頭需要把燈置于桌子后方,使用上并不方便,有些場景受限無法置于后方。
Pro版本的燈頭長度1.05米,也就意味著基本完美覆蓋常見的1米~1.2米的學習桌,實現光路對稱覆蓋,適合更大的學習桌面。
僅開啟下部光源,昏暗環境中對于桌面的光路覆蓋,木塊處為為1米標識線,即從右側到木塊的區域長度為1米。
更長的1.2米標識位置,也可以基本做到對稱覆蓋。
對稱覆蓋能帶來更好的光線均勻度,所以在新國標的規格測試中也能帶來優秀的成績。
新國標的測試范圍是70X50cm大小的矩形,分為內區域和外區域,其中內區域為核心照明區域,我這里是3D打印了35個10CM的小方片拼接成這個尺寸的矩形。
照明均勻度則需要44個交叉點的數據,通過數據計算,它的計算公式是中心最高亮度?區域最低亮度。
所以核心照明均勻度需要測試黃色內區域一共8個交叉點的亮度數據,而整體照明均勻度需要測試整體44個交叉點的數據。
測試條件:雙光源開啟,屋內層高3.2米,桌子高度72cm,所以照度上數據會比層高2.7米左右的屋子要低一些,但是不影響照明均勻度測試結果。
44點測試結果如上圖,核心區域為17、18、19、20以及25、26、27、28這8個交叉點數據。
這個8個點最高亮度為1731lx,最低亮度為1695lx,計算可得出核心照明均勻度為1731?1695=1.02。
而整體區域最高亮度為1731lx,最低亮度為1515lx,計算可得出整體照明均勻度數為1731?1515=1.14。
這個數據也是我測試了這么多大路燈,成績最好的一個,此前測試傳統眾多大路燈數據基本核心照明均勻度在1.03~1.08之間,整體照明均勻度在1.19~1.35,米家立式學習燈Pro遙遙領先。
而新國標的優秀標定數值是3和7。
定制LED燈珠,顏色更接近自然光
立式學習燈的核心部件其實就是燈珠,你可以看看傳統燈具的價格,很多傳統吸頂燈,采用歐司朗光源的就是比其他光源更貴。
米家立式學習燈Pro采用了666顆米家定制燈珠,升級四芯全光譜LED,也就是一顆LED燈珠涵蓋了四顆小的芯片,全光譜照明可以更接近太陽光的光譜,同時削減有害藍光。
這是米家立式學習燈Pro,在開啟上下光源100%亮度下的頻譜圖,中心照度lx數值為1702,色溫3785k,顯色指數為97.2。
有害藍色波形(440~460mm)區域控制的不錯。
我找了下一代的100%亮度下的頻譜圖,同時疊加做了一下對比,各位可以自己看看差異。
一代的頻譜圖,有害藍色波形區域波峰更高,Pro二代控制的更優秀。
目前米家立式學習燈Pro光譜更接近太陽光的光譜,可以呈現自然界的視覺色彩。
其他的一些參數也提供下參考,顯色指數Ra98,Rg色彩飽和度100,Rf色彩真實度98,CQS色質指數98,R9單顯飽和紅色97。
目前我手頭的光譜照度計還可以看到的參數是R9單顯飽和紅色,實測數值是98,比官方數值還高,這個數據代表了光源對于紅色的還原度,視覺上紅色顯色度高,人眼會更舒適。
在米家立式學習燈Pro的照射下,我這支橘貓手辦色彩還原和陽光下差距并不大。
桌面上光線也非常柔和,書本上彩繪內容基本能展現出原本的色彩。
降低UGR數值,眩光數值符合國標
新國標《讀寫作業臺燈性能要求》中對于臺燈遮光性有要求,不過立式大路燈的高度有點接近吸頂燈了,所以這里可以套用中小學教室照明標準,它比新國標AA級要求多了一個統一眩光值UGR,這個標準是小于等于19。
傳統大路燈包括米家一代,它的燈珠設計均為吸頂安裝,也就是燈珠直面下方,雖然大路燈都做了柔化光線的多重結構設計,但是依舊是一個巨大的發光面,絕大多數大路燈都僅有兩層柔光結構,少數有三層柔光結構,這就導致在視野上方出現的巨大發光面,即使不抬頭也會有光線直射眼睛,引發眩光危害。
而此次下光源做了重新設計,為了減少燈頭的厚度,光源改為了側發光,柔光結構從三層提升到了四層,四層結構分別是反光紙、導光板、擴散膜以及防眩板。
下發光面細節展現。
這種設計將UGR眩光數值大大減少,米家立式學習燈Pro的相關數值僅有10,也是遠超相應標準了。
交互方式更豐富,功能大升級
米家系大路燈原本就有無線控制器和米家APP雙重交互方式的優勢,尤其是后者,這是其他大路燈完全不具備的特點,APP可以接入智能家居,實現多種智能聯動。
此次Pro升級,還提供了彩色交互觸控區域,部分品牌也有觸控設計,不過絕大部分都是單色,這下三種交互方式再次領先于幾乎所有品牌了。
首先來說說這個無線旋鈕,依舊保持了優秀的做工水準,它可以實現亮度、開關以及專注模式。
旋轉控制亮度,單擊開關電源,雙擊開啟專注模式,和上一代完全一致的操作邏輯。
其次是這塊交互觸控彩色屏幕。
屏幕可以實現亮度無極調節,入座感應、自適應調光,上下光源切換。
入座感應依靠的是24Ghz波段的毫米波雷達,無人2分鐘后就可以自動關燈,入座感應的初始默認距離0.8米,人體接近后直接開燈,且這個數值可以在APP中設置為更遠的感應距離,因為一直接電,依托毫米波雷達的高靈敏度,判定還是非常精準的。
自適應調光可以依托光線傳感器實現亮度的自動調節,也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第三種交互方式是APP,相對于前兩者,功能更豐富。
在米家APP中,除了以上都有的功能,還多了延時關閉、定時以及用燈信息,更可以直接聯通其他智能家居實現智能場景。
設置中有更詳細的配置,斷電后通電狀態、開關漸變時長、亮度配比、兒童鎖以及屏幕設置。
在一眾大路燈中,米家立式學習燈Pro的功能是非常豐富的。
如何評價米家立式學習燈Pro?
一代試水,二代成熟,發布一年就升級的米家立式學習燈Pro解決了傳統大路燈的兩個痛點,更長的燈頭可以做到光線對稱覆蓋,優化的燈頭內部結構降低了UGR數值,升級的定制LED燈珠可以精準顏色,使其更接近自然光。同時也降低了URG數值,讓其更加低于國標數值。
豐富的交互方式以及功能,可以說這次升級是大刀闊斧的,我個人是非常推薦,畢竟就算升級后的產品,定價也是相當合理的,對的起“米家”這一名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