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7.1%,降幅較8月擴大9.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降。
為何9月工業企業利潤下降幅度能如此之大,達到驚人的27%?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當社會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不足,出現明顯的下降和萎靡,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出現困難,那么價格就會隨之下降。
這是因為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即供應大于需求,會造成價格下降,是市場自動的價格調節機制。
工業企業利潤下降的背后,是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繼續下降并且降幅擴大,這正是“供需關系決定價格”的體現。當工業產品價格下降,就意味著企業的營收減少,從而帶來利潤的下降。
從這個數據也能看出一點,就是為什么恰好是在9月底召開了極不尋常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然后開始推動央行和財政部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
除了9月的數據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數據是: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281.6億元,同比下降3.5%。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整體都出現了下降。
分行業來看一下,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主要差在哪一塊了。除了石油等周期性產品相關產業出現利潤暴跌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電氣器械和器材制造業出現了-7.2%的降幅。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中屬于機械工業的中類行業有4個,即:電機制造、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電池制造。
之所以我注意到這個數據,是因為這個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是中國制造業最重要、最核心的板塊之一,同時也是與大宗消費相關程度極高的一個行業。比如,家電、汽車等大宗消費品的生產,都與該行業聯系緊密。
這個行業利潤在今年以來出現7.2%的降幅,說明相關的下游產品銷售出現了較大的降幅,從而連累了中游配件制造行業。這還是在中國汽車出海、家電出海比較成功的前提下,如果沒有海外市場的支撐,降幅恐怕會更加驚人。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國內市場的萎靡已經到了很高的程度。國內大宗消費,下降太明顯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酒、飲料和精茶制造業出現了-5.4%的降幅。這說明,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也面臨著需求不足的問題。
還有一個數據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出現了高達13.8%的增長,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了9.3%,這些都反映了大家所感受到的水電漲價情況。
相比之下,高精尖行業的增長較為明顯。
航天器及運載火箭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等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7.1%、13.2%;智能車載設備制造、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等智能制造行業利潤分別增長27.5%、25.6%、10.2%;鋰離子電池制造等綠色制造行業增長58.8%。
高精尖產業的發展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其中也蘊含著一個問題:解決就業的行業,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并不是這些行業。
經濟是一個整體性的循環,經濟不能等同于某個產業。產業只是經濟循環當中的一個驅動力,尤其是高精尖產業,它帶動了創新和科技突破,但它所帶來的利潤必須轉化為民眾的福祉,才會具備相應的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整體發展。
舉個例子,荷蘭的光刻機巨頭阿斯麥是典型的高新產業,但如果荷蘭沒有良好的經濟循環系統,阿斯麥賺到的利潤就無法轉化為民眾的普遍收入提升。荷蘭之所以成為一個幸福感極高的發達國家,不光是因為擁有光刻機,更重要的是能將高科技產業利潤轉化為民眾福祉的經濟循環機制。
再舉個例子,為什么發達國家的農民總是很有錢?其實發達國家的農業和一般的農業一樣,都屬于投入大、利潤低的行業。他們的農民有錢,是因為類似光刻機這樣高科技行業賺取的利潤,通過良好的再分配模式,補貼到了農民的口袋里。
這樣一來,既擁有補貼、又擁有良好社會保障的農民,就舍得花錢去購買昂貴而高效率的農業機械,這樣反過來又促進了農機行業的發展和農業的發展。
這就是一個經濟健康循環的例子,所謂的“工業帶動農業”。
事實上,就業的最主要方向——服務業,也是靠高精尖產業的利潤驅動的。
比如服務業高度發達的法國,可以給麥當勞員工支付很高的工資,這就讓麥當勞服務員也能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這不是因為麥當勞在法國的利潤高,而是因為法國擁有大量的高精尖產業(比如大飛機制造業),它們的利潤很高。
那么法國的高精尖產業利潤又是如何轉化到民眾口袋里的?答案還是通過再分配。
一個舉措是,法國將最低工資提得很高。現行的法國最低工資標準是:按每周35小時法定工作時間計算,每月毛工資為1801.80歐元(約合1.4萬人民幣)。
請注意,這只是最低工資,而不是平均工資。即便結合法國的物價水平,這個最低工資線也是相當不錯的了。
根據勞工部長帕諾斯揚-布韋在部長聲明中的說法,“這次最低工資的提前調整是政府支持低收入家庭購買力的持續舉措。”
最低工資是唯一與通脹掛鉤的工資,每年1月1日自動調整。如果年內通脹率超過2%,還會進行額外調整。
從以上可見,法國這樣的歐盟國家對于最低工資線的運用是很細膩的,會結合當時的經濟水平、通脹水平等進行靈活調整。政府的目的也很明確:支持低收入家庭。所以這就是一種再分配的舉措。
其他的再分配,包括法國的免費醫療、教育,還有多種多樣的補貼。
有的人會說這是“高福利陷阱”,但事實上法國經濟近些年來的相對趨緩,主要是因為高精尖產業本身在萎縮,并非什么”高福利陷阱“導致了法國經濟的問題。
另外,“低福利”和“高福利”之間還有個適當的福利水平,低福利的狀態下談論“高福利陷阱”,就像一個正在挨餓的人怕以后吃太撐了一樣荒誕。
總之,9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與此同時伴隨著高精尖產業的提升,再次提醒了結構性改革的迫切:民眾需要的是就業、收入與消費,這才是經濟的基本面,只有建立良好的經濟循環機制,才能讓經濟真正復蘇,否則經濟基本面下行,最終還是會拖累高精尖產業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