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品牌研究院
致力于中國鄉村品牌化研究和建設
來源/興農人計劃
中國·江村
1、合作模式:村、鎮集體所有
2、開發方式:成立文旅公司
3、主營業態:研學、文化交流、學術展示、費孝通江村紀念館、江村club、教授工作室、江村市集
4、發展理念:打造“中國·江村、世界·水鄉”為形象定位,借助“江村經濟”的世界影響力,以三產融合發展為主線,致力于打造“世界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生態綠色一體化引領區”。
1
鄉村運營狀況
江村是太湖東南延岸的一個普通村落,實名是開弦弓村,一水彎似弓,一水直如箭,開弦弓村因之得名。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是聯系浙江、江蘇和上海的重要節點。
1936年7月,就讀于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的費孝通先生來到開弦弓村調研,完成了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自此,“江村”就成了開弦弓的代名詞,它是中國鄉村發展變遷的經典樣本,也是世界觀察中國鄉村的最好窗口,有“華夏社科第一村”之稱?!督褰洕愤@本著作也由此成為人類學和社會學的一個里程碑。
以打造“中國·江村、世界·水鄉”為形象定位,借助“江村經濟”的世界影響力,以江村文化為統領,依托湖蕩、魚塘、稻田等自然本底,以三產融合發展為主線,致力于打造“世界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生態綠色一體化引領區”。
江村文化、水鄉文化底蘊深厚,研學文化已逐漸成為區域重要品牌。
江村Club除了舉辦各類展覽活動,平日里也正在逐漸成為當地居民休憩交流的場所。自然資源部公布2021年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踐優秀案例,《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等長漾北片區村莊規劃》入選第一批推薦案例。2022年,吳江區江村景區,成功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費孝通文化紀念館
▲江村書架計劃
2
鄉村開發模式
1、合作模式:村、鎮集體所有
中國·江村在開發過程中,采用了村、鎮集體所有、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這一模式確保了當地村民和集體在開發過程中的權益,也促進了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一方面,政府、社會資本與村民資產形成聯動,共同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例如,江村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江村Club、定勝高糕團店等12家市場化運營主體帶動了超百名本村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另一方面,江村與高校及研究機構合作,提升文化軟實力。開弦弓村積極對接中國社科院,深化與復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國內外院校的合作,做強社會學實踐基地品牌。
2、開發方式:規劃先行、以點帶面,成立文旅公司
中國·江村的開發方式注重規劃先行、以點帶面,并通過成立文旅公司的方式進行開發。文旅公司負責整體規劃、運營和管理,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和持續發展。
這種方式使得開發過程更加專業化和市場化,有助于提升項目的品質和效益。江村吳江區出臺了系列文件,從頂層設計入手,規劃了“環長漾特色田園鄉村”“農業產業”“旅游發展”等發展方向。
通過“一帶一區”“一鎮一園”的推進,即長漾特色田園鄉村帶、沿同周路農文旅融合發展區、桃源水鄉森林小鎮和浦江源太湖蟹生態養殖示范園,全力打造“中國·江村”鄉村振興示范區。
3、主營業態:研學、文化交流、學術展示、費孝通江村紀念館、江村club、教授工作室、江村市集
中國·江村的主營業態包括研學、文化交流、學術展示、現代農業、文旅產業等。這些業態不僅豐富了當地的產業結構,也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 研學:依托江村豐富的文化和自然資源,開展研學活動,吸引學生和學者前來參觀學習。
? 文化交流:通過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如展覽、講座等,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 學術展示:利用費孝通江村紀念館等平臺,展示社會學、人類學等領域的學術成果和研究成果。
? 現代農業:江村推廣生態循環綜合種養模式,建成高標準農田,并打造出了“吳江大米”“吳江香青菜”“吳江太湖大閘蟹”等一批農產品品牌。
? 文旅產業:江村結合“志在富民”理念,深化“一心、一廊、三村、四園”規劃布局,持續打造以“江村”文化為核心、系統運營為支撐的“中國·江村”客廳,并加快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
4、發展理念
中國·江村的發展理念是打造“中國·江村、世界·水鄉”為形象定位,借助“江村經濟”的世界影響力,以江村文化為統領,依托湖蕩、魚塘、稻田等自然本底,以三產融合發展為主線,致力于打造“世界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生態綠色一體化引領區”。
? 文化傳承:注重保護和傳承江村文化和水鄉文化,通過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動,提升當地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生態農業、綠色旅游等方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 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為目標,通過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5、運營特色:依托自然本底,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中國·江村依托湖蕩、魚塘、稻田等自然本底,以三產融合發展為主線,致力于打造世界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生態綠色一體化引領區。
江村通過打造“吳江大米”等農產品品牌,以及“江村豐物”等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了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并積極推動農業、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有機融合與創新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休閑農業藍圖;而且借助“國家科技小院”“亞夫工作站”等科技力量,通過科技手段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具體來說:
第一產業:繼續發展傳統的農業產業,如水稻種植、漁業等。
第二產業:引入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手工業,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包括鄉村旅游、民宿、餐飲等,為村莊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6、運營方式
(1)尊重村民訴求,注重調研與規劃
?充分調研:中國·江村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調研村民訴求,利用節假日等村民空閑時間錯時入駐開展調研,確保規劃符合村民的實際需求和期望。
?科學規劃:基于調研結果,制定詳細的村莊規劃,包括村莊定位、主導產業、空間格局、振興路徑等,為村莊的未來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2)打破行政壁壘,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跨區鎮連片綜合統籌:中國·江村突破行政界限,跨區鎮連片綜合統籌,更好地整合區域鄉村資源,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形成發展格局:通過形成“3+X”片區發展格局(環長漾、環黿蕩、環澄湖三個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最佳的片區,以及周邊不同的小片區),示范帶動全區各片區協同發展。
(3)挖掘文化內涵,提升品牌價值
?挖掘生態、產業、人文價值:系統分析片區資源要素,充分挖掘生態、產業、人文等各方面價值內涵,為村莊發展注入文化內涵。
?打造品牌:將“中國·江村”作為全區推進鄉村振興的名片和品牌,通過品牌塑造和宣傳推廣,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4)黨建引領,推動規劃師下鄉服務
?黨建引領:結合黨建引領,推動規劃師下鄉服務,為村莊規劃提供專業指導和支持。
?建立機制:通過建立“兩協議一聘書”工作機制等,確保規劃師能夠深入基層,為村莊發展貢獻力量。
(5)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特色產業
?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依托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推動農業、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有機融合與創新發展。
?打造特色產業:如環長漾片區依托桑基魚塘、塘浦圩田等農業文化遺產,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環澄湖片區則依托數字鄉村建設,打造智慧農村示范村等。
(6)注重生態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加強生態保護:在開發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確保村莊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生態旅游:依托濕地生態資源,開發休閑、觀鳥、露營等多種生態旅游體驗產品,打造特色生態旅游基地。
(7)強化社會治理,提升村民幸福感
?完善治理體系:通過“一站式”分級解紛工作法、實現三級矛調中心全覆蓋等措施,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提升公共服務:實現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及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區鎮全覆蓋,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7、運營效果
? 經濟效益提升:通過文旅公司的專業化運營和管理,當地的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游客數量不斷增加,旅游收入穩步增長,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例如,2019年吳江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9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879元;而開弦弓村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了相同水平。近三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翻番。
? 知名度提高:中國·江村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獨特的文化和自然資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江村的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游客數量持續增長。例如,2023年開弦弓村共接待各類訪客超過14萬人次;而2024年江村1936·南園結合節日舉辦的活動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體驗。
? 村民收入增加:江村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化運營主體,帶動了本地居民的就業。例如,12家市場化運營主體帶動了超百名本村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另一方面,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當地村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他們通過參與旅游服務、農產品銷售等方式,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和增收致富。
? 品牌影響力增強:通過品牌塑造和宣傳推廣,中國·江村的成功開發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如今,“中國·江村”已經成為吳江鄉村振興的“集結號”和一張亮麗的名片。
8、具體數據:
? 2023年,開弦弓村共接待各類訪客超過14萬人次。
? 江村1936·南園在2024年結合節日舉辦“鹿島節”“江村光影節”等活動,共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實現銷售額超600萬元。
? 開弦弓村近年來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江村”建設,江村Club、定勝高糕團店等12家市場化運營主體,帶動超百名本村居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 近三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翻番。
? 2023年,“江村大米”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萬元。2024年,“稻田認領計劃”助力江村大米“未產先銷”,開耕當天銷售額即超42萬元。
— End—
來源/興農人計劃
鄉村品牌研究院鄉村運營研習社
圖/來自網絡,侵刪
編輯/中農數創聯合設計分隊
校審/鄉村品牌研究院
鄉村全面振興,品牌創意先行
文章若有用,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