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發展史。
█2000-2007:功能機時代的早期探索
“和欣”系統(科泰世紀)
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起步時間,其實并不算晚。
二十多年前,國內就有企業曾經嘗試開發手機操作系統。其中有一家公司,叫做北京科泰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5月,一個名叫陳榕的中年人從美國回到北京,準備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
陳榕
陳榕198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公派到美國攻讀研究生。1987年,他獲得了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碩士學位。1992年,加入美國微軟研究院,參與操作系統、IE瀏覽器等產品的開發。
陳榕回國后,和朋友合伙創辦了一家專門研發網絡操作系統(取名為Elastos)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剛才提到的科泰世紀(陳榕擔任首席科學家)。
基于陳榕的技術背景,科泰世紀的早期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2002年2月,陳榕還受到了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同樣是2002年,在上海市某領導的邀請下,科泰世紀整體搬遷到上海,變成了上海科泰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搬到上海后,基于當時的手機浪潮,科泰世紀的戰略方向轉向了手機市場,開始重點研發手機操作系統,并將其命名為——“和欣”。
2004年,他們與大唐簽署合作協議,基于TD-SCDMA技術進行全面合作。三年后,也就是2007年,科泰世紀終于聯合北京的一家手機廠商,共同打造了第一款完整的TD-SCDMA手機產品,搭載了“和欣”系統。
根據資料顯示,在多年的時間里,陳榕和他的團隊編寫了包括啟動程序、操作系統內核、圖形系統、文件系統、瀏覽器、數據庫等在內的上千萬行代碼。
當他們去相關部門申報軟件著作權的時候,遭到了工作人員的質疑。工作人員將他們的申報材料扔了回來,說:“中國沒有任何單位的軟件寫過這么多,肯定不是你們自己做的。”
不管他們的軟著后來有沒有申請成功,都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2007年1月,iPhone發布了。這一年的年底,安卓(Android)也誕生了。智能機全面崛起,一個新的時代正式到來。
陳榕和科泰世紀的“和欣”操作系統,逐漸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后來,他們將精力放回到Elastos網絡操作系統上,沒有再繼續研發手機操作系統項目。
Hopen OS系統(凱思昊鵬)
除了科泰之外,在本世紀初,國內還推出過一個當時比較知名的手機系統——Hopen OS。
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微軟公司面向全球發布了一個名叫“維納斯(Venus)”的計劃。他們打算基于嵌入式Windows CE操作系統進行精簡,做一個簡版系統(維納斯系統),然后搭載在一些機頂盒和VCD機上,實現上網功能。
微軟試圖進軍家電市場的野心,引起了國內產業界的注意。
為了和微軟進行對抗,中國科學院軟件工程研制中心也發起了一個嵌入式操作系統的開發計劃,并將其命名為“女媧計劃”。
他們所開發的操作系統,叫做Hopen OS,主要面向手持PC、機頂盒、工業控制系統、網絡終端、數字電視等產品。
當時,軟件工程研制中心采取的是市場化的運作方式。1998年12月,他們發起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名叫北京凱思昊鵬軟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專門主導Hopen OS的開發。
僅僅一年后,1999年9月3日,這家公司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發布會,高調宣布與摩托羅拉半導體共同成立戰略聯盟,并表示Hopen OS已經實現了在摩托羅拉PowerPC 860處理器上的移植。
2000年6月,聯想公司推出天璣810掌上電腦(PDA),率先采用了Hopen OS,成為國內首款搭載自主移動操作系統的產品。
天璣810掌上電腦的市場表現并不盡如人意。2001年7月,聯想公司又推出了天璣911掌上電腦,仍然采用了Hopen OS系統。
2001年11月26日,凱思昊鵬專門發布了“女媧Hopen SDK天璣911測試版”系統,開放了天璣911適配第三方應用的可能性。換言之,第三方公司可以針對這個系統,開發應用并安裝在天璣911上。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隨著時間的推移,PDA產品市場逐漸轉冷,手機開始普及。凱思昊鵬也進行了戰略調整,放棄PDA市場,專攻手機市場。
凱思昊鵬的合作伙伴,仍然是聯想。2003年8月,聯通推出了商務手機G800。這是第一款搭載了Hopen OS的手機。
后來,陸續也有包括NEC、東信、CECT、海爾等在內的手機廠商,推出了搭載Hopen OS的手機產品。但這些產品并沒有形成什么影響力。
Hopen OS當時的主要問題還是擴展性差,不支持原生APP的安裝擴展,功能局限,因此不被用戶喜愛。
2005年,產業界和用戶逐漸對Hopen OS失去了耐心,Hopen OS開始淡出歷史舞臺。根據資料顯示,Hopen OS的最后一次大版本更新,是2007年。
除了“和欣”和“Hopen OS”之外,那一時期國內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還包括科銀京成的Delta(道系統)、波導的Doeasy(多易隨系統)等。
由于沒有強大的第三方應用軟件的支持,加上與運營商的合作還不夠緊密,這些操作系統都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力,沒有掀起什么風浪。
█2007-2018:針對安卓的定制開發
剛才已經提到,2007年,在iPhone和安卓的帶動下,手機全面進入了智能機時代。
蘋果iPhone是一個封閉的生態。而安卓,則是一個開源系統。
安卓是在Linux內核基礎上構建的一個操作系統。它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
· 開源代碼(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 安卓產權代碼(一些非開源組件,由谷歌或其他第三方供應商提供)
· 谷歌生態系統(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
開源部分就不用說了,大家共同參與且共享。產權代碼,谷歌只占一部分。GMS,是真正由谷歌掌控的。
GMS是谷歌專門為安卓構建的一系列應用和服務,也就是Google服務框架、Google賬號、Google Play應用商店、Google安全認證等一系列服務的基礎。有了它,才能安裝Search、Gmail、Talk、Maps、YouTube等App應用。這些App應用,在國外非常普遍。
谷歌退出中國后,國內的手機基本上都不再預裝GMS框架了,也無法使用谷歌的一些服務。(當然,你也可以通過一些特殊方式進行安裝和使用。)
國外手機基本上都安裝了GMS。國內手機在國外賣,也可以安裝GMS,前提是需要得到谷歌的授權。
回到2008年。當時,大部分手機廠商,都開始陸續加入安卓陣營,開發搭載開源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在使用安卓的同時,他們也逐步開始研究針對安卓的二次開發。
就像當時有些廠商喜歡將基于Linux開發的桌面操作系統叫做國產操作系統一樣,也有廠商將基于安卓開發的手機操作系統叫做國產手機操作系統。
OMS系統(中國移動)
2008年,中國移動正式推出了“首款國產手機操作系統”——OMS(Open Mobile System)。
OMS號稱是與安卓并駕齊驅的自主系統。但事實上,它就是基于安卓源代碼開發的,本質上就是一款安卓系統,只是做了一點修改,然后加上了移動自己的App應用(例如139郵箱、移動夢網、飛信等)。
中國移動當時有很多的合約機、定制機。開發OMS,主要是想借助這些手機發展屬于自己的生態,就像蘋果生態一樣。
2009年第三季度,首批搭載OMS系統的中國移動定制機——聯想OPhone,正式發布。后來,包括多普達、摩托羅拉、飛利浦等品牌的一些機型,也搭載了這個系統。
OMS發布之后,因為界面丑陋、系統卡頓、使用體驗差,遭到了用戶的批評。很多用戶購買了OPhone之后,都會選擇第一時間刷機,改回安卓系統。
OMS的SDK對開發人員也不太友好,很多軟件開發商都不愿意針對OMS進行開發。于是,幾年后,這個系統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TIOS系統(中國聯通)
除了中國移動之外,中國聯通當時也開發了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
2008年,中國聯通組織深圳全智達、科泰世紀、數據所、中電通信、中興通信、天宇通信、鵬智科技、英華達等國內企業,開始了3G移動智能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平臺(UniPlus平臺)的自主研發工作,并準備推出基于這個平臺的UPhone手機。
2009年,UPhone計劃被列為列入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由時任董事長常小兵親自掛帥。
2011年2月28日,中國聯通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推出沃Phone(也就是UPhone)及“我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TIOS(Trust Internet Operating System)。
當時,天語、英華達、摩托羅拉、三星、華為、中興、TCL、HTC等國內外一線手機廠商,都展示了沃Phone終端產品。
在發布當時,中國聯通某領導特別強調說:“沃Phone TIOS與安卓沒有任何關系,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完全自主可控”,“沃Phone TIOS基于Linux內核,自主研發了包括GUI、安全組件、應用框架、SDK等核心業務功能和基礎應用。”(事實上,怎么說呢,TIOS和安卓算是表兄弟吧。)
沃Phone的使用體驗,比中國移動的OMS要好一些。但是,沃Phone和OMS一樣,不兼容安卓。而安卓當時已經是主流,占據了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不兼容,就導致很多App在沃Phone上都沒法用。
最終,沃Phone也未能逃脫失敗的命運。2014年,沃Phone的研發企業深圳全智達被同洲電子收購。沃Phone成為同洲電子旗下的手機、智能盒子、Pad等終端的移動系統平臺,并更名為960 OS。
YunOS(阿里云)
運營商開始行動之后,帶動了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巨頭的跟進。互聯網巨頭里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阿里云。
2011年7月,阿里云正式推出了基于Linux開發的YunOS。同時,他們還聯手天宇朗通,發布了首款搭載YunOS的智能手機。
盡管阿里云當時聲稱YunOS并不是基于安卓,但事后還是有開發者發現,YunOS和安卓極為相似,模塊和架構幾乎一模一樣。網上甚至有人爆料,表示YunOS只是重寫了虛擬機并更換了一些服務,其他的都沒變。
YunOS出現后,遭到了谷歌公司的重點打壓。
谷歌提出的理由是:YunOS明明是在安卓系統上進行修改的,卻不承認。而且YunOS并不完全兼容安卓,可能破壞安卓的軟件生態。還有一點,就是YunOS的軟件商店里,有許多的盜版應用,損害了安卓開發者的權益。
2012年9月13日,阿里云原定與宏碁聯合推出搭載YunOS的A800新手機。結果,在谷歌的施壓下,發布會開始前一小時,宏碁被迫取消了合作。
阿里云在當時的官方聲明中表示:“如果(宏碁)在新產品上搭載YunOS系統,谷歌公司將會解除與其安卓產品的合作和相關技術授權。”
隨后,谷歌將YunOS定義為“非兼容版安卓系統”。這意味著,YunOS徹底失去了兼容安卓應用的可能性。而且,谷歌向手機廠商們發出警告:誰用了YunOS,誰就會被踢出Android聯盟。
在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手機廠商都放棄了和YunOS的合作。愿意搭載YunOS的,只剩下魅族,以及小辣椒、朵唯、紐曼、鼎智、迅銳、水世界等小廠商或山寨廠商。魅族之所以用YunOS,主要是因為阿里是它的股東。
2015年,根據某市場調研公司的報告數據,國內智能機市場中,Android份額預計為81.36%,iOS預計為11.00%,YunOS預計為7.10% 。基于這個數據,阿里在YunOS 5發布會上表示:“YunOS已成為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
再后來,隨著魅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敗退,以及小品牌手機和山寨機的逐步淘汰,YunOS的市場份額一路下滑。
2017年9月27日,阿里巴巴整合原YunOS移動端業務,發布了面向汽車、IoT終端、IoT芯片和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操作系統——AliOS。YunOS這個名字,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和YunOS有相似命運的,還有百度云OS(2012年6月發布,2015年3月關停,存活3年)和騰訊TOS(2015年3月公測,2017年6月關停,存活2年)。這些項目的失敗,基本上也都是因為投入資源不足,以及缺乏生態支持。
手機廠商定制系統
運營商和互聯網廠商的努力,陸續宣告失敗。
當時,幾乎所有的大一點的手機廠商,都開始基于Android源代碼,進行二次開發,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安卓已有的生態(第三方App普遍兼容),也降低了開發成本、縮短了開發周期。廠商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系統的打磨上,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
我們所熟知的小米、魅族、vivo、OPPO等手機廠商,基本都是基于Android的深度定制,紛紛推出了MIUI、Flyme、EMUI、ColorOS等操作系統,如下圖所示:
對了,當時還有個操作系統值得提一下,那就是COS。
2014年1月15日,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與上海聯彤網絡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聯合發布了一款號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COS(China Operating System,COS)。
網上有人爆料,聲稱COS是HTC首席設計師以2000萬元賣給中科院的Sense 6.0系統。
這個系統和Sense確實相似度極高,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被網友戲稱為“Copy other system(復制其它的系統)”。后來,這個系統慢慢也沒動靜了。
類似的還有2014年12月7日元心科技發布的元心系統SyberOS。據一些網友透露,是從諾基亞購買了全套源代碼的MeeGo系統修改得來的。
總之,當時手機操作系統的整個格局較為混亂。推出的第三方系統很多,真真假假,魚龍混雜,基本上都聲稱是國產自主操作系統,但真正能做長久的,幾乎沒有。手機廠商自研系統,仍是主要的實現方式。
█2019-現在:從深度定制到完全自研
到了2019年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逐漸明朗。大量的中小品牌被淘汰,只剩下幾家大的品牌,例如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等。
激烈的競爭,迫使手機廠商想盡辦法提升手機性能和體驗,以獲取用戶和市場的認可。
他們逐漸意識到,如果手機只是拿著別人的芯片,搭配別人的系統,自己就難以擺脫“組裝廠”的命運。而且,想要讓手機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就必須全面介入到手機的底層,深度參與核心的開發。
于是,這些廠商,紛紛啟動了自己的手機芯片以及操作系統的開發項目。這種做法具有極大的風險性,但是手機廠商們卻躍躍欲試。
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華為的麒麟和鴻蒙項目,小米的澎湃項目,OPPO的馬里亞納項目,vivo的V系列芯片項目等。
鴻蒙系統
我們重點說說這幾年很火的鴻蒙吧。
鴻蒙和其它項目不太一樣。眾所周知,它其實是被“逼出來”的項目。
華為早期使用的手機操作系統,也是基于安卓的定制化系統,叫做EMUI。2012年,華為首次推出Emotion UI,即EMUI 1.0。
后來,華為手機業務高速成長,不僅在國內手機廠商中脫穎而出,甚至開始對蘋果形成威脅。就在這時,美國開始制裁了。
2019年5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總統令,禁止使用“敵對國家”的信息與通信技術及服務,并授權美國商務部具體執行。同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執行總統令的具體措施,將華為加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
在手機領域,華為不僅SoC芯片等供應鏈受到全面打壓,手機操作系統也受到限制。華為手機無法獲得谷歌官方的安卓更新,并且也不能再預裝谷歌的GMS以及App。這極大地打擊了華為的手機業務(尤其是海外市場),銷量直線下滑。
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變化(資料來自IDC、晚點LatePost)
不過好在華為也提前做了一些準備。芯片就不說了,在操作系統方面,有傳言稱,2012年華為推出EMUI的時候,其實已經在規劃完全自研的操作系統。在內核架構、編譯器、文件系統等方面,華為都進行了技術布局,也儲備了相關人才。
制裁發生后,華為提出了“鴻蒙”這個后備方案。
2018年8月左右,華為在國內提交了“華為鴻蒙”的商標申請。2019年5月24日,商標申請獲得了批準。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提交了申請。
2019年6月,華為余承東公開表示:“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華為自研操作系統即將面世”。這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不久后,2019年8月9日,在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鴻蒙操作系統1.0版本正式發布,英文名叫HarmonyOS 1.0。這算是鴻蒙的首次公開亮相。
鴻蒙亮相之后,所有人都提出了一個疑問——“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換皮’?”
當時,很多媒體和專業用戶都進行了各種分析,結論都傾向于認為鴻蒙是“安卓換皮”。
不過,面對質疑,華為保持了沉默,沒有做任何回應和辯解。
現在回想看來,華為采取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他們的路線,簡單來說,就是三步:綁定、共存、替代。
早期的時候,鴻蒙是模仿和依附于安卓的。通過對安卓的全面兼容,確保自己能夠使用安卓的生態。換句話說,安卓上能用的,在鴻蒙上也能用。
如果你一上來就搞一個完全自研、獨立生態的操作系統,哪個開發者會給你開發App應用?
接下來,華為開始發力建設生態。其實,華為手機和相關數碼產品的發貨量,在制裁前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產品出貨量大,贏得了用戶認可。
作為開發者,關注的就是用戶數量。有了數量,人家就愿意參與進來。
為了降低生態企業加入鴻蒙生態鏈的難度,華為還專門開發了大量的“轉化”工具。有的工具,可以讓開發者很簡單地基于自己的安卓應用,很快做出鴻蒙應用。也有的工具,反過來,讓開發者開發了鴻蒙應用之后,很快地生成安卓應用。
就這樣不斷日積月累,到了2023年,鴻蒙的生態就達到了相當可觀的水平。這時,與安卓進行切割,推出純血鴻蒙的時機,就成熟了。
2023年9月,華為宣布HarmonyOS NEXT即將發布,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啟動,不再兼容安卓,只能使用鴻蒙專用App。
2024年10月22日,華為宣布原生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在很多媒體新聞上,將其稱為“我國首個實現全棧自研的操作系統”、“我國首個國產移動操作系統”。
根據發布會上透露的數據,目前鴻蒙已經擁有1.1億+的代碼行、675萬注冊開發者和10億+鴻蒙生態設備。已經上架的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超過15000個。
如今的鴻蒙,不僅服務于華為的手機業務市場,更是一個跨領域的操作系統平臺。汽車、音箱、耳機、手表、手環、平板、大屏、AR/VR等設備,都是鴻蒙的應用對象。鴻蒙甚至推出了面向PC的計劃。
不得不承認,華為在操作系統自研上,達到了國內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于國內的自主研發企業來說,鴻蒙的成功,也能夠激發大家的信心。
華為鴻蒙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但說是完全成功還為時尚早。操作系統是全球化的市場,在當前全球政治環境下,能不能獲得全球生態的認可,能不能進一步挑戰安卓和iOS的地位,將是鴻蒙所要面對的難題。
█最后的話
好啦,以上就是關于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歷史回顧。
總的來說,國產手機操作系統面臨的局面,和國產桌面/服務器操作系統非常類似。經過前期的不斷摸索,也經歷了各種亂象,目前,操作系統整體已經開始走向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雖然目前市場份額方面還不是很理想,但產品本身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生態意識,也已經深入人心。
操作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體驗和生態。尤其是生態,非短期所能解決。如果大家齊心協力,經過日積月累,我們一定能做出世界領先的完全國產操作系統。
就到這里吧,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參考文獻:
1、“屢敗屢戰,國產操作系統的血淚悲歌!”,價值線財經;
2、“中國操作系統變遷史,鴻蒙之前的尸骨”,譚麗平,盒飯財經;
3、“告別 Windows、Android,國產操作系統合力破局”,馬超,CSDN;
4、“首個國產自研操作系統,與它在手機上曾經的輝煌”,三易生活;
5、“通信歷史連載400-中國聯通之自主操作系統'沃Phone'的那些事”,時游,知乎;
6、“徹底擺脫安卓!真 · 國產手機自研系統上線”,科技狐;
7、“國產操作系統的現狀”,Mrtn,知乎;
8、“比鴻蒙還早的國產手機系統!馬云巨資打造,為什么已經銷聲匿跡?”,北橋科技;
9、百度百科、維基百科、部分企業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