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創意廣告的第3287 期推送
加入社群請后臺回復“社群”二字
現在都吐槽“內娛沒活人”“朋友圈沒活人”“評論區沒活人”,但不少品牌的官號卻“活人感”超標,有些甚至都不能叫“活人”,而是8G沖浪先鋒、24小時賽博牛馬、100℃瘋感癲公。
不開心的時候,除了倒立不讓眼淚流下來,還可以去看看麥當勞運營的官號,簡直是當代網友的快樂老家。
前有博主讓網友隔著屏幕幫忙云看娃,后有麥當勞讓網友賽博看薯條。神操作+神回復,主打要瘋一起瘋。
兩眼一睜就是背梗,“抽象文學收割機”引來其他官號在評論區發癲,果然這個世界是個巨大的抽象圣體。
甚至還出了麥當勞版MBTI人格測試,酸黃瓜強內核型、甜筒內耗型、薯條超獨立型……網友測試完:真是餓了。
含梗量超標的麥當勞,還在微博上開了個詞條#深夜開麥#,把話筒遞給網友,直接實現“造梗外包”。
當代網友的精神狀態可太適合這種開放式互動了,評論區各種熱梗紛飛,還有不少“加倍”的腦洞惦記上了麥當勞股份和小編的微薄工資。
把官號運營的“活人感”頂到next level的,還有老鄉雞,朝九晚五,一條咯咯噠,一條下班啦,這是打工牛馬不用做夢就可以實現的嗎?
各種狀態下的下班打卡,牛馬人實名羨慕了。
一條“咯咯噠”,不僅“糊弄”老板,還讓網友閉麥,一頓操作輕輕松松拿下13萬+的爆款點贊。
網友評論想辭職去老鄉雞做小編,就連各大品牌也開始在“咯咯噠”評論區抽象發言。周黑鴨“嘎嘎嘎嘎嘎”,五州牛肉“哞哞哞哞哞”,衛龍“嗷嗷嗷嗷嗷嗷”,官號運營的活人感已經進軍到動物圈。
活人代表的官號,還有潔柔的小紅書賬號@潔柔日記(打工版)。打開頁面,土味瘋感溢出屏幕,貓meme這款素人沖爆款的素材,到潔柔這成了官方賬號運營的流量密碼。
@潔柔日記(打工版)用貓meme制作的第一條作品《重生之我在潔柔當運營》,0幀起手,斬獲2.3w+贊、3000+收藏、1600+評論,“土味”作品和小編“發瘋”的精神狀態招來大量網友圍觀。
這位持續性發瘋的打工版官號,連評論區都沒有放過,潔柔“正宮”看不下去都下場“訓話”了,網友在線吃瓜看好戲。
從“重生之我在潔柔當運營”,到“打工人的八大美德”、“重生之我與董事長硬碰硬”等,潔柔硬生生把品牌官號做成了職場小白連續劇,“人”味拉滿。
靠“發瘋整活”出圈的官號,還有偉龍,它在B站的介紹是“這是一家做了30年小餅干,還沒讓大家記住的公司。”甚至把《偉龍小餅干,不是小作坊!大家都吃過沒有?》作為代表作置頂,有種在線撒嬌求關注的萌感。
作品區更是各種抽象的集大成者,霸總爽文梗、貓meme梗等,讓偉龍成了古希臘掌管“流量”的神。
最爆款的一條作品,只有短短14秒,《馴龍高手》中的抽象無牙仔,在園區大門口、廠房辦公樓頂,以及圍著老板熱舞,配合節奏感極強的BGM,播放量沖到了570萬+。
評論區更是引來一眾品牌官號主動請纓,讓公司00后剪輯師也來露一手。
還有更癲的,五一假期偉龍老板讓小編在B站搞點動靜,00后剪輯圣手就讓一只狗拿著破碗在廠房門口敲了13秒,224萬+的播放量,讓老板陷入了沉思。
這些“活人”官號,個個都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純發廣子這種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難怪網友說:以后都別看綜藝了,直接上這些會整活的官號吧。
品牌運營賬號,人人都想擁有social化的“人格”,但也有不少是玩脫了的。
想要賬號的“活人感”越重,那么就越得玩梗,畢竟“梗學”是通往年輕受眾內心世界的捷徑。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梗玩過了頭,也有翻車的時候。
上個月,茶飲品牌古茗在其小紅書賬號發了“以示禁戒,下次……沒有下次了”的內容,視頻中多位古茗員工低著頭,雙手戴著形似手銬的奶茶杯紙托,脖子上掛著紙牌,上面赫然用紅筆寫著“忘放吸管罪”“漏貼效期罪”“打翻茶桶罪”等,活脫脫伏法犯罪分子認罪現場。
后續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品牌方發布道歉聲明,稱自己“玩梗翻車了”,并下架有關視頻。網友們可不會放過拿員工玩梗的官號,古茗被罵上了熱搜,甚至遭到了抵制。本想以玩梗的“活人感”拉近和大眾的距離,沒想到,一不小心,玩成了“罪人”。
還有一些官號,雖然沒有翻車,但卻在越來越跟風的玩梗中,漸漸迷失了自己。當一個熱梗出現時,大量品牌運營開始一擁而上,導致內容出現嚴重同質化,網友自然也出現視覺疲勞,甚至會覺得品牌運營沒有創意。
比如,跟風玩79元花西幣的梗:
跟風玩“偷感”梗:
跟風玩city梗:
為了玩梗而玩梗,只會導致大量無用信息的堆砌,內容套路化同質化,不僅導致流量停滯,也會讓網友覺得品牌運營創意缺乏。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小編在整活過程中,千萬別真玩瘋了,而忽略了品牌傳播的核心要素。
“活人”,顧名思義就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機器,不是工具,是有血有肉,有自我的獨立意識的人。
品牌在運營官號時,大多都知道避免單向而枯燥的宣發,而是以鮮活的社媒人設,融入年輕人的世界。但在打造“活人感”賬號時,首要任務是如何在保持品牌核心價值的同時,靈活運用網絡流行元素,既不顯得刻意迎合,也不至于因過度娛樂化而失去自我定位。
這就要求品牌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于自身定位的清晰認知,調節好品牌官方和消費者的立場平衡,掌握好尺度與邊界,避免玩梗“翻車”,又能傳遞品牌調性和風格。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無論采取何種形式的互動或營銷手段,都不能偏離產品的本質屬性和品牌形象的根本支撐,這樣才能找到那條既能激發共鳴又不失品牌調性的“活人感”運營賽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