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短視頻平臺上有很多博主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不惜造謠。謠言的重災區往往是食品安全,因為食品的評價門檻特別低,什么人都能說上兩句。
這些視頻都引起了恐慌性的轉發,關鍵很多博主都在發這些造謠視頻,每條視頻點贊都有幾萬、十幾萬!
本來想著飯后刷會兒短視頻放松放松,一看抖音,這不能吃,那個有毒,農民種出來自己都不敢吃,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
花爸今天就“甄選”了3個被千萬人看過的熱門食品謠言,做一些實驗一一辟謠!
目錄
面食類加硼砂
醬油導致痛風
胡蘿卜泡甲醛
面食類加硼砂
謠言:不少博主用“硼砂試紙”測試買來的餃子皮、面條,發現都“違法添加”了硼砂!
硼砂是常見的工業原料,可用于制作清潔劑、化妝品、殺蟲劑。如果把它加到面制品里,可以提升韌性,讓面條口感更加Q彈,濕面條、餃子皮等加了硼砂之后,就算放了很久也不容易粘連。
但是,硼砂在胃酸作用下會轉變為硼酸,可以抑制消化酶,造成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急性中毒,引起嘔吐、腹瀉、紅斑、循環系統障礙、休克、昏迷等癥狀。
所以國家早已經明令禁止往食品中添加硼砂,一旦被抓到就是銀手鐲+包吃包住!
難道真有這么多商家敢知法犯法?以后誰還敢買現成的面條、餃子皮?
硼砂試紙原理
先說硼砂試紙的原理:硼砂在酸性條件下生成硼酸,然后與試紙上的姜黃素反應,產生紅色的玫瑰花色苷。顏色的深淺與硼酸的含量成正比,顏色越紅,說明樣品中硼砂含量越高。
乍一看,原理是沒什么問題的。
花爸在市場上買了一些面條、餃子皮,以及視頻同款的硼砂檢測試紙,按照步驟操作,雖然顏色不很明顯,但與飲用水作比較,試紙確實是變紅了一些。難不成這些面條真的都加了硼砂?
真相:試紙變紅不一定是硼砂,食用堿也行!
實際上,姜黃素本身還是一種酸堿指示劑,在pH7.8~9.2之間會變色(隨著pH增大:黃→紅)。
而面條中,添加食用堿是很正常事情,例如碳酸鉀、碳酸鈉(蘇打)、碳酸氫鈉(小蘇打)等,這些都會讓面條呈堿性,也會讓姜黃素變紅。
花爸用小蘇打配了堿性溶液進行檢測,不出所料,姜黃試紙變紅了,而且這顏色可比剛才的面條深多了!難不成花爸買的這小蘇打摻了硼砂?!
所以,硼砂試紙只能用來初步篩查,意思是——變色的話,就有可能加了硼砂(也有可能是因為加了食用堿),可以送實驗室進一步檢測確認。
而在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博主嘴里,硼砂試紙就成了板上釘釘的鐵證,真是貽笑大方!
餃子皮、面條,一斤賺個塊把錢,想要面制品更筋道,食用堿就可以做到,何必冒著坐牢的風險加硼砂呢?!
醬油導致痛風
不吃海鮮,不吃火鍋,不喝酒,尿酸還是下不來,原因竟然是醬油?!
謠言:有博主說,醬油中的呈味核苷酸二鈉、酵母抽提物,這兩個成分是“超級味精”,它們含有較高的嘌呤,長期吃含有這兩種成分的醬油會導致尿酸過高!
花爸就是說,人不行別怪路不平!
醬油的嘌呤可以忽略不計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 第二冊)數據,醬油的總嘌呤含量并不高,為58mg/100g,屬于中嘌呤食物(低嘌呤食物<50mg/100g,中50~150,高150~300,極高>300)。
酵母中的嘌呤含量為335mg/100g,富含呈味核苷酸的雞精、雞粉的總嘌呤相對更高,超過了500mg/100g。
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實際生活中,這些調味料吃得很少,每人每天吃的醬油約10~15mL,雞精也就不到2g,通過調味料攝入的嘌呤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日常食物中的嘌呤
其實,日常飲食中的蔬菜、肉類、米飯等同樣含有嘌呤,以肉類舉例:
畜禽肉類的總嘌呤在100~300mg/100g之間,屬于中高嘌呤食物;平常吃的豬肉,總嘌呤含量是138mg/100g,雞肉208mg/100g,牛羊肉分別為105、109mg/100g。
如果你吃素,蔬菜水果的嘌呤含量確實較低,但豆類、菌類的嘌呤可一點也不低,基本都在150mg/100g以上,鮑魚菇(干)甚至達到了424mg/100g,比一些海鮮還高!
跟肉類、菌菇類的嘌呤含量比起來,醬油的嘌呤含量簡直不算什么!
而且肉類、菌菇、米飯、蔬果是我們每天都要大量吃的食物,醬油卻只吃一點點,也不知道那些科普博主為什么對這些數據視而不見,非要跟醬油杠上。
尿酸高是吃出來的嗎?
看完前面的科普,也許你會有點慌:
就算我不吃海鮮、不喝啤酒,那肉菜水果天天都得吃,吃進去這么多嘌呤,尿酸高豈不是遲早的事?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2018年,知名雜志BML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飲食對血尿酸的影響不超過5%(具體為4.29%),影響十分有限(當然,對于高尿酸的患者來說,這4.29%的減少也是個希望)。
所以,尿酸高跟正常飲食的關系并不大,水果、蔬菜、肉類該吃還得吃,而且正常人群即使攝入大量嘌呤,也能代謝、排泄掉。
而痛風人群,自身存在著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障礙等問題,才會在攝入高嘌呤食物時出現高尿酸血癥,甚至痛風。
最后,醬油添加呈味核苷酸二鈉、酵母抽提物,既不違法,也不傷害身體。
花爸也曾經發視頻吐槽過某天醬油加了酵母抽提物,那是因為那款醬油宣稱“0添加”,會讓消費者誤以為是古法釀造的,而實際是古法里可沒有酵母抽提物中國東西!
如果你更愿意買無添加的醬油,也完全沒問題。但是要注意,不管醬油是不是真的“0添加”,做菜的時候都盡量少放,減少鈉含量的攝入,減鹽減咸才是養生之道!
胡蘿卜泡甲醛
你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有些蔬菜要經過長途運輸,它們是怎么長時間保鮮的呢?
謠言:有“科普博主”給出答案了——泡甲醛啊!
為了驗證這個觀點,他們還煞有其事地做對照實驗:從超市、菜市場等各地買來了胡蘿卜,結果幾乎都測出大量甲醛!
這些博主真是既沒有生活常識,又沒有科學知識。首先胡蘿卜本身就耐儲存,并不需要一些多余的操作來延長它的保質期。
再說了,甲醛有毒,又易揮發,如果真的有不法商家想用甲醛泡,那最先死翹翹的肯定是這些不法商家啊,商家還不至于那么傻吧!
既然不需要泡甲醛,那為什么甲醛試劑盒會有反應呢?下面就該說說這些博主犯的3個科學錯誤了。
用錯試劑盒,且胡蘿卜大大超量!
用錯試劑盒!
博主們用的是空氣甲醛試劑盒,不能用于食品中甲醛的檢測,測食品中的甲醛,得用食品甲醛試劑盒。
也有博主用的確實是食品甲醛試劑盒,但是按照說明書,水和胡蘿卜的比例至少也是1:10,看他們放了多少?
胡蘿卜超量!
就算檢測放胡蘿卜的空間里空氣中的甲醛濃度,也因該按正常生活的場景:買幾斤胡蘿卜,放在一個廚房里。
看這些博主的視頻,一個飯盒里放了1/3到半盒胡蘿卜。按比例,相當于在一個廚房里堆了差不多半廚房的胡蘿卜。
半廚房胡蘿卜得有一兩噸了!多放了1000倍,這是正常生活中的情況嗎?!
能讓試劑盒變藍的不只甲醛
有朋友會說了:不放那么多胡蘿卜還不是會變色,最多顏色沒那么深,胡蘿卜還不是泡了甲醛!
其實,這種試劑盒的原理是:里面的酚試劑(MBTH)能跟空氣中的甲醛反應產生藍綠色,但是能跟它反應的除了甲醛,其他醛類、酚類、芳香胺類等物質都可以。
而胡蘿卜中的天然揮發性物質中就有各種醛類、酚類,可謂是精準踩雷!
所以,因為甲醛試劑盒會被其他醛、酚、芳香胺類成分干擾,同樣也只能用來初步篩查,需要通過正規檢測才能下定論。
動植物體內有內源性甲醛
那胡蘿卜里有甲醛嗎?有!但很少!
很多動植物本身(包括人類)都會含有內源性的甲醛,這是在正常生長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而蔬果的內源性甲醛含量都不高,甲醛本身還溶于水、易揮發,在生產、清洗、烹飪過程都很容易除去。
花爸也買來胡蘿卜,加正確的量用食品甲醛試劑盒測試,有一點點顏色,但很淺。證明里面的甲醛+其他醛、酚、芳香胺加在一起都很少!
就算是生吃水果,這少量的甲醛也會被身體代謝掉,所以從未出現過因食物內源性甲醛而中毒的案例。
花爸說過很多遍,試紙只能做初步篩查,靠它下結論很不嚴謹。對這些嘩眾取寵的視頻,花爸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不斷地科普、做實驗,還大家一個真相。
但花爸辟謠的視頻流量,遠遠不如造謠的視頻,還請大家點贊、分享、在看三連,讓更多人看到真正的科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