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和兒子關系緊張,我經常忍不住對他說:
你看看這是什么呀,這么簡單的題都要錯嗎?/這么容易的事情都不能好好做完嗎?……
每次說完他都異常憤怒,要么拂袖而去,要么回一個白眼。
后來,他可能找到了能夠恰當描述自己情緒的詞匯,就對我大聲說:
為什么你把什么問題都歸結為態度問題?
他第一次這樣問的時候,我被問住了。心里想,不是態度問題是啥問題,難道是智商問題嗎?
想完我被自己嚇了一跳,幸好這句話沒有說出口。
后來我就比較小心了,但有時候我無心的一句話甚至一個嘆氣就能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應,說:
你又想說是我態度有問題是吧?
我很納悶,因為已經很久沒有說過他的態度問題了??磥磉@件事給他造成了創傷,所以反應才會如此強烈。
此時,對我而言,我需要知道,如果不是態度問題,那到底是什么問題?
鑒于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深聊,我只能自己慢慢尋找答案。
這個答案上周末解開了。
上周五晚上娃一進家門直接和我攤牌:
我累了,今天晚上不想學習。
這話上上周五他就和我說過一次,當時我說好勸歹勸才讓他把之前約定的事情做完。
事情雖然做了,但是效果奇差,還不如不做。
這次他既然這么說了,加上上周我心態上發生了一些變化,由衷地覺得孩子大了,凡事不能勉強,就決定隨他去吧。
說實話,以往如果這樣,即便他待在他的房間,我待在我的房間,我都能感覺到那種凝重的氣氛。
畢竟馬上要期中考試了,他的成績又很不穩定,我很難心平氣和呀。
但是這次我心里很寧靜。
他吃完晚飯開始一直玩游戲,我中間一次也沒打擾他,后來爸爸回來了,隔著門問他在干嘛,他說在休息。
爸爸悄悄問我,他是不是在打游戲。我使了個眼色,告訴他別管,然后我們就各忙各的啦。
我當時覺得這一晚上啥也別指望了,娃會一直玩游戲,我也做好了接受的準備。
但是三個多小時后,已經快九點半了,娃出來把手機交給我,自己主動說去做作業了。
我極力掩飾自己的驚訝,心想這個點了,還能做什么呀。
然而到了十點半,他以以往完全達不到的高效率完成了一部分作業。
我和爸爸都趕緊噓寒問暖加鼓勵,問他第二天早飯想吃什么,中午要不要一起出去搓一頓,反正就是各種獻殷勤,還讓他早點休息。
孩子沒說啥,但是看得出來,心里很舒服。
第二天早上到了九點,娃還沒醒,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叫醒他。
爸爸說讓他多睡一會兒吧,我心想“你知不知道馬上要考試了呀?”
不過我也沒去叫他。
過一會兒娃自己醒了,把門打開,在床上伸懶腰。
他小時候這樣都是要我進去把他抱起來。后來青春期之后,我就不敢靠前了。
這會兒我進去摸了摸他的頭和背,問他夜里冷不冷,需不需要換厚被子,他瞇著眼說不用換,也沒有趕我走。
然后這一天他做事情都非常高效。
當然也沒忘了打游戲。說好的出去吃飯散步反悔了,說周日去,周日又反悔了。
頭發長長了,我說了好幾個星期,帶他去理發,不同意,沒轍;讓換鞋,不同意,沒轍;讓別把褲子掖到襪子里,不好看,不同意,沒轍......
總之,就是在這些細節的反反復復里,我明白了他的邊界,適時地強迫自己閉嘴。
周日的時候我在想他周五周六的表現,忽然明白了“不是態度問題的問題”到底是什么.
對,是心力問題。
就像我們大人上了一天班,這一天溝通協調開會寫文件,忙個馬不停蹄,回家來又要立刻加班趕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估計早就崩潰了。
小孩兒上學雖然不能類比大人的工作,但是他有一天明確地表達自己累了,需要休息,那我們要相信他真的是累了。
如果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結果就是“態度”問題,做的試卷里面的低級錯誤能嚇死人。
或者看著好像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但是卻“不出活”。
你對時間投入不產生結果只會更加憤怒和失望,于是惡性循環。
那么,這個道理不算難以想明白,為啥以前我沒想明白,或者我其實知道好好休息才能更好地學習,但卻沒有實踐呢?
因為那時候火候不到。
初二一整年,小孩兒都渾渾噩噩,看他的狀態,很多都是在學校就沒好好上課。
每個周末兩天每天夜里加午睡都要睡上十四五個小時,起來寫作業也是糊弄事兒。
想拉著出去活動一下也不去。
這種情況下,我肯定不敢任由他玩任由他睡呀,只能是拖著他一點點往前走。
花了很多力氣,效果奇差。
沒有自驅力,干啥都白費。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你能看到,他睡那么多,是因為他真的很累很困。
從學校回來感到疲憊,是因為他在學校確實有在認真學習。
現在他打游戲的時間就是在打游戲,不打的時候也確實不惦記了。
這就好。
我敢相信他是因為他給了我相信他的勇氣。
否則初三第一次大考在即,我怎么也沒法視而不見一個擺爛的小孩兒。
那么,孩子的這種變化是怎么發生的呢?
首先是在學校里,他的同學們的影響。他雖然不是很愛學習的孩子,但他也不是喜歡擺爛的孩子。
周圍同學都在努力,他有自己的參照目標。
雖然他不怎么說,但我看得出來。
比如以前考完試他從來不關心成績,我要和他聊聊他根本不想看。
現在他有關心的考試,回來先查成績。
有上心,就對自我有要求。
其次是開學以來學校老師們應該做過很多動員,他聽進去了。但是這部分我了解的不清楚,因為他不和我說。
上周班主任找他談話,一共談了兩晚,第一晚他回來很晚,面色凝重,我們也沒敢多問。
第二晚回來感覺如釋重負,還有點開心。我問聊了啥,他直接說,你不用知道。
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聊了啥。但是我估計應該是目標行動之類的話題。
也很好,他不讓我知道,證明他知道這是他自己需要擔負的責任了。
我們平時心里有了目標,如果能夠和別人說出來,那證明你自己承擔的決心還不夠大,需要通過說給別人減輕壓力。
如果不說出來,那證明自己有擔負的決心。
很好,這是一條成長的必經之路。
初中的第三年了,好像現在才步入正軌。
不管成績怎樣,他現在的這個狀態讓我很欣慰。
家長群里聊天,經常有小學家長或者新初一家長說,哎呀,我忍不住呀,看著孩子那樣,我忍不住不發火。
但是到了初二,家長們基本就都沉默了。
在我們當下這個在育兒方面對父母要求甚高的時代,在家里多數都只有一個孩子的時代,和孩子的相處上,父母最終都要“卑微”起來。
不要說,升學考試這個環節,你哪里做的不夠好,孩子就要抑郁擺爛輟學給你看,讓你逼著自己做出改變。
即便他以后上了大學,工作了,依然有辦法讓你持續“卑微”。
00后10后必將整頓一切,不服不行。
當然,我們都是基于家長角度,很難看到自身的“霸蠻”。
因為我們所有人都覺得小孩兒就該一周七天一天早八晚十地當個內卷小黃牛,累了也不能說,不能休息。
敢于反抗的孩子會在不斷抗爭中得到成長,默默承受的孩子可能就抑郁輟學了。
所以,對抗本身說明孩子是處于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的。
這就需要我們大人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跟上孩子的腳步,做好輔助和保護他們的人。
以上。
持續減重中,只是每天下降的體重越來越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