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色彩的世界。它把金黃、深紅、橙黃等最溫暖的顏色調動起來,將大地繪成了一個妖嬈的世界。
所以,秋天的悄然來臨,不僅染醉了河流山川,也觸動了人心深處的最柔軟的情感。
而秋思,便隨著情感的迸發而流淌了開來,繪就成一幅伸展在天地之間的畫,引人步入一個充滿詩意與哲思的世界。
下面,就讓我們一同進入宋詞的世界里,品味關于秋天的詞,感受古人跨越千年的情思與意境。
01
漁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發征夫淚。
宋詞里的秋天,經典的詞數不勝數,而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中的秋天,那真的算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
它一掃自五代以來柔美、含蓄的花間派詞風,以一種陽剛、大氣的風格面向世人,開創了豪放詞的先河。
其磅礴蒼遠的的風格,其悲壯沉郁的詞調,皆深深地影響了后來的蘇軾、辛棄疾等豪放詞人,使得他們開創了豪放一派。
在本詞當中,詞人所見到的塞北,其秋天的景象遼遠而蕭瑟,悠遠而深沉,雄勁而凄美。
此時此刻,那南歸的大雁正朝衡陽以南的方向奮翅前飛,對這凄美的塞北風光,卻沒有一絲眷戀。
而在塞北的邊疆,蒼涼的號角聲四起,綿長悠遠,回響在層巒疊嶂的千山萬水之間,回響在輕煙繚繞的孤城之中。
接著,夕陽初現,落霞斜照,映射在聳立的孤城之上,而緊閉的城門,則默默地舔舐著歲月的滄桑。
一杯濁酒下肚,使人不由得想起了萬里之外的家人。奈何戰事未平,還沒有取得與西夏決戰的勝利,沒有辦法與家人團聚。
夜幕降臨,悠揚的羌笛聲穿透了塞北的夜空,灑在緊閉的孤城的每一個角落。這哀怨的笛聲,仿佛在訴說著將士們無盡的孤獨與哀愁。
這幽怨的樂聲,讓每一個聽到的將士都難以入眠。情到深處,這樂聲更是直接聽得白發的將軍們、和征戰的戰士們全都留下了思鄉的眼淚。
這秋夜里最感人的一幕,就是詞人對邊塞的現實描寫,體現了征戰沙場的鐵血男兒最柔軟的一面,讓人讀了不得不感慨萬千,肅然起敬。
02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說起南宋詞人辛棄疾,連小學生都能津津樂道,耳熟能詳。他作為南宋最愛國的詞人之一,從小就刻苦讀書,勤學武藝,以期將來報國。
21歲那年,他扛起了起義的大旗,并加入了耿京的義軍,反抗金人的統治。之后不久,辛棄疾回到了南宋的懷抱。
本以為,等回到了南宋,他就可以金戈鐵馬,收復失地,打下萬里江山,統一河山。只可惜的是,南宋沒給他這個機會,他一生的輝煌,終究被詩詞所替代。
而這首《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就是他眾多詩詞中的一首,是他嘗盡了官場中的起伏,以及人間的苦楚之后所作的一首詞。
少年時候,我們目光所及,皆是春色,心之所念,皆為美好,誰知道愁為何物?是何滋味?
辛棄疾也一樣,不識愁滋味的他喜歡登高臨遠,感受天地之闊大,宇宙之無窮。而為了賦寫新詞,毫無憂愁的他卻硬要說自己愁悶無邊,苦若瀚海 。
等嘗盡了官場的爾虞我詐,世間的人情冷暖,才知道人生的愁苦,又怎能一個“愁”字了得?
此時,想要找人傾訴,想想還是算了,畢竟整個天下都能放下,又何苦放不下個人的一點點哀愁?不如逃避說:“真的是天涼好個秋!”
這位昔日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英雄,面對人生中風霜雨雪,嘗盡了人生的苦辣酸甜,終于在秋日涼風里有了一種深刻的領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出口與釋然,找到了內心的澄凈與超脫。
03
鷓鴣天
宋.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帷。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周紫芝是南宋詞壇的一位著名詞人,他少年時便以勤勉好學著稱,雖家境貧寒,卻未能阻其求學之志,終于在公元1142年高中進士。
他不僅以詩作名著當世,詞藝亦精湛絕妙。其詩詞清新脫俗,情感細膩,如清泉流淌,不事雕琢,直擊人心。
他的這一首《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更是一首秋夜之思,深婉動人,堪稱詠秋之絕唱。正因如此,這首詞被收錄于《全宋詞》。
在這首詞中,詞人一人守孤燈,殘紅欲盡之時,寒秋也侵入人的肌膚,就連帷幔間也滿是蕭瑟的涼風。
三更之時,梧桐樹上滴下綿綿細雨,如泣如訴,輕觸葉尖。轉眼便化作縷縷離愁,纏綿于心,不絕于耳,訴說著無盡的離愁別緒。
在這樣孤獨的秋夜,不禁讓他想起當初與她撫琴弄弦的情景,那時金猊爐里的檀香煙霧繚繞,他與她合唱了一曲鷓鴣詞,柔情蜜意,好不甜美!
而現在,風狂雨驟。他卻獨倚西窗,萬千愁緒隨風翻飛,耳邊卻只有他一個人的寂寞在回響,這讓人淚水悄然滑落,打濕了胸前的衣裳。
此種情形,似真似幻,只有那屋外的三更雨,不但不懂得人間的悲歡離合,還不斷地重復著昨日的故事。
那夜風里飄落的片片黃葉,攜帶著不堪回首的過往,飄落在孤獨的墻腳,令這秋夜涼風中的他,更感凄涼與孤獨。
04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對于“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北宋詞人柳永來說,他一生最大的失敗,莫過于在官場的不順。
但作為婉約派代表之一,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對宋詞進行了全面的革新,而且還是進行全面革新的第一人。
本文中的這首《雨霖鈴》就是他對宋詞全面革新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
而這樣在秋天寫下的一首詞,寫得愁腸百結,蕩氣回腸。既浸潤了歲月,也叩開了人的心扉。
離別的長亭外,寒秋的鳴蟬的叫聲是那樣的凄慘哀婉。急切的秋雨已經歇了一會兒,可心中的離愁還是像無法抑制的秋雨一樣,一直下個不停。
看著滿桌子美酒佳肴,卻再也無心品嘗。你我正處于難分難舍之際,木蘭舟中的人卻已經不耐煩地催促著啟程。
可你我卻舍不得松開對方的手,眼淚也不爭氣的滾落下來。心中想說的千言萬語,竟被這無聲的淚水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
想不到此次離別,竟是那樣的難舍,眼看那千里行程,已然是一片煙波,夜霧沉沉的南方大地,竟廣闊無邊,蒼茫萬頃。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在離別時最是傷心難過,在凄冷蕭瑟的清秋時節,更是不堪忍受離別的痛苦。
今夜我只想用烈酒澆滅離愁,卻不知酒醒時我又會身在何方?恐怕只能是在凄冷的楊柳岸,看著落幕的殘月,吹著冰涼的晨風。
如此一別離,我們不知何年何月能再度相見?如不能相見,那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對我來說我何嘗不是虛設?我的萬般柔情,又能向誰訴說?
這四首關于秋的宋詞,每一首都是難得的經典,藏著詞人們的無限深情,藏著詞人們對秋的嘆息。
我們在品味這些秋詞之時,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地咀嚼那份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愫,品味藏在這些文字里的真情。
在這些文字里面,是情讓這些秋詞超越了時間的界限,成為永恒的話題。引人深思,讓人在秋的涼意中,感受到一絲溫暖的共鳴。而在這最有名的四首宋詞里面,每一首都是難得的經典,若非得論個第一,最后一首那真的是影響非凡。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