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深圳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發布: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5934.2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6.95億元,同比下降2.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679.45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6237.88億元,同比增長3.5%。
其他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深圳的“三季度”成績單含金量如何?在全國處于什么水平?
下圖是主要城市前三季度GDP增長情況,深圳以5.4%的增速在一線城市里名列第一。名義增速在已經公布數據的8大城市里名列第一。
跟去年前三季度相比,深圳的GDP增量達到了1466.03億元,僅次于北京、位居內地城市第二位。
深圳GDP的增量,占全省的38.8%,為全省穩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下圖是深圳主要指標跟全省、全國的對比,可以看出深圳核心指標表現非常優秀:
不僅GDP的增速跑贏了全國、全省,超過了2024年全國增長目標(5%),深圳的工業增加值、投資也都跑贏了全國、全省。尤其是工業投資、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以及出口,深圳的表現堪稱驚艷,跑出了百米沖刺的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的主要時間里,深圳樓市比較低迷。樓市出現逆轉,是在9月的最后一周。所以前三季度深圳的經濟增長,被房地產拖了后腿。
深圳為何能在樓市偏冷的情況下,增長依然強勁?
這是因為深圳通過科技創新,推動了經濟轉型升級,抓住了產業風口。
以“新一代汽車”為例,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智能化,深圳都抓住了風口,產生了比亞迪和華為汽車兩大產業巨頭。
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售達274.78萬輛,9月份銷量更是達41.94萬輛,同比增長45.6%,創單月交付量歷史新高,預計全年銷量將突破400萬。比亞迪不僅總部、研發中心在深圳,相當一部分產能也在深圳,這讓深圳一躍成為全國新能源車第一城。
華為雖然不生產整車,但為新一代汽車提供智能化系統,系列產品也非常暢銷;華為手機也王者歸來。華為尚未發布前三季度數據,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為41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3%;上半年凈利潤約為550億元,同比增長18.2%。
深圳市頭部企業多、盈利水平高,是帶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根據今年8月財富雜志發布的最新世界500強榜單,深圳一共有10家企業上榜,這10家企業的總盈利超過了長三角28家上榜企業的總盈利(下圖):
這證明了深圳企業的一貫風格:不做則已,做了必爭龍頭。
除了上文提到的比亞迪、華為,大疆、招商銀行、中國平安、騰訊——分別拿下了全球無人機第一、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全球保險行業第一、全球游戲行業第一。
深圳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其中,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6.0%、38.0%、26.6%。
上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繼續排名世界第二,深圳是這個集群的龍頭。
產業新、產品競爭力強,讓深圳貨越賣越好,不僅國內銷量高,出口量也不斷創出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進出口3.37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其中,出口2.14萬億元,增長19.7%;進口1.23萬億元,增長23.1%。
深圳對外貿易、出口、進口占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0.4%、11.5%、9.0%,深圳不僅成為全國對外貿第一城、出口第一城,還是創匯第一城。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民營經濟的活躍、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
比如深圳連續4年,在全國工商聯發起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被評為“全國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經濟向好,讓深圳的人氣進一步上升。
今年以來,深圳地鐵客運量增長幅度全國最大。在今年暑期兩個月(7月、8月)全國日均地鐵客運的增量中,深圳一個城市就獨占了20%。
下圖是黃金周期間內地10大城市地鐵客運量情況,深圳日均接近800萬人次,超過了北京和上海。
最近一個月,深圳樓市顯著回暖。10月新房成交量可望超過1.15萬套,二手房成交可能突破5000套,將創下近年來的新紀錄,甚至歷史最高紀錄。
隨著預期改善、樓市回暖,相信深圳四季度經濟增長將更加出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