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央行發布公告,決定從即日起啟用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
具體操作方式是:操作對象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原則上每月開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過1年。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采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回購標的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等。
央行發布的這個信息很專業,很多人看不讀,現在我來分析一下。
所謂逆回購本質上是央行借錢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用國債、央票等優質資產質押,借入資金,約定一定的利率,到期歸還。所以當央行開展逆回購操作的時候就是央行“印鈔”給市場的時候。
但是這次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集中在兩個方面:
1、期限上,以往的逆回購主要是7天、14天,而新工具預計是3個月、6個月。
2、方式上,以往的逆回購主要是質押,現在是“買斷式”,質押的話國債、央票等資產被凍結在資產方賬戶,不能在市場上流通。而買斷式是所有權轉移,可以在市場上流通。
央行即將開展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有幾大利好。
1、增加了新的印鈔工具。目前逆回購、MLF操作被視為主要印鈔工具,逆回購操作是提供短期資金,主要是7天、14天。而MLF操作是提供長期資金,主要是一年。
這意味著在14天至1年期間,有較大空白。央行即將開展的這個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可以補上這個缺口,為市場提供中期資金。如果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是3個月的話,就可以將今年最后3個月的資金面覆蓋掉。
2、新工具是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意味著央行可以將買到的國債等優質資產進行自由支配。比如在長期國債市場利率過低的時候,央行可以賣出國債,避免債市過熱。
更為重要的是,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的出現,意味著我國印鈔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以往我們印鈔方式主要是外匯占款、降準等,隨著順差增速放緩以及存款準備金率降到低位。未來的印鈔方式將主要是“買入國債、換出人民幣”,以往的逆回購雖然也類似這樣的操作,但之前主要是質押,所有權沒有轉移。
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相當于美聯儲目前的縮表、擴表操作,未來成“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成熟之后,央行將會通過擴表、降息等操作取代降準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
總之,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的出現對市場是非常大的利好,意味著市場有望獲得更多流動資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