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大家聊聊我的家庭資產配置,投資啟蒙之路。
文章掏了心窩子,可以搬起小板凳看哈~
其實我最早接觸財商的時候,還是受一本財商書籍的啟發,
叫做《富爸爸窮爸爸》,從我十一二歲左右就開始閱讀,當時還玩了個配套的“現金流”游戲。
在過程中我形成了最基礎的三個認知,
第一,讓錢為人工作,而不是人為錢工作
第二,配置資產,而不是增加負債
第三,積累足夠的“資產”后,將從財富慢車道切換到快車道
這三條對我后續的投資觀影響可謂十分深遠。
其實我在十年前就開始寫這個公眾號了,當時我在私募,平時只是業余時間寫寫,更新頻率也很低,
后來因為和小胡老師工作調動的原因,18年我辭了手頭工作,來到她的城市,開始全職寫公眾號+自有資金全職投資。
基于一直以來的認知,這些年我和小胡老師在做的幾件事,第一是“變態化”的存錢,
咱們男性同胞都有個愛好,喜歡充面子,買好車,而女性則喜歡買包包,各種品牌護膚品啥的。
不過我老婆小胡老師倒不同,她很勤儉,我們關于理財的理念也高度一致~
所以這些年,我倆一直在堅持一個事,就是把收入盡可能多的配置增值資產。
而在我們眼中,買內房和車,就屬于典型的負債...
其次我們做的第二點,就是不斷打磨家庭的投資架構。
雖然在國內這種環境里面,談理財會顯得有一點可笑。
我也完整目睹了中國資產“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的全過程。
但我們還是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比如:
1、如果你沒有辦法在老中盈利,就去找容易投資的土壤;
2、盈虧同源,散戶多,交易、套利、博傻的機會也很多;
3、政策變化極快,帶來的機會輪動也很快。
人話說,A股就是弱肉強食的修羅場,1%的人可以賺走95%的利潤,
由于大量散戶的存在,A股機會并不少。
案例
舉個例子,早年的分級A基金,可以無風險薅到近8%的年化,還能玩折價套利。
再比如封閉主動LOF基金,曾經折價率超過15%,持有到期可以輕松賺取超額利潤。
后還有小而美的指數打新基金,可以在指數的基礎上,額外獲得接近10%每年的打新收益。
此外還有可轉債套利,LOF基金申購套利,ETF溢價換車套利等等。
目前現在市場上比較多見的機會就是美股ETF溢價換車套利。
比如近一年出現多次的納斯達克100、標普500ETF,基于溢價的換車套利,
標普信息科技、納指信息科技的換車溢價埋伏等等。
但注意,這個交易,本質是一種博傻投機,也是咱大A才有的特色。
未來機會或許還能持續一段時間,但隨著加入的散戶越來越多,難度也在加大。
只能說未來博傻機會一定會持續存在,但不會固定在一個品種上,而是持續的輪動。
這里說的是一些交易性的機會,也就是A股還可以做阿爾法收益。
但展望長期,在這兩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之后,A股長期的貝塔收益卻在逐步下降,
也即未來的A股投機加劇,但價投滑落。
因此我自己的長線思路,就是增加美元資產的配置,通過做QDII-ETF,從最開始的以A股為核心,切換到全球分散配置的機構。
配置
第一,我構建的思路,是以全天候為主的配置框架,
也就是股票+黃金+(長債+中債+短債)的思路,
股票基金,我目前采用的是海內外配置+美股換車策略,來獲取增強收益,配置40%左右。
而黃金暫時沒有太多可以穩定獲得超額的方法,所以我實際配置15%左右黃金ETF。
長債主要配置海外的20年期+美債TLT,比例15%,這個標的海外跟蹤精度會更高一些。
中債,則主要配置內地的美元債LOF,15%左右,美債LOF場內可以交易,
沒溢價時買入,還可能等到溢價,比如近一年就有多次超過5%的溢價,也挺好。
短債,15%,直接用融資融券賬戶里的保證金來代替,
Ps:我的證券賬戶資產都是有融資融券的,杠桿率在1.5-2倍之間,
愿意用杠桿,一方面是內地融資融券給我的利率是4%,相對比較低,
一方面我用的是全天候策略,歷史回測下來極值回撤15%以內,可以大大降低爆倉風險。
最后,就算我覺得未來R民幣升值概率小,所以能放心做息差套利。
家庭保障
我和小胡老師的角色,
就有點像上陣殺敵的大將和內閣大臣的味道
我主要負責增長資金,目標是保持高增長,高收益。
當然,之所以小胡老師可以放心讓我來操盤資金,除了我業績還算穩健之外,配置了完善的家庭兜底保障也是原因之一。
我們家庭配置了有大大小小十幾份保單,基本都是由我夫人小胡老師來挑選配置。
比如我的重疾險有200萬保額,800萬定壽保額,中高端醫療和意外險也配置齊全;
而她自己的保單,也有200萬重疾保額,500萬定壽保額等;
儲蓄險這塊,三份增額壽200萬,兩份港險合計7萬美金/年,5年繳;
還有兩邊家里老人、兒子的保單,也都是她在續費管理,我基本不用去操心。
這些保單,可以在我投資,或者ZZ極端風險的時候,也能保證我們家庭的生活,以及后續的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問題。
平時我們也會就家庭的資產配置和資金定期進行復盤總結,查漏補缺。
總結
總結下~
大比例收入儲蓄(開源節流)+穩健的投資回報(投資理財)+強風險管理(兜底資產)
我覺得這三個是通往家庭財富自由必不可少的指標,但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
這也是家庭成員一定要互相分工、認知互補的原因。
最后一句話,未來投資路,依舊會充滿不確定性,
敬畏市場,提升認知,擴大全球視野,投資才會越走越順。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