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前幾天我Bing閑來無事刷小紅書看到條帖子,說一小孩咳嗽,家里給吃了右美沙芬,結果出現了幻覺。
突然想起來,幾個月前好像確實看到新聞說“右美沙芬已經被列入精神藥品目錄”,屬于被嚴格管制的藥品。
那醫院為什么還會開呢?
小編跟我說,可能因為右美沙芬在鍋內家長心目中屬于治咳嗽的“猛藥”!
今年開始有的醫院確實不給開了,但它對抑制干咳效果不錯,所以個別膽大的醫生還在繼續用。
但我又刷了相關報道,才搞清楚它被列入管制藥背后的真正原因:
右美沙芬,別稱“傻子樂”,意思就是吃多了會像傻子一樣成天樂呵呵的,又稱“合法K粉平替”!
所以它已經被娃們玩成了“軟性毒品”,不少孩子會故意過量吃右美沙芬,來達到致幻效果!
?
而且這種過量嗑藥行為,在中小學生里甚至已經成為了流行!
今年6月就發生過一起類似的新聞:
黑龍江省安達市一個14歲的初中生在課堂上突然昏了過去,老師和同學們嚇壞了,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搶救。
醫院一檢查,發現這孩子不但有高乳酸血癥、低鉀血癥、血管舒張性休克,還有肺部感染、肝功能異常等等好幾種并發癥。
這不就是嚴重的藥物中毒么!
那到底是什么藥導致的中毒?
孩子的班主任回到教室,在這孩子課桌里一找,還真發現了一瓶打開的卡馬西平!
卡馬西平是一種精神類藥物,一般用來治療癲癇、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還能預防或治療躁郁癥。
雖然它不屬于我鍋《精神藥品品種目錄》中的管制藥品,但也是妥妥的處方藥!
可孩子家長說了,自己家娃根本就沒有這些病?。?/strong>
他為什么會吃這個藥,又是從哪買到的?!
經過了47個小時的緊張搶救和兩次血液循環,這孩子終于被救了回來。
醒來后他說了實話:
吃這個藥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了,卡馬西平“能致幻、放松心情”,也是好奇心驅使,他就想嘗試下。
按照藥物說明書,12-15歲的青少年每天服藥的上限是10片,15歲以上每天不超過12片。
但這孩子一口氣就吃了30片!??!
孩砸,你以為這是MM巧克力豆???就巧克力豆也不能這么吃啊!
于是問題來了:這藥是怎么買到的呢?
孩子說了,這有何難?就直接買啊。
他直接走進一家藥房,就能買到自己想買的藥。
工作人員一沒讓他出示醫生處方,二沒問他年齡沒看他身份證,就直接把藥給他了。
所以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嗑藥了。
以前他嗑過右美沙芬,后來買不到了,才開始嗑卡馬西平的。
然后,這孩子還說了一句讓所有家長和老師倒吸涼氣的話:
班里其實很多同學都在悄悄嗑藥,有的都嗑了一年多了,不是他一個人!
這些嗑藥的孩子管自己的行為叫OD。
OD,也就是overdose(過度服藥)的縮寫,指的是非醫療目的,反復、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賴特性藥物的行為。
當然,這些孩子也不是啥藥都OD,通常他們嗑的都是鎮痛藥、鎮咳藥、鎮靜催眠藥、精神興奮藥等這幾大類。
因為這些藥物都是從神經中樞作用的,過量服用后都會有相似的感覺,和K粉差不多,比如整個人暈乎乎、飄飄然,會有一種“興奮感”和“幸福感”。
在網上,還能搜到不少孩子分享自己OD之后感受的帖子:
不搜不知道,原來OD在青少年中已經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他們甚至有自己的社群和暗號!
在“OD群”里,會有“前輩”“老司機”手把手帶著新手體驗OD,告訴他們每種藥至少O多少片才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啥藥和啥藥如何搭配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哪種藥“嗑起來勁大但副作用更小”,哪種藥“只是處方,沒列管,好買”。
還有人會專門代購這些違禁藥,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江湖黑話。
比如“pr80”就是普瑞巴林,“晚安”就是金剛烷胺,“優美”就是右美沙芬。
甚至還形成了專門的違禁藥產業鏈!
有記者點進某個從事OD藥代購生意的小紅書賬號,簡直大開眼界。
各種海外代購藥品的介紹和照片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以及各種賣藥帖子觸目驚心:
“出舍曲×、氟西×、富馬酸×××、優美××、普瑞××、愈美××、勞拉××。可以用來拍照,裝精神病抑郁癥,低價出。”
而評論區里,一群小孩爭相購買!
這些賣藥的自稱“腰帶”“yao代”,會在社交賬號上暗戳戳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有意愿者私聊”。
按說咱們郭嘉法律規定:
所有被列入管控的麻精藥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必須憑執業醫師開具的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
而第二類精神藥品零售企業,應當憑執業醫師出具的處方,按規定劑量銷售,禁止超劑量或者無處方銷售,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
但根據“腰帶”的說法,這些都不叫事兒!
他們能不限量給你弄來你想要的任何管制藥!
事實上,只要不是嚴控的管制藥,這些孩子想去藥店買處方藥本身就沒那么難。
就好像前文那個嗑了30片卡馬西平的孩子說的:想要啥藥,去藥店直接買就好了啊。
就算藥店買不到,線上藥房也可以輕松下單!
今年6月山東省高院就通報過一起案例:
多名未成年人在沒處方的情況下,從藥店長期、多次購買某種含有管制精麻類處方藥,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
可見小孩子想自己在藥店買點處方藥,從來都不是什么難題。
說到這里我Bing也有感受:我早就發現,在鍋內買處方藥非常容易。
尤其是在線藥房,包括某bao上的眾多藥店,我本人親測——對處方要求非常松散!
比方說我N年前的一個處方(至少十年了),當時上傳過一次,后來這么多年,回購都是用同一張年代久遠的處方,但藥房卻從來沒有過問過半句。
還有一次我在某寶上買處方藥,當時的確沒處方,這時某寶的在線醫生就通過ww找上來了,連病情都沒有過問,就直接開出了在線處方。
當然了,當時我自己是感覺太爽了太方便了。
這種事情在德國這種無比事逼的郭嘉根本無法想象!
但換一個角度,這么隨意的處方管理其實簡直是災難!
還有更離譜的,就是通過wx,qq群售賣的各種違禁東東。
那就更屬于脫離了平臺監管,完全的法外之地!
除了管控的問題,更重要是根源的問題。
那就是好好的孩子為什么會大規模出現嗑藥現象呢???
媒體調查,OD人群基本集中在14-22歲。
有的是因為學業壓力太大了,在學校卷生卷死,抑郁情緒不能排解才開始嘗試OD的;
有的是因為缺少家庭關愛、心靈空虛,就想通過藥物來找刺激;
還有的是被有心人引導,看到別人OD覺得太酷了、好奇,于是追求冒險和刺激的作死心態。
孩子們本能會覺得,這不就是藥嗎?
又不是毒品,試一下也沒關系咯。
和海洛因、冰毒這些不一樣,傳統毒品各大媒體宣傳得比較多,孩子們多少都聽過,知道是毒品就不會去碰。
但對藥,大家就沒那么強的警惕心理。
一開始他們可能也就一次性吃上10片,但慢慢地,10片沒感覺了,就變成20片,30片,甚至更多!
最后發現上癮了!這時候想戒也戒不掉了,各種副作用也就來了。
一旦成癮,輕則導致精神混亂,緊張、狂躁,生活懶散,工作學習能力下降,自我規劃能力變弱,記憶力衰退,不愿意和人溝通,說謊成性。
重則行動遲緩、抑郁、自殺自殘甚至呼吸驟停、心臟衰竭。
更嚴重的甚至小命不保!
這絕對不是夸張,之前米國就發生過好幾起右美沙芬濫用導致掛掉的案件。
所以OD它就是個無底深淵不歸路??!
它不是你想嗑就嗑想停就能停。
很多孩子不知道的是,嗑藥這玩意和吸毒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因為所謂的“藥”和“毒”,本來就只有劑量的差別。
就好比咱們耳熟能詳的冰毒,成分氯胺酮Ketamine,原來就是用來治抑郁癥的。
再比如鴉片,人人都知道那是毒品,但鴉片制成藥品也叫阿片類藥物,用來陣痛麻醉效果很好。
怎么區分藥和毒?
在醫學的指導下嚴謹、得當使用就是“藥”,過度濫用那就是“毒”!
實際上兒童濫用藥也不是一個新問題,只是以前沒有這么大規模、這么觸目驚心。
2016年,國家藥物濫用監測系統發現的右美沙芬濫用有18例;
到2021年,僅湖州市察機關的一起公益訴訟案件,就在全市范圍內追蹤到了89例濫用。
北京高新醫院毒治療科科室主任說,他2017年曾收治過50多個右美沙芬成癮的患者,而到了2021年,他一個門診的收治患者的數量就突破了400人次!
而他的患者大多數都是在校學生!
更讓人揪心的是,很多孩子被發現嗑藥,也不是家長直接發現的。
基本都是家長覺得孩子脾氣越來越差,“易激惹”、“成績下降厲害”、“抑郁情緒”才帶去醫院看。
一看發現,問題大了!孩子已經OD很長時間了!
所以咱們家長是保護娃的第一關!
這個現象,說起來應該是全社會聯合關注、共同解決的問題。
比如家長不要給娃那么大的壓力,能給他們精神上有力支持,藥店和線上平臺加強對藥品的監管。
但現在就是這么個大環境,升學現狀放在這里,娃的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你管得了藥店和平臺,也禁不了偷偷摸摸的偽裝交易。
所以咱們家長能做的只能是向內解決問題,比如給娃解壓、松綁,幫娃能 找到人生真正的精神方向和支撐點。
解決他們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才是更重要的?。?/p>
來源:英華蘭DrBing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