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作為儒家經典之一,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智慧和人生哲理。
其實,《論語》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晦澀難懂,反而其中有很多風趣、生活化的語言,言俗意長。
詩詞君整理了《論語》中52句通俗又經典的名句,讀一遍,就獲終生!
1、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篇》
活著的事情都還沒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八佾篇》
已經做過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經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勸諫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與責任。
3、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篇》
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4、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篇》
嘴里吃著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就按時睡覺。
5、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篇》
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親如一家。
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篇》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7、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篇》
花言巧語,滿臉諂媚之色的人,很少會有仁愛之心!
8、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泰伯篇》
鳥要死時,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要死時,說出的話都是善意的。
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篇》
名義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10、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篇》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與他為伴。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篇》
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篇》
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必須要出門遠游,就必須安排好照顧好父母的方法,以盡孝道。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篇》
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覺得遺憾了。
1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篇》
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指不過問別人的事情。
1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篇》
到了歲末,天氣嚴寒,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6、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論語·憲問篇》
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
17、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篇》
觀念、理想不同的人,不能在一起籌謀、合作。
18、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篇》
性急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19、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篇》
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
2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篇》
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浮云一樣。
21、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篇》
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未來的歲月還可以迎頭趕上。
2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篇》
同朋友交往時說話要講誠信。
23、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篇》
父親在世的時候,看他的志向;父親去世以后,看他的行為,在父親去世多年后,他仍然沒有改變父親為他選擇的道路(沒有忘記父親的教誨),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
2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篇》
違反禮的事不看,違反禮的事不聽,違反禮的事不說,違反禮的事不做。
2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篇》
一味追求速度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6、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篇》
時光很快地流逝了,歲月是不等人的。
27、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篇》
品德高尚的人樂于幫助別人,成全別人的愿望。
28、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篇》
心中有怒氣不要遷怒他人,也不重犯同樣的過錯。
2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篇》
君子在言語上可以表現得木訥、遲鈍,但是在行動上一定要敏捷、勤快。
3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篇》
有了過錯而不積極改正,這才是真的過錯。
31、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篇》
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對細小的事情不能忍耐就會破壞大事。
32、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篇》
君子憂慮道能不能實行,而不憂慮是否貧窮。
33、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篇》
發憤用功到連吃飯都忘記了,快樂把一切憂慮都忘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34、君子不憂不懼。——《論語·顏淵篇》
君子不憂愁不畏懼。
35、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篇》
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
36、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篇》
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么憂愁和恐懼呢?
37、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篇》
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38、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篇》
貧窮卻不抱怨,是很難做到的,富貴而不驕縱是容易做到的。
39、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篇》
做官之后還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學習,學習學好了還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40、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篇》
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41、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篇》
年輕人值得敬畏,怎么知道他們將來不如今人呢?
43、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篇》
父母過世后,依舊堅持父母生前固有的為人準則,而不去隨意改變,如果能做到這樣的話,也算是孝順了。
44、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篇》
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
45、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論語·八佾篇》
禮儀方面,與其一味尋求奢侈,不如儉約務實;辦理喪事,與其在儀式上治備周全,不如內心真正悲傷。
46、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篇》
讀書人如果貪圖安逸,那就不配擔當“士”這樣的名譽了。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篇》
溫和卻不失嚴肅,威嚴卻不兇猛,恭謹卻又祥和。
48、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篇》
只看得見微小的利益,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
49、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篇》
能夠共事的人,必須是遇事小心謹慎、善于謀劃而取得成功的人。
50、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論語·述而篇》
奢華就會傲慢,儉樸就會寒酸。與其傲慢,不如寒酸。
51、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論語·陽貨篇》
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52、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論語·季氏篇》
等到到壯年了,血氣方剛,需要戒除善斗的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