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這一年對于尚在成長過程中的共產黨來說,國民黨蔣,汪二人先后背叛革命,前者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者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目的都是逮捕共產黨黨員,扼殺紅色政權。反動派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錯殺一人的行事原則,殘害了成千上萬的平民百姓,一時間,“白色恐怖”到達了極點。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面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在漢口緊急召開“八七會議”,此次會議主要確定兩點:一,否定黨內部少數人的“投降主義”,確定要抗爭到底,二,肯定了毛主席“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武裝斗爭思想。此次會議的召開為中國革命迎來的重大轉折點。
“八七會議”后,中共中央決定委派毛主席為特派員,前往湖南,在湘贛邊界秘密領導發動秋收起義。1927年9月8日,秋收起義的前一天,毛主席要從安源前往銅鼓,考慮到一路上可能存在的巡查盤問等狀況,毛主席喬裝打扮為一個商人,穿著一身長袍,背著一個斜挎包,化身為安源礦的采購員“張先生”。
《建軍大業》劇照,此時的毛主席
本來一路相安無事,一直走到瀏陽縣和銅鼓縣的交界處張家坊時,毛主席在一處旅店落腳休息,不料“鏟共團”的幾名團丁正好也進來,一眼就看到了穿著打扮在當地少見的毛主席,再加上口音不同,就懷疑他是共產黨黨員。毛主席跟他開口解釋道,自己是安源礦的采購員,此行去銅鼓采購物資。起初幾名小團丁還是相信了這套說辭,本來他們也是附近的窮苦百姓,沒飯吃了才來參加“鏟共團”混口飯吃,也沒必要處處為難別人。直到團丁小頭目來了,看了看毛主席,一口咬定他就是共產黨,堅持把他押送到團防局去。其實他也并不清楚毛主席的真實身份,只是這種抓人充數領獎的事,這個小頭目沒少干。
在押送路上,毛主席焦慮萬分,心想秋收起義萬萬不能耽誤,要趕緊想辦法脫身。看著身邊面黃肌瘦,一看就常年飽受饑餓的團員,主席心生一計。
一路上,毛主席與身邊負責押送自己的團丁套近乎,從談話中得知,團丁姓黃,家中有五口人,全靠自己掙這點錢養家糊口,隊長還經常克扣工資,平日里生活苦不堪言。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毛主席一邊聽著他說,一邊晃動自己的口袋,讓里面的十幾枚銀元叮當作響,這些錢本是瀏陽縣縣委書記潘心源借給他的路費,如今倒是派上了用場。
姓黃的小團丁聽到這聲音,仿佛就是天籟之音。毛主席見狀,摸出一把銀幣塞給他,說:“黃大哥一路上辛苦,這點錢拿去買碗茶喝喝。”小團丁哪里見過這么多錢,趕緊就往口袋里揣。毛主席接著問:“黃大哥,這里離團防局總部還有多遠啊?”團丁回答道不遠了,馬上就要到了。
毛主席開始東張西望起來,這地方樹高草深,適合隱藏,再不跑便沒機會了,進了團防局,怕是有去無回。一旁的團丁見毛主席在四處張望,觀察地形,他也不傻,懂了毛主席的意思,拍了拍他,往身后的山林方向努努嘴,示意那里適合逃跑。
此時不跑,更待何時!毛主席立刻向山林里沖去,臨走之前,不忘把自己剩下的銀元全部撒出。走在前面的團丁頭目聽到動靜,轉身一看,破口大罵,人已經跑得沒了蹤影‘。命令手下趕緊去追,幾個小團丁這時候還在地上忙著撿銀元,哪還有心思去追人。
毛主席一路跑到一個池塘邊,塘邊的草長的很高很茂密,就爬下去,下半身在水里,上半身藏在草后。追過來的團丁沒有看到人,再一看天色已晚,自己還撿到了銀元,哪還有心思搜人,嚷嚷著就要回家吃飯了。
一直到天完全黑下來,毛主席這才從池塘里出來,一身弄得十分狼狽,好在遇到了當地好心的農民,收留他進屋歇息,還帶著他進縣城。農民名叫陳帷德,可能在他看來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在當時落魄的毛主席看來,這就是救命之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毛主席一直堅持的理念,后來部隊上了井岡山,他還曾派人去尋找過陳帷德,想把他接過來,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有接到,事后多年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提起這事,仍然感慨萬千。
一直到快天亮時,革命軍第三團駐地,眾人眼見著要天亮了,負責指揮的同志還沒來,焦急萬分,突然有人推開了團部的大門,是一個書生模樣的人,那人說道:“我叫毛澤東,我來晚了,讓大家擔驚受怕了。”
秋收起義
當日,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毛主席帶領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第三團打響了第一槍!
對于這次被捕,可謂十分驚險,好在他臨危不懼,急中生智,成功化解危機,才能順利發動秋收起義,為中國共產黨掀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實行武裝斗爭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