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士兵在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的思想下,極為殘暴,不僅面對敵人如此,面對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和戰俘,同樣如此。他們大肆違反《日內瓦公約》內容,虐待,屠殺戰俘。遠東戰場三大屠殺事件之一的緬泰鐵路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戰后的遠東軍事法庭上,關于緬泰鐵路事件的判詞有4000多字,相比南京大屠殺和巴丹死亡行軍的判詞都要長,以為此事涉及到的國家最多。除了非洲以外,其余四大洲皆有戰俘和勞工受到日軍暴行的迫害。
二戰期間,日軍除了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還大肆進攻了東南亞等國,緬甸,印度,泰國,新加坡等國都被侵略。修建這條鐵路,就是為了與在緬甸日軍聯絡,促進在緬甸,印度的作戰計劃。為修建這條鐵路,日本大量征發勞工,用工資高,工期短,還可以帶家人一起來的條件哄騙勞工,一段時間后,效果不顯著,就開始在當地強征勞工。據統計,當時來自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的勞工總數超過18萬人。還有來自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以及印度的戰俘總計61811人參與了修建鐵路。
還有1.2萬日軍,800韓國士兵參與建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是監工和看守。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士兵對待戰俘比日本人更為殘暴,他們會讓戰俘在太陽下站著,盯著太陽,眼睛動一下就毆打他們。因為當時的韓國還是日本的殖民地,在軍隊里受到日本士兵的歧視,現在有了機會,就將自己的憤怒發泄在手無寸鐵的戰俘身上。
戰俘幸存者所作畫
緬泰鐵路是在日軍的壓迫下匆匆建成的,其工程量巨大,穿越數個國家,但日軍不給任何現代化施工設備,戰俘們只有錘子,鐵鍬和鏟子,整條鐵路就是人力手工建成。
當地的環境叢林茂密,氣候濕熱,瘴氣彌漫,深受蚊蟲帶來的疾病困擾。但是日本人完全不會提供藥物,戰俘能用的繃帶只有芭蕉葉,能用的藥品只有滾燙的熱水。大多士兵患有瘧疾、登革熱、痢疾、腳氣病和熱帶潰瘍,其中熱帶潰瘍最為嚴重,身上有一點小小的擦傷,不及時用藥品處理,就會發展成熱帶潰瘍,然后進一步擴散,腐蝕肌肉,留下發黑的腐肉,想要治療,需要將腐肉清理。如果找戰俘營里的醫生,他只會給你截肢,截肢自然就意味著離死亡不遠了,當時又沒有藥物可用,戰俘們就自己琢磨出一些“土辦法”。有人用滾燙的熱水將腐肉沖掉,這樣效果不明顯還可能燙傷。還有人把露天廁所爬滿的蛆蟲放在傷口上,讓蛆蟲吃掉腐肉。也有人站在溪流里,讓魚來吃掉腐肉。這些辦法雖都有效果但不夠顯著,還有一個效果最好,但也最痛苦的辦法,荷蘭戰俘里的兩名醫生,把咖啡勺前段磨尖,清理潰瘍時把腐肉直接挖出來,當時也并不存在麻醉劑,病人疼暈過去是時常發生。
熱帶潰瘍
吃飯方面則更為吝嗇,在每天高強度的勞作后,每天的食物只有夾雜著雨水,爬滿各種蠕蟲的白米飯和“清澈見底”的菜湯。可以正常工作的戰俘一天可以吃兩頓,對于生病的人,不僅沒有加餐,反而食物更少,日本人并沒有救人的打算。這樣的食物遠不夠每天干苦力活的戰俘們吃,他們開始狩獵身邊一切活物,狗,猴子,大蟒蛇都進了他們的肚子。時間久了,營地周圍已經沒有多少可以吃的,他們就冒著被殺的風險進日軍的廚房偷食物,被發現后,喪心病狂的日本人居然在廚房里埋起了地雷,他們自己記住路線,不明情況進來的戰俘就會被炸得血肉模糊。有戰俘觀察了日本人進出廚房的線路,暗暗記下,隨后把這條安全的路告訴了伙伴們。他說:“地雷沒有讓我們停止從日本人的廚房里偷東西,只是讓我們偷得更加小心了。”
1943年5月,面對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失利,日軍必須加快緬泰鐵路的建設,于是啟動了臭名昭著的“加速運動”。日軍開始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在俘虜后面喊著蹩腳的英文:“speed!speed!”。天一亮,日軍就會拿起刺刀沖進棚屋,把人趕出來,腿上有潰瘍傷口的人走得慢,他們就用槍托往傷口上砸,再就是毆打,受到日軍看守虐待的病員很少能活下來。戰俘們日出而作,日落也不能休息,一直到晚上十點多結束,通宵工作也是常態,工作一天回到營地也只有冰冷的飯團。“加速運動”讓戰俘們連續工作了133天,不分晝夜的勞累還伴有看守的毆打虐待,無數人倒在了工地和去往工地的路上。
1943年10月,緬泰鐵路完工。完工之后,來自世界各國的六萬多名戰俘死亡12621人,活下來的人五不存一。活下來的人也沒有自由,仍被轉運各地的戰俘營,遭受日軍罄竹難書的暴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