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確家教理念·普及科學養育知識
不知從何時開始
許多中小學生開始熱衷于網梗
“老師,報giao”
“完了,芭比Q了”
“雨女無瓜” “尊嘟假嘟”
“xswl” “2333”
“你個老六,我真服了”
老師家長聽不懂這些詞句
跟孩子交流起來一頭霧水
而一些“黑話爛梗”
也逐漸在孩子們中間流傳開來
01
如今的中小學生,在生活中都會熱衷于說些“網梗”。當有的孩子說出某個網絡流行詞的時候,立刻就會引發周圍孩子的反應,即便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網絡語言的意思,也絲毫不影響交流的興趣。
有老師表示,可能一開始班里只有很少的孩子講,但慢慢地大家覺得好玩,講某些話和梗的就多了。對于孩子們來講,這些網絡用語就像一種“社交貨幣”,它作為一種特定而又有共鳴的表達方式,可以讓自己與同伴之間建立社交關系。
調查發現,對于有的網梗,老師家長并不十分緊張。但對于貶義詞、拼音和漢字“混搭”、涉及人身攻擊侮辱等不規范的“黑話爛梗”,無論家校層面還是互聯網平臺都較為重視。有的爛梗毫無營養,內容空洞、語義歪曲,有的黑話隱晦表達,含沙射影、充滿惡趣,這些都會對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判斷力產生負面的影響↓↓
人身攻擊型
某藝人因一句歌詞被調侃“雞你太美”已經很多年,如今的中小學生,還是不分場合張口就來;而“菜就多練”“你這個老六”,乃至“黑子”“噴子”“渣男”“舔狗”“哈皮”,這些極具攻擊意味的詞,卻不分輕重成了一頂頂形容身邊人的“帽子”。“傘兵”,原本是光榮的兵種,竟也成了罵人諧音梗。
低俗色情型
誰能想到,某串數字是指成人影片?誰又能想到,一句古詩詞,也有色情的意蘊?更不用說已經被改變詞義的“喝茶”“XX媛”等爛梗了。這種網梗,萬物皆可低俗色情。
消遣痛苦型
前幾年,互聯網上突然流行“家暴妝”,甚至有少女跟風文案是“被家暴了,我可太酷了”;當年杭州殺妻案曝光后,很多人跟風調侃“化糞池警告”。他人痛苦的事情,卻被輕描淡寫拿來玩梗消遣娛樂。
破壞表達型
dddd、nsdd、awsl、xswl、kdl、nbcs……一些新聞話題評論中,冷不丁一個縮寫梗,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有一些詞匯,不同圈層已完全是相反意思——當成年人還在用“奧利給”表達給力的意思時,小學生們早就把它歸為排泄物了。類似的還有“翔”字乃至相關諧音成語,爛梗可謂毀字不倦。
02
反對“黑話爛梗”不是反對一切網梗,而是反對這類暗藏在青少年中的粗俗和無聊語言。不少孩子已經深受這些黑話爛梗的荼毒。
01
傳遞負面情緒
比如“杠精”一詞,在網絡上被注解為“抬杠成癮的一類群體”,這一群體通常不管別人說什么,先反駁了再說。這一熱詞,很容易被用來攻擊在生活、學習或工作中敢于提出批評意見的人,為他人錯誤地“貼標簽”。
還有常見的被扭曲原意的詞匯:“理中客”是指選擇性失明、詭辯的人,“口吐芬芳”是罵人,“睿智”是指別人能力差,“臥龍鳳雛”是說別人智商欠缺,行為搞笑。
02
蠶食規范用語
一些網絡熱梗刻意制造標新立異的字眼, 如“報giao”“泰褲辣”等被智能輸入法記錄,使得部分誤用在互聯網而加速傳播。一些自媒體語言表達過于追求“網感”,錯字連篇、亂改成語等現象時有出現,難免會干擾孩子對漢字的正確認識。
也有觀點指出,網絡熱梗看似你懂我懂的表達方式,實際上弱化了孩子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成為“文字失語”的一種表現。寫作文時,無意識地使用網絡用語,不習慣書面化表達;在各種梗的影響下,表達沒有邏輯,內容空洞而不自知;講話磕磕巴巴,表達不出正確的意思。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問卷網的一項調查顯示,76.5% 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表現為基本不會說詩句 、不會用復雜的修辭手法。
03
影響青少年發展
一些“大冤種”“栓Q”等類似的“網絡梗”不僅出現在試卷上,也會出現在學生的作文里、課間的對話中,有時候還會夾雜臟話。這些“網絡梗”有些來自爆火的短視頻,有些是游戲“術語”,它們原本屬于成人世界,卻幾乎沒有阻擋地進入孩子們的圈子。
有媒體調查顯示:超過83%的參與者表示,發現孩子在日常說話中使用網絡“爛梗”;有75%的參與者明確表示,對孩子說話使用“爛梗”的現象很反感,但似乎又“無計可施”,需要全社會加以警惕,共同應對。
03
一些黑話爛梗是如何在未成年人之中流行的?
互聯網時代下,電子化產品普及率走高,孩子高頻率、高時長接觸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同時,也與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強、追求融入“社交”有關。
在這些因素背后,黑話爛梗更與一些網站平臺的價值取向和“議題設置”相關。在部分網站平臺上,什么詞匯流行就把其設置為熱搜詞匯;什么梗有點擊量流量,就進一步加推其更多曝光流量;甚至,把某些博主個人編造的不妥詞匯和字句,在所謂榜單、首頁首屏等重點區域呈現……類似“把爛點當看點”的做法,無疑加劇了黑話爛梗的流行傳播。
為整治網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規范使用亂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和育人生態,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規范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聚焦部分網站平臺在熱搜榜單、首頁首屏、發現精選等重點環節呈現的語言文字不規范、不文明現象,重點整治歪曲音、形、義,編造網絡黑話爛梗,濫用隱晦表達等突出問題。
專項行動要求,各地網信、教育部門要強化協同聯動,形成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導合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聚焦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護,暢通舉報渠道,集中清理不規范、不文明網絡語言文字相關信息,嚴格落實整治任務。鼓勵各地結合工作實際,加強語言文字相關法律法規科普宣傳,倡導文明用語用字,營造全社會重視和參與的良好氛圍。
治理網絡黑話爛梗,有賴于相關部門的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行動,更呼喚網站平臺自身的價值選擇——少些流量沖動,多些主動自覺。把住網絡平臺這一關,能大幅擠壓黑話爛梗的流行空間,降低傳播速率。
網站平臺的積極主動作為之外,教育部門、家校層面也應強化對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科普和倡導。堅決掃除黑話爛梗,歡迎有新意、有意義的“話”和“梗”流行,有利于網絡空間的風清氣朗,更有利于每一個個體的真誠交流、真情交融。
對于滿嘴“網梗”的孩子
我們雖不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但也應該更謹慎一些、更敏感一些
特別是面對“黑話爛梗”的時候
更加不能只靠等著它們被自然淘汰
應該積極干預、主動引導
避免這些“黑話爛梗”
侵占和干擾了孩子們的規范表達
聲明
本文來源于首都教育。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CHEN°
責任編輯:林美妮
歡迎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sdetvnm@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