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確家教理念·普及科學養育知識
9-11月為手足口病發生的高峰,手足口病顧名思義是感染后在患者手、足、口腔甚至面部、四肢等部位出現皰疹或者皮疹的疾病。
學校和幼兒園等人群密集場所更容易交叉感染,因此孩子們在秋季更需要特別注意預防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造成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傳染性較強,為自限性疾病,5歲以下的兒童更容易中招。
一般來說,北方地區的手足口病流行高峰為1個夏季高峰(4月~7月);而南方地區的流行高峰有2個:除了夏季高峰以外,還有秋冬季流行高峰(9月~11月)。所以在秋季,我們仍然需要重點關注和預防手足口病的流行。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型別眾多,感染一種腸道病毒并不能保護小朋友抵御其他型別感染,因此容易發生再次感染。
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癥狀
手足口病起病急,潛伏期一般為2~10天,平均為3~5天,感染后會出現發熱,手、足和臀部出疹,口腔黏膜或咽峽部出現散在皰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腹瀉等癥狀。部分病例皮疹不典型。極少數患者感染后出現神經系統或循環系統損傷的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頭痛、眼球震顫或上翻、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發涼等,病情進展迅速,可致死亡。
手足口病怎么傳播
手足口病是糞口途徑傳播,主要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接觸過患病兒童或者使用過受污染的物品(毛巾、水杯、玩具、餐具、衣物等)、與患病兒童近距離交談、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等途徑均可能感染。
相比起成年人,兒童抵抗力相對較弱,尤其是在幼兒園、學校等場所,小朋友們共同生活,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托幼機構和學校更應做好手足口的預防工作。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對于手足口病我們的原則是控制傳染源(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進行必要的消毒工作),保護易感人群(避免易感者與患者接觸、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1. EV-A71疫苗接種,這是預防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最有效保護辦法。
2.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室內常通風,降低患病可能性。
3. 可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或者高溫煮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滅活病毒。
4. 盡量少去人員密集地方,避免交叉感染,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5. 如果已經有手足口病癥狀,要及時就醫,勤洗手、戴口罩、盡量少接觸其他人,避免相互傳染。
孩子發生手足口病
家長要做到這四點
該病多在一周內痊愈,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一般給予對癥治療,非重癥病例并不需要輸液或是住院治療,重癥病例需要住院支持治療。
當孩子發生手足口病時,家長切勿驚慌失措,主要做好以下四點:
1. 患兒居家隔離,及時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做好口腔護理,進食前后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物為宜。
3. 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避免抓破皮疹引起繼發皮膚感染,可以剪短孩子的指甲。
4. 觀察病情變化,3歲以下的患兒尤其需要注意,有反復驚跳(睡覺時被嚇醒的感覺)、驚厥、嗜睡(超過平時睡眠時間2小時以上)的重癥孩子盡早就醫。
聲明
本文來源于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健康中國。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CHEN°
責任編輯:林美妮
歡迎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sdetvnm@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