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于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備注引用于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1959年 鄭祖德攝
一個綠化山區的冬季造林運動,已在黔東南首府凱里開始。有來自7個里的2萬多名社員在進行綠化工作。
1959年 田建之攝
同上
新城凱里自1956年被定為自治州的首府后,經過2年多來建設,已經完全改變了原來的面貌。正在建立一座年產9萬噸的鋼鐵廠和年產3萬噸的造紙廠。新建的機械廠、交通修配廠和軟木廠都已建成投入生產。
侯明德攝
1958年9月,黔桂鐵路都(勻)貴(陽)段通車到凱里縣谷硐,從此苗家的山村變得熱鬧非凡。谷硐火車站成了自治州的一個糧食、木材集散地,各種土特產都要從這里轉運至省內外。
肖緒珊攝
姑娘們忙著打扮赴盛會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兩萬多苗族人民1959年6月30日歡度了公社化后的第一個龍船節。
1959年 鄭祖德攝
黃平縣施秉人民公社,利用?陽河大力發展水路運輸。公社牛馬車運輸隊把全社三十七個物資集散點的物資運到?陽河邊,然后,船運隊把這些物資運往省內外各地。
1959年
雷山縣商業局的流動售貨組將貨物送到了當地山區。
凱里人民公社社長頤正先(前右)和掛丁生產管理區黨總支書記熊正明正在田間檢查 陳維祖攝
公社有12000畝生產蔬菜基地,除供給社員們吃菜外,還大量地支援城市
凱里縣凱里人民公社人口共有46000多人,其中苗族人口占80%以上。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發展農林副牧漁各項生產,各族人民生活愈來愈美好。
錦屏縣三江公社榨油廠工人正在翻曬桐子 1959年 鄭祖德攝
錦屏縣林化工廠的工人在用土法制烤膠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在小秋收運動中向荒山野地奪取了大量山珍野寶,已收獲的各種野生植物達21億斤。各地還辦起了許多加工廠,利用野生植物制造出大量的產品。
1959年 王翼南攝
貴州省年產12000噸紙的凱里造紙廠正在加速建設。
田建之攝
凱里機械廠鍛工車間67歲的老師傅李文富,從他16歲學徒算起,到現在已有51年的工齡。早該退休的他,為了支援民族地區的工業建設,1958年4月又來到了凱里機械廠的鍛工車間。
1959年 田建之攝
鎮遠縣郵電局青年報務員黎啟德,是一位轉業軍人。在大搞技術革新運動中,他利用一臺已經報廢的單工莫爾斯電報機,僅花了很少的器材費,改制成雙工波紋收報機,為國家節約了財富。
陸宗吉 1959年 鄭祖德攝
陸宗吉給林業學校的學生們講課
56歲的陸宗吉,住在錦屏縣,培育杉樹已有40年的歷史,是全國著名的快速育杉紅旗手。
學生們正在開辟的實驗苗圃中勞動 1959年 鄭祖德攝
林化專業的學生正在錦屏林化工廠進行烤膠純度化驗的實習
位于錦屏林區的貴州省林業學校是在1959年2月,為了更好使教學更能密切結合生產,從貴陽遷到錦屏縣林區的。有全國各地學生690多名。
1959年 鄭祖德攝
錦屏縣三江人民公社大同管理區的侗族姑娘石妹英,每晚收工回家都教媽媽識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