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美國華爾街時代傳媒消息 日前,美國華爾街新聞社副社長,紐約直播間特邀首席主持人、著名國際主持人王國權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會見了正在進行申根之旅的《蘇東坡大傳》作者,著名學者、作家劉傳銘先生,以下為劉先生《申根快遞》系列美文。
作者簡介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劉傳銘 著名學者、作家原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史教授、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端智庫專家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神話研究院特聘專家,深圳大學特聘教授、饒宗頤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專家,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法國法中聯誼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南社文史館館長。《蘇東坡大傳》、《又見繁華:蘇州傳》作者。
- 申根快遞之九
劉傳銘
布拉格讓我知道了天堂不是神話。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千塔之城”布拉格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已評定的,全世界唯一一座整個城市作為人類文化遺產保護的布拉格絕非浪得虛名。十八座十四世紀后陸續建成的大橋橫臥在波光粼粼的伏爾塔瓦河上;數不清教堂和古建尖頂豎插在城市天空;數不清的文藝復興以降、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筑,緊湊而又精致地組合成一個渾然天成的街巷格局,完美地詮釋和展示了千年以來文明發展的軌跡。“千塔之城”是布拉格贏得的贊美。數百年來,沒來時布拉格是人們灼熱向往之城;離開后布拉格又變成了他們夢縈魂牽之地。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波光粼粼的伏爾塔瓦河
皇家酒店雖標有四顆星,然以中國旅游業的標準看,它是又舊又小又土氣又捷克,座落在老城中心的優越地位還是讓我選擇了它。第二天清晨,推窗即見泰恩教堂美麗雙塔矗立在不遠處,伴著飄來的教堂鐘聲在招手,我迫不及待地走向老城廣場,翻開從胡斯雕塑開始的布拉格城市長卷的閱讀。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捷克風的酒店電梯
楊·胡斯是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一位哲學家、改革家和愛國者,1415年他因堅持宗教改革而被異國控制的康斯坦茨教長會議決定處以火刑。胡斯是一位偉大的殉道者。比胡斯稍晚的哥白尼發明“日心說”后,也被當時政教視為異端邪說。哥白尼一生蹉跎雖然沒有遭受極刑,但后來他的追隨者科學家布魯諾卻難逃厄運,于1600年在羅馬的鮮花廣場被燒死。當時人們不會想到,這些愚昧邪惡的酷刑火焰最終都成了照亮城市和時代的文明之光。捷克人把先賢雕像放在城市中心廣場,不僅僅是紀念更是要表達:愛真理(實),說真理(實),守衛真理(實)(胡斯語)的信念。設立胡斯銅像是為布拉格立魂。這是那些君士坦丁、彼得大帝、秦皇漢武的帝王像城雕無法比肩的功業。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布拉格老城廣場上胡斯雕像,背后是泰恩教堂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巨大而精美的天文鐘
胡斯雕像可能會被遺漏,但與它相距百米的天文鐘一定不會遺漏。老市政廳的南墻上被兩個巨大的精美鐘盤所覆蓋,這座建于1410年的天文鐘是根據地心說原理設計的。上面的鐘一年走時一周,下面的鐘一天繞一圈。每天中午12點,十二尊耶穌門徒人像會從鐘后轉出依次現身,六個向左,六個向右……雞鳴響起,鐘聲響起,這是布拉格旅游一處保留節目。游人烏泱烏泱地擠在鐘前看“西洋景”轉動,大鐘抑揚頓挫地敲擊出布拉格節奏。悠揚鐘聲數百年不間斷宣敘著時間永恒和一個工業王國的底氣。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布拉格街巷格局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布拉格城老廣場上的古典馬車
布拉格城市格局精致而緊湊。作為捷克首都,五百平方公里土地和不足兩百萬城市人口規模正是一種理想搭配之宜居體量。老城廣場對此體現的最為充分。天文鐘左為廣場,右為老市政廳大樓,面對繁華商業街,背后更是大有乾坤的克萊門特學院和捷克國家圖書館建筑群。克萊門特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紀,十六世紀改為教會學院。學院有天文臺和二萬多平米空間的世界最大大學圖書館(即今天的捷克國家圖書館)。九百年校史今天依然生機勃勃,可謂世界第一大學。恰逢克萊門特學院小教堂(鏡子教堂)晚上有一場弦樂協奏音樂會,節目單上有巴赫、貝多芬、莫扎特、門德爾松、維瓦爾第系列經典作品。布拉格之行怎可沒有音樂?天賜良緣,更是不可錯過。這是一場標準的古典學院派室內音樂會。一架管風琴,一組弦樂手和一男一女歌唱家。音樂會器樂和聲樂交替進行,氣氛從容不迫或者可以說不溫不火。在流行電聲音樂、廣場音樂、嘻哈音樂、重金屬音樂流行泛濫的時代,能在近千年的華美洗禮堂聽一次純粹、干凈、柔美的古典浪漫音樂會,盡管是似懂非懂,亦屬人生難得的體驗和享受。布拉格是誕生過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的音樂之都。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更令各國音樂人聚焦,人們像依戀伏爾塔瓦河一樣依戀音樂。夜空下,伏爾塔瓦河大橋的剪影下,沿岸是一串串閃灼的燈光,那里是各式風味的水上餐廳,我準備去覓一家正宗捷克餐廳來品味這飽滿幸福的布拉格一天。魯道夫音樂廳前的廣場是通往河邊的必經之道。魯道夫音樂廳名聲大、體量大,但它那德國風格建筑嚴肅單調、略帶僵硬的外立面一直有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故白天幾次經過也沒能引起我的關注。此刻月光下,當我走近音樂廳前草地上矗立的德沃夏克雕像時,不禁停下了腳步,我突然意識到魯道夫音樂廳的豐富和復雜,沉默與內斂,簡約不簡單。這可是“布拉格之春”音樂節的主會場,傳播著捷克人的溫暖與幸福,光榮與夢想;同時又是1968年那個比冬天還要寒冷的“布拉格之春”政治事件的旁觀者和捷克共和國改革夢想在蘇聯人的槍口下灰飛煙滅的歷史見證人。如此跌宕起伏的命運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解讀呢?難道是德沃夏克旅美時創作的交響樂《自新大陸》中就有的隱喻,還是另一位布拉格人、米蘭·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一書已存寄了答案。我們無法識別和說出“表面上清晰明了的慌言,暗地里晦澀難懂的真相”,便只能理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克萊門特學院圖書館一角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克萊門特學院內的鏡子教堂,莫扎特曾在此演奏管風琴。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鏡子教堂庭院莫扎特雕像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魯道夫音樂廳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逆光中的德沃夏克雕像
河岸邊傳來了斯美塔那第一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活》……
THE END
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供參考。
作者 | 劉傳銘
審核 | 楊佳黎
編輯 | Samantha
《蘇東坡大傳》作者劉傳銘:申根快遞之九
奇趣研究奇叔
原創2023年4月25日 15時00分
日本的啃老族有多奇葩?他們寧愿餓死,也堅決不出家門
05:34
449
8491
宋溫暖說
原創2023年4月25日 16時39分 ·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15:31
99
1萬
曉涵哥來了
原創2023年5月2日 14時19分 · 2022百大人氣創作者
二戰德國原子彈計劃,如果德國研制出原子彈,結局會有什么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