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留言墻上,有人問怎么不講講沙白事件,當天正好是沙白走的日子
我說這事讓我感覺很悲傷,不想寫……
國慶歸來后,我媽就不時給我發沙白的視頻
一開始沒注意(老人易孤獨,總愛給子女和家庭群轉各種網上看到的亂七八雜東西),后來被這位同齡上海女士的三觀和勇氣震驚了
隨著沙白離世,這兩天事件出圈發酵,沙白最后兩個視頻都有10W+點贊轉發
越出圈,爭議越大,由于她的言論和做法太過前衛,持批評否定觀點的明顯居多
為避免進一步發酵,現在她的號已被清空……
生死觀是最根本的三觀,沒有是非對錯,成年人三觀幾乎不可改變,我也無意給成年人說教,顯得很楊子
但昨天去我媽家吃飯,正好聊起這事,兒子很好奇,就在飯桌上展開祖孫三代探討
有了的經驗,我發現從子女教育角度分享觀點較易為父母接受,今天再試試
還是那句話,以下分享壓根沒想改變任何人三觀,別自作多情,對號入座,我只是在啟發和引導我兒子,我怎么教育兒子,沒人管得著吧?
先說個背景,我和兒子日常沒大沒小,除了性和中國特色當代政治問題暫時只能打馬虎眼,其他不管多敏感,只要他感興趣,我都會深入淺出分享并引導自主思考
比如我會問假如爸媽離婚,只能二選一,你想跟誰過?
這牽涉到他自己、媽媽、爸爸三方利益取舍,如何在你這形成相對最優解
還有大部分國人無比忌諱的生死問題,我也會坦然探討,不管假設我英年早逝,還是假設他自己夭折——很多人覺得嘴巴有“毒”,怎么說這些觸霉頭的話,得呸呸呸敲木頭,但他都能和我理性探討了
早在8年前,我就寫過一篇我死后的遺產規劃問題——,兒子長期受我熏陶,這是我能和他探討生死問題的認知前提
為方便大家理解,以下對話做過合理化改編——
媽:沙白昨天走了,最后那個視頻你看了伐?真作孽……
兒:啊?沙白是誰?
力:有個上海小姐姐,今年43歲,20歲時得了紅斑狼瘡,幾年前病情加重,就想結束生命,昨天剛離世
兒:紅斑狼瘡?
力:這是一種可以先天遺傳,并在后天可能因勞累、曬天陽、藥物刺激等原因突然發作的慢性病,大多出現在年輕女性身上,因為面頰和頸部容易出現蝶形紅斑,看上去被狼咬過的傷口,就叫紅斑狼瘡
爸爸小時候看過一本網絡小說叫《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還寫過書評,里面女主角叫輕舞飛揚,也得了紅斑狼瘡,最后死了
兒:所以紅斑狼瘡治不好咯?
力:這病和我之前給你說過的艾滋病有點像,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了,本身不致命,但沒法根治,會反復發作,導致身體其他器官出現問題,沙白小姐姐就是和紅斑狼瘡勇敢斗爭20多年后,突然病情加重,出現腎衰竭,需要做透析
兒:“偷襲”?“偷襲”什么?
媽:還記得恩奶(奶奶)和你說過,阿爺(爺爺)以前開過差頭(出租車)嗎?
兒:嗯
媽:開差頭的時候,有段時間阿爺每周二四六都要接送一個病人去六院做血透
力:就像拉屎拉尿,都是把體內廢物排出去,血液也要排毒,主要靠腎臟,但腎壞了,沒法排,人就會死,但現在有儀器,可以把體內的血抽出來,放到血液透析機里清洗,就像凈水機一樣,把洗干凈的血再輸回體內,從而代替腎臟的排毒功能,讓人活下去
兒:那就是能治好咯?
力:不,血透只能維持生命,真要治好,得恢復腎功能,那就得換腎,但換腎也不是你想換就能換,得找到匹配的腎
但換腎也有問題,一是得有合適的腎源,一般是基因接近的近親,這樣別人器官裝你身上才不容易發生排斥現象,二是人家得愿意捐,三是不一定能成功,就算當下成功了,后續也要持續服藥,抑制排斥現象,能用多久也沒一定,四是費用比較貴,窮人可能負擔不起
兒:那她找不到能換的腎嗎?
力:她說她親戚不愿捐腎,這也可以理解,雖然人有兩個腎,摘掉一個也還能活下去,但對健康多少有影響,人家有顧慮也正常
兒:那她還可以投……投什么來著?
力:透析,對,透析也能維持生命,但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你想想,假如你每隔一天就要去醫院透析一次,把你的血全抽出來再放回去,血壓一會兒高一會兒低,血壓很低時,人感覺非常難過,像要死過去一樣,透完后臉色慘白,得好一會兒才能恢復……
為了活命,這樣的治療沒有盡頭,得一輩子持續下去,甚至連水都不能多喝,無論你上學還是以后工作,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更別說出國旅游,你連去蘇州旅游都難,這種日子,你會覺得開心嗎?
兒:不開心
力:問題是,因為不開心,你就會選擇去死嗎?
兒:額……這我得想想
力:你不想過很痛苦的日子,但也不想死對不對?
兒:嗯
力:所以真正的問題是:相對于活著持續帶來的痛苦,你對死亡的痛苦和恐懼是更大還是更小?
兒:額……我不知道……
力:這問題你回答不了,我也回答不了,因為我們眼下生活都沒那么痛苦,等被病痛折磨到想死的心都有了,才會去認真權衡取舍
但我們可以觀察別人是怎么做的,比如同樣身患尿毒癥(腎衰竭晚期),多少人是像沙白那樣,如果按照醫囑,明明可以活下去,不管3年、5年還是多少年,不至于馬上會死的情況下,依然選擇自我了斷,又有多少人再苦再累也要堅持治療,不到生命最后一刻絕不放棄?
兒:我不知道……
媽:肯定想活下去的更多啊,誰不怕死呢?XX、XX(我家兩位尿毒癥去世的遠房親戚)都是一直熬到最后沒辦法才走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好死不如賴活”,只要還有一口氣,能活下去就不會輕易去死
力:恩奶說的沒錯,就是因為沙白這種做法很少見,才會上熱搜,被大家拿來討論
像沙白這樣,死之前還去瑞士旅游,吃頂級美味,看頂級美景,買好看的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最后打一針就睡過去了,這叫“好死”,但還不如雖然痛苦卻依然頑強活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選擇“好死”被視為軟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賴活則被認為意志堅強,你知道為什么嗎?
兒:不知道
力:因為歷史上各種天災人禍層出不窮,那些選擇自己“好死”,并把這種價值觀傳遞給子孫的人,基本都絕后了,就像沙白一樣,她20歲知道自己得了紅斑狼瘡,怕這個隱性基因傳給后代,給后代帶來傷害,選擇不要孩子,那他們家就絕種了
再比如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然很有骨氣,值得敬佩,但最后還是被忽必烈殺了呀,在蒙古人鐵血統治下,忠于宋朝不愿做亡國奴而反抗的都被殺了,能活下來并把基因傳下去的是哪些漢人?
是順從茍活的軟骨頭,我們今天大多數漢人的祖先,就是這些軟腳蟹,所以“好死不如賴活”聽起來很慫,但從基因傳承角度看,卻最管用
但人活著,就是為了生孩子,讓基因不斷傳下去嗎?
兒:不知道……
力:那你活著是為了什么?
兒:開心!
力:那你以后想生孩子嗎?
兒:不想……
力:為什么不想?
兒:額……我也不知道……可能……就覺得帶孩子很煩吧
力:也就是說,相比讓基因能傳下去,對你來說,減少生活中的麻煩和負擔,讓自己活得更開心,是更值得追求的生活目標,對不對?
兒:當然啊
力:這就是傳統價值觀和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差異,在人類漫長的農業時代,老百姓能頓頓吃飽就謝天謝地了,也沒啥娛樂活動,晚上黑燈瞎火,吃飽了能干嘛呢?使勁造人唄
所以相比生存質量,他們更在意生存長度,能活得越長,生越多孩子,最后活到七老八十,子孫滿堂,含飴弄孫,這就是最令人羨慕的幸福人生
但現在是科技昌盛的時代,吃飽飯對國人來說早不成問題了,更多人不滿足于吃飽穿暖活下去,更想要有品質的生活,對痛苦的承受力就大幅下降了
還記得去大涼山和肯尼亞的場景嗎?你連蹲在很多蒼蠅叮臉上也毫無反應的馬賽馬拉小朋友邊上合張影都一臉嫌棄,想擺個pose趕緊閃人,如果讓你一輩子住馬賽馬拉,你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
兒:啊……不要啊……
力:你的經濟條件越好,看過的世界越大,對自由的追求越強烈,堅信人生應是一場美好的旅行,你對苦難的承受力就越低
沙白就是這樣,她只想過有品質的,美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她比爸爸還厲害,一年能去10個國家旅行,不想只為活命,就承受無窮無盡的透析痛苦,還哪兒都去不了,有個視頻里,她被扎針就痛得哇哇大叫,所以依照她自己的價值觀,選擇有尊嚴的提前結束生命,你能理解嗎?
兒:嗯
力:但很多人不認同,因為中國人不用擔心吃不飽飯還不到30年,很多40歲以上的城里人,30歲以上的農村人,兒時還有餓肚子的記憶,觀念還停留在農業文明時代,信奉好死不如賴活,恩奶你是不是就這么想?
媽:那總歸是的咯,插隊的時候沒東西吃,什么菜都沒,光吃咸井水泡飯,那么苦的日子都熬過來了,現在日子好了,更要珍惜呀
力:我能理解沙白,但我想象過,如果我到了那般處境,我大概率還是沒勇氣像她那樣從容赴死,開口蘇格拉底閉口維特根斯坦,我也不是沒讀過,但我做不到,你知道為什么嗎?
兒:不知道
媽:因為你還小,你爸舍不得你呀
力:原因有很多,比如我還沒實現環游世界夢想,以及更大的還不方便說的夢想,恩奶說的也沒錯,我還想陪伴你,看著你慢慢長大,做出一點我意想不到的成績,成為讓爸爸驕傲的男子漢
沙白沒孩子,就沒這份牽掛,假如有孩子,可能會放不下,不會那么容易下決心吧
媽:話也不能這么說,沒孩子還有老爸呀,你看她爸多可憐啊,到最后還問她“你再多陪我一年好不好”……白發人送黑發人,作孽啊……
力:恩奶說的是另一個問題,傳統價值觀認為選擇“好死”不僅軟弱,還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需要負什么責?
媽:贍養父母和撫養子女的責任
力:對,沙白選擇不婚不育,古代這叫“大逆不道”,現在雖然爭議還是很大,但這是人家私事,我們應該尊重,問題是你上面還有七十多歲的老父,人家生你養你,舍不得你走,現在你不管不顧,還讓他陪你去瑞士,幫你拍視頻,目送你去死,是不是太自私太殘忍了?這也是現在很多人對沙白最大的批評,你覺得呢?
兒:我覺得她實在想死,就可以去死啊,這是她的自由,別人管不著啊!
力:這又牽涉到傳統價值觀和現代社會價值觀的沖突
古代沒社保沒退休工資,只能養兒防老,把生孩子當成一種交易,我把你拉扯大,你管我養老
要注意的是,古代重男輕女,只有兒子有繼承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父母收的彩禮本質就是賣女兒的錢,女兒一旦嫁人就是婆家一份子,既沒有繼承權,也不用你來為我養老送終,甚至都沒資格來給我送終,必須是兒子,現在這種觀念也因為女權崛起受到劇烈沖擊
兒:啥叫女權?
力:女性平權,這是另一個話題,我們以后再說
說回正題,如果兒子長大對父母不好怎么辦?所有人都會戳他脊梁骨,因為你破壞了最重要的社會公約,這個公約叫“孝順”
孝的本意是奉養父母,給他們養老送終,順的本意是順從父母,不擅作主張,惹父母不高興,問題來了,子女天然有孝順父母的義務嗎?
媽:父母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你還不孝順,那良心不被狗吃了?
力:“孝順”在古代是一種等價交換,但現在這種交換早不成立了
一是父母有醫保和養老金,不一定要靠孩子給自己養老
二是古代養娃管飽就行,現在教育投入嚇死人,就業又那么困難,別說孩子以后的回報根本不可能把那么多年教育投入連本帶利還回來,搞不好還要啃老,結婚買房生娃還要你繼續掏錢出力,一輩子給他做牛做馬,這算哪門子公平買賣?
媽:所以現在不要孩子的丁克越來越多了
力:對啊,這筆賬怎么算都是虧本買賣,那為啥還要生孩子呢?因為想獲得生兒養女的人生體驗啊,你的發點是自己的喜好,根本沒問過孩子想不想來走一遭
我要么是你的養老投資(類似房子保險養老金),要么是你的玩具(類似貓貓狗狗),未經允許就把我帶來人世間,把我養大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可見我沒有對你“孝”的天然責任,更沒有啥事都要“順”著你的義務,因為我是獨立個體,有自由意志,不是你的私產
兒:對!
力:既然恩奶對我沒有恩,我沒有孝順恩奶的義務,那我為什么要對恩奶那么好,給她買衣服包包,帶她到處旅游呢?
兒:額……不知道
力:因為愛
從小到大,我感受到了恩奶對我傾注的無限的愛,人心肉長的,誰真心對我好,我就愿意對誰好,就算我是恩奶垃圾桶里撿來的,我也一樣愛她
但我愛恩奶,是不是就該什么事都順著她,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樂意呢?
兒:不應該
力:對,愛不等于順從,順從是高位者對低位者的強制性要求,就像皇帝對太監,主人對仆人,但愛是自發地、非強制的、非排他的,一個人可以愛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愛著,還記得我和你說過,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是誰嗎?
兒:你說是我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怎么可能再去愛別人呢?
力:接著呢?
兒:第二名是上帝,因為祂無條件愛所有人,第三名是媽媽,第四名是你,你說“親自生”和“親生”的還是不一樣,恩奶、阿公、阿婆并列第五
力:反過來,這個世界上,你最愛的人應該是誰?
兒:我自己
力:所以你首先應該為誰而活?
兒:為自己!
力:完全正確,你不欠爸爸的,也不欠媽媽的,你是個獨立的人,應該獨立思考,把生命價值建立在自我認知之上,而不是別人對你的要求和評價上,如果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同贊譽,自然更好不過,但這不是最要緊的
先要考慮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再考慮你身上背負的責任
首先是為人父母、配偶、子女的責任,其次是工作上的責任,還有余力就要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作更多貢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順序不能錯
沙白在生死問題上,優先考慮自己的訴求,而非她爸的心意,這的確是自私的行為,但又有什么錯呢?還記得我說過“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個梗嗎?
兒:你說世界上不存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因為只要世界上還有餓肚子的人,他就要讓別人先吃,那他永遠都沒機會吃飯,早餓死了
力:對,人活著就得吃飯,吃飯就是自私的行為,這是自私的基因決定的,我們應該努力做一個道德高尚,關愛他人的人,但不能因為自私就感到羞愧
媽:好了,你少說點,菜都涼了,快吃快吃
力:恩奶,你以前說過,最幸福的死法是哪種?
媽:就是睡覺的時候,不知不覺走了,沒什么痛苦,也不會拖累子女
你外公外婆當年都算有福氣,外婆腦淤血,一下就昏倒了,搶救兩天沒醒就走了,外公心臟病突發,晚上睡睡覺走了,你爸可憐,開了兩刀,拖了半年,最后只能打營養液,瘦得皮包骨頭,一點點熬死的
力:其實也還好,因為后來他在ICU一直昏迷,自己也不知道
中國目前疾病致死最多的是心腦血管疾病,其次是各種癌癥,后面還有尿毒癥、阿爾茨海默癥、中風,我倒覺得后面那些更痛苦
相比血透不能到處旅行,中風更可怕,整天躺床上不能動,甚至話都說不出,那才叫生不如死
媽:是啊,以前你外婆一直說,她這么要干凈的人,最怕癱床上說不出話,搞得床上都是屎啊尿啊,這真叫作孽了……
力:還有阿爾茨海默也很可怕,最后連自己是誰都不認識,對我來說,這樣的生命沒有繼續的價值了
于其讓人如此痛苦地活著,不如允許有尊嚴地死去,這就是euthanasia的價值,但為什么沙白非要跑瑞士去呢?
兒:因為……我們這沒有?
力:對,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目前只有十多個國家(其中美國、澳大利亞只有部分州)允許,你想想這是為什么?
兒:額……不知道
力:阻力主要有二,一是道德風險,比如我們國家就擔心這個,人死不能復生,萬一審核機制有漏洞,明明還不想死的人,會不會以這個名義合法弄死?比如沒良心的子女巴望著重病的父母早點死呢?
兒:額……好像……的確有這個可能
力:二是西方更常見的,宗教上的阻力,保守人士認為自殺也是殺人,而殺人犯了上帝頒布的十誡,會下地獄,所以絕不能開這口子,問題是,自殺真會下地獄嗎?
兒:會嗎?
力:我也不知道,有人還說墮胎也是謀殺,這在圣經上也沒明確出處,神學上,很多推論能推導出自殺也會下地獄,但又有很多推論能推導出自殺也不會下地獄
比如耶穌死前對掛隔壁架子上真心懺悔信他的強盜說“今天你要同我在樂園里了”,意思是不管生前犯了多少罪,死前那一刻信我也OK?
不同教派/教會出于不同理解/目的,會有不同解釋,但最重要的是以這種宗教理由反對合法化,有違信仰自由原則——你怕下地獄你別做就是了,但別人不信為啥也不讓別人做?
兒:有道理!
力:還記得討論開始時的母題嗎?
相對于活著持續帶來的痛苦,你對死亡的痛苦和恐懼是更大還是更小?
上面討論的不管透析還是癱瘓,都是生的痛苦,而euthanasia則是減緩死的痛苦——有人想死卻不敢,只因怕疼——不管跳樓上吊還是割腕,都很痛啊,更別說淹死和燒死之前,得經歷長時間痛苦
但痛苦可以量化,無非不同人承受力有差,死亡真正可怕的,是未知所帶來的恐懼
沙白在視頻里也承認,研究半天,她認為世界是唯心的可能性遠比唯物大得多,否則很難解釋量子力學的神奇發現,即我們的主觀觀測對客觀事物會產生重大影響,而非經典物理學堅信的客觀物質實在不隨主觀意志轉變
但她沒有宗教信仰,在唯心這件事上缺乏理論依托,為了內心邏輯自洽,她說選擇在死亡這件事上相信唯物,這就不用擔心死后會下地獄或輪回到餓鬼道啥的,而且生前是無限的空,死后也是無限的空,生命只是一段游戲旅程,這樣在邏輯上就能形成對稱
但覺得世界應該是唯心的,自己卻還是相信唯物,這本身不就矛盾嗎?
兒:額……沒聽懂你在說啥……
力:這段聽不懂很正常,能聽到這里,你已經比你同學厲害多了,現在你有什么感想嗎?
兒:爸爸,我覺得人生好像也不是很長,我們每過一天都更接近死亡,假如我們知道自己哪天會死,現在不就開始死亡倒計時了?
(聽到兒子自發說出這段,我簡直幸福到飛起,恨不能狠狠打他肉肉的屁股,高呼兒子你悟性太高了)
力:上海現在人均預期壽命男81女85,到你老了,科技更進步,不出意外,活到90歲應該沒問題,90*365=32850,你一生一共才3萬多天,現在已經9歲,剩下只有2萬多天,爸爸40歲,只剩1萬多天,恩奶70歲,只剩幾千天!
兒:聽你這么一說,好像是挺短的
力:我們每周來恩奶家吃幾次飯?
兒:兩次
力:一年就是104次,有時周末一起吃飯,算110次吧,但你放假還會去旅游,不旅游寒暑假也會回外婆家,算下來一年真正能看到恩奶也就80來次,假如恩奶也能活到90歲,還有20年,你這輩子最多也只能見恩奶1600次
還有,你以后會留學,那一年可能也就只能見恩奶幾次,真正能和恩奶經常相處的時間,也就這些年的四五百次,很多嗎?
兒:不多
力:所以是不是應該更珍惜和恩奶在一起的時光,別老在恩奶家看電視,要多陪恩奶說說話呢?
兒:嗯
聽到這里,恩奶吧唧吧唧的嘴巴終于笑開了花——好家伙,你這飯桌教育可沿銀河系邊緣繞了一大圈啊~
最后我想說,現在輿論對沙白評價有點兩極分化
要么說她離經叛道(支持XX、XX合法化),自私(不顧父親感受)愚蠢(不遵醫囑,自己作死),要么說她給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死亡教育課
我覺得,都有點過
沙白只是一個天資聰慧,獨立自主,事業有成,思想西化(現代化)、心口合一的真性情姑娘,她既不care反對者對她的種種指責,也沒想給誰上課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她只是遵循內心,臨走之前,想給世界留下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和最真實的想法
我對死亡的啟蒙認知來自《相約星期二》里的莫里教授和《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記〉》里的陸幼青
但如今我不認為世上有誰有資格寫本書或發點視頻,對別人進行死亡教育
因為每個人臨死前對生命的感悟都是他個人有限生命的總結,他對于世界、人性、家庭、財富、愛情、衰老、死亡……等核心議題的思考,都不是絕對真理
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聆聽,聽完之后,思忖片刻,繼續上路,追尋自己的答案
最后,想到兩句歌詞
一句送給沙白——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這是對她43年人生最濃縮的提煉
一句送給各位——
把每天當成是末日來相愛,一分一秒都美到淚水掉下來
希望我們都能活得 勇敢而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