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三年級現象”嗎?
很多一二年級時成績不錯的孩子,到了三年級都會出現學習吃力,成績大幅下滑的現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從三年級開始,課程難度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不再像一二年級,只靠超前學習和死記硬背就能輕松應付。
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到了三年級一定要趕緊轉變,不然孩子會越學越吃力,甚至從此掉入差生的行列。
作為家長,孩子到了三年級,我們該如何輔導他的作業和學習呢?
小樣媽曾就這個問題咨詢過好幾位資深的小學老師,現在把他們的回答總結為3點。
只要能做好這3點,孩子就能邁過三年級的坎,穩扎穩打地取得進步。一定要認真看到最后哦。
三年級開始,隨著作業量的大幅增加,很多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問題慢慢暴露出來。
對此,咱們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不盡早幫孩子糾正,往后熬夜寫作業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具體怎樣糾正呢?
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計時器,每天放學后,先對照作業本,陪孩子規劃好每項作業的完成時間。
比如語文有抄寫和作業本兩項,抄寫需要20分鐘,從5:00寫到5:20;作業本需要30分鐘,從5:25寫到5:55。
用同樣的方法標明所有作業的預計完成時間。
接著給孩子5分鐘清空桌面、喝水、上廁所。
5點一到,設定20分鐘的倒計時,立刻開始做抄寫的作業。
計時器響后,合上作業本,完成了就在預估的時間后面打勾,沒完成就打叉。
接著休息5分鐘,繼續下一項作業。
要注意的是,計時結束后,該項作業沒完成也得停下來,不能耽誤下一項作業。
并且計時期間,孩子不能離開位置,就像考試一樣。
想要喝水、上廁所,只能利用兩項作業之間的5分鐘休息時間解決。
整個過程中,家長只負責提醒和監督,不要批評、打斷孩子,也不可以回答問題。
等到整個流程結束后,孩子可以統一提問不會做的題,或者重新規劃時間,完成前面沒寫完的作業。
這樣既能讓孩子有緊迫感,又能幫助他學習規劃和管理時間,慢慢改掉寫作業拖拉的壞習慣。
預習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僅能提高第二天的聽課效率,避免孩子上課走神,還能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如果孩子三年級了,還沒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或者不知道該怎么預習,他就已經落后尖子生一大截了。
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預習是講究方法的,不是快速地把課本看一遍,就算預習過了。
預習的目的應該是找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作為第二天聽課的重點。否則孩子很難做到45分鐘都不走神。
具體要如何預習呢?我們分科目來看。
語文:
1、熟讀全文,標好自然段,把字、詞這些基礎內容搞定。
2、通過查閱工具書、參考書,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寫作背景。
3、把課后題看一遍,不會的畫個圈,第二天上課時重點聽課、做筆記。
數學:
1、把課本通讀一遍,并把公式、定理整理出來。
2、重點看例題,嘗試做課后題,不會的畫個圈,第二天上課認真聽,聽不懂的下課一定要找老師問清楚。
英語:
1、單詞、詞組之類的基礎部分要提前背誦、記憶。
2、課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圈畫出來,上課認真聽。
很多努力型的孩子,年級越高,學得越吃力,成績也越不理想。
原因就是他們學習時不懂得抓重點、難點,總是想靠增加學習時間和做題量來提高成績。
這在低年級時還行得通,到了高年級還這么干,就只會累垮自己。
我們要告訴孩子,同樣的一頁課本中,有的知識是重點、難點,在考試中占比很大,有的則根本不會考,不值得他花費太多時間。
此外,課程中的難點、易錯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給孩子準備好各門學科的錯題本,讓他養成定期整理錯題的習慣。
考試前不要盲目刷題,重點復習各科的錯題本,就是最省力、最高效的復習方法,能幫助他輕松取得好成績。
以上3點就是輔導三年級孩子學習和作業的重點,能把它們做好,孩子的成績一定不會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