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下單買東西,經常在沒支付的情況下就完成了購物,直到月底突然收到銀行扣款的短信,這才發現被開通了一項服務,叫做“先用后付”。
既然叫后付,那肯定就是有人先替我們付了,那么到底是誰操碎了心,非要硬按著我們的手,把錢塞給我們花呢?這么做對他們有什么好處呢?
俗話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認同的話點個贊我看看有多少人,這里面自然有很多說道。
這錢到底誰替我們掏的?是平臺掏嗎?否也,平臺不蠢,不會替我們掏錢,錢墊付了,將來不還成了壞賬,變成零元購就麻煩了。
那么是賣家墊付的嗎?否也,賣家和我們一樣,本質上都是普通人,能把生意運轉起來就不容易了,進貨的錢可能都是貸的,哪還有錢替我們墊付。
可是墊付這個事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啊,又不是平臺,又不是賣家,所以到底是誰呢?是它,是它,就是它,少年英雄小哪吒,一個叫第三方支付公司從后面站了出來。
“先用后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簡稱BNPL服務,是外國先發明的,目的就是促成消費者直接下單,忽略價格。
舉個例子,買耳機,付錢的時候一看標價1000多,你可能就猶豫了不買了,這個訂單就流失了;一旦有了先用后付,你一點下單自動結賬了,沒看到結賬頁面,再價格敏感的用戶,到了月底收到扣款短信肉疼也沒辦法了。
其實做這種墊付的第三方金融公司早已遍布全球,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這里給大家提供一個表格,感興趣的暫停看一下。
你要理解的是,做生意的宗旨就是要賺錢,沒有人有義務做風險,認同的話點個贊吧。那么這些第三方公司到底怎么賺錢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一種方式是利息收入。一旦你選分期付款,這些公司可以收取利息或手續費,這是最主要的收入;另外,如果你逾期了,他們還能收取逾期費用,穩賺不賠。
另外,商家那頭他也會按訂單比例收取交易手續費,這就是典型的兩頭吃。等數據收集的越來越多會成為大數據,這里面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包括購物習慣,消費能力等等,可以拿來做各種分析,具體你懂得,咱們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所以先用后付到底好不好呢?只能說因人而異;消費到底誰在替我們買單呢?第三方BNLP公司。這下大家明白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