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2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預計首次超過1.4萬億斤,實現高位增產。(人民日報10月26日)
這個權威發布的“預計”,有著充足的底氣。夏糧早稻已收儲在手,夏糧2995.6億斤,比上年增72.5億斤,近9年增產最多;早稻563.5億斤。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截至10月24日,全國秋糧收獲進度達82.5%,又一個豐收季可以說是板上釘釘。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倉廩實,天下安。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區沖突和地緣政治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糧食安全越來越成為立國之本和民生的重中之重。我國連續10年取得糧食豐收,人均糧食達到近500公斤,超過安全線100公斤,意義之重大怎么形容都不過分。同時,這個成績也來之不易,必須十分珍惜。
保護耕地,不容失責。我國用世界7%的耕地,養育著世界22%的人口。在贊嘆這個“了不起”的同時,更要清醒地面對“人多地少”的現實。依法保護耕地要成為全國上下的共同意志,堅決扛起耕地保護政治責任,黨政同責,終身追責?!耙癖Wo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苯K更是人多地少,通過落實黨中央部署,耕地總量連續3年凈增約96萬畝,正以全國3.2%的耕地,生產了全國5.5%的糧食,供養了全國6.04%的人口。
科學收儲,不容疏忽。糧食從播種到餐桌,鏈條很長。收割環節、運輸環節、倉儲環節、加工環節、烹飪環節、用餐環節,都有損失、浪費的風險。豐產還要豐收、善藏、盡用。收割機械要不斷改進,推廣新技術、新應用,減少收割過程的損失,“顆粒歸倉”始終是農人的理想,把損耗降得更低是共同的目標。倉儲減損風險無處不在,如蟲蛀鼠吞,受潮霉變。江蘇開展“十四五”期間糧食綠色倉儲管理技術體系研究,將倉儲損耗率從8%降低到1.5%。
豐年防荒,飽時防饑。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既是廣大農民在國家關心支持下與自然災害頑強抗爭抵御的成就,也是今年旱澇災情相對近幾年較輕的結果。據統計,今年農作物累計受災1.35億畝,比常年減少4400多萬畝。面對地球極端氣候的變化,要有充分估計和準備。“飽帶干糧晴帶傘,豐年應該防荒年”“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是先輩的家訓和持家的經典。農業豐收,糧食增多,同樣要不忘珍惜,“光盤行動”要成為習慣和自覺。
“1.4萬億斤”,我國糧食產量再上一個新臺階;“端牢手中的飯碗”,我們的美好生活更上一層樓。我們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障糧食豐產豐收貢獻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夯實更加牢固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