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毛主席 陳國生 合影
前言
毛澤建又名菊妹子,是毛主席的堂妹,在毛主席的影響下,她沖破封建蕃籬門,毅然踏上革命的道路,但是在1928年,她與丈夫陳芬被反動派抓捕,英勇就義前,她視死如歸,嘴里唱著《國際歌》,高呼“打到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她是毛家第一個犧牲的烈士,演繹出了“湖湘菊骨傲秋霜”。
忠心赤膽照千秋
毛澤建家里自幼貧寒,父親因病早逝,而母親身體虛弱,無奈之下,便將她送到毛主席家里,毛主席的母親膝下無女,看到毛澤建后喜不自勝,便認她做了繼女,毛主席對這位妹妹也十分喜愛,對她照顧有加。
毛主席“走出家鄉,走向社會”“參加革命,改造中國”的理念深深地影響著年幼的毛澤建,在繼母去世后,毛主席回家奔喪之際,便提出要隨同前往長沙讀書的想法,毛主席答應了她的請求。
圖 | 毛澤建
毛澤建不僅白天認真學習,晚上還會參加夜校的課程,同時還積極參加到革命宣傳的隊伍中去:推銷革命書刊、印傳單、貼標語等。這段時間,毛澤建思想進步很快,在1921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女戰士,自此,因工作需要,她給自己取了個名字——毛達湘。
加入革命隊伍后,毛澤建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活動,積極發展黨組織,不畏強權,堅決與反動勢力作斗爭,團結進步力量,在街巷、碼頭、商場等地,發傳單、上街游行、支持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等,并發動群眾抵制洋貨。
在嚴峻的斗爭中,毛澤建堅定的革命意志,無畏的革命精神,贏得了廣大師生和組織的信任,被稱為“女先鋒”。這位“女先鋒”還深入到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給他們講革命道理,鼓勵農民要團結,隨著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農村大革命浪潮取得空前的成功。
圖 | 毛澤建
但是隨著敵人瘋狂的圍剿,再加上叛徒的告密,中國湘南特委遭到破壞,根據斗爭需要,毛澤建深入農村,擴大農民武裝,保存革命力量,與敵人展開游擊斗爭。可是在一次斗爭中,游擊隊遭到敵人猛烈的進攻,毛澤建和陳芬終因寡不敵眾而先后被捕,不久陳芬便壯烈犧牲了。
毛澤建聽到丈夫犧牲的消息,心里悲痛欲絕,正傷心之時,井岡山的紅軍部隊以飛快的速度將毛澤建救出,因為這次行動的迅速與絕密,并未驚動敵人。
彼時,毛澤建已經有孕在身,行動不是很方便,為了不拖累同志,她決定暫時留下來,躲避在一位農民家里。一天夜里,敵人挨家挨戶地搜查,可毛澤建正是臨盆之際,誕下一名男嬰,孩子的哭聲驚動了敵人,敵人立即上門抓捕,毛澤建身體虛弱,來不及轉移,被敵人抓去了,而孩子出生沒多久便不幸夭折。
圖 | 青年毛澤東
敵人用殘忍的手段毆打毛澤建,逼迫她說出紅軍的下落和共產黨的重要情報,可是不管用怎樣的毒刑拷問,毛澤建都始終無所畏懼,惡狠狠地向著敵人:“你們休想從我身上獲取到任何情報!”敵人無奈,便叫已經投降的彭瓚前來勸降,毛澤建橫眉冷對盯著叛徒說道:“怕死不革命,革命不變節,我寧愿犧牲生命,也不會叛變黨!”
敵人又將毛澤建送到耒陽新縣長那里接受審問,毛澤建看到新縣長時,認出此人便是曾經自己嚴懲過的劣紳蔡慶萱。蔡慶萱魚肉鄉里,無惡不作,甚至在催租時將老百姓活活打死,沒想到,他居然利用關系,當上了縣長。
蔡慶萱裝作很威嚴的樣子,詢問毛澤建:“你叫什么名字?”毛澤建蔑視著他,鎮定地回答:“我叫中國共產黨!”蔡慶萱說:“你們到處燒殺搶奪,做了多少壞事!”毛澤建說:“我們打的就是像你一樣的貪官污吏、地主劣紳,真正做壞事的是你們!”
圖 | 毛澤建 陳芬
蔡慶萱怒不可遏,對毛澤建狠狠用刑,不管刑罰多么重,毛澤建都不屈服,她大義凜然地說:“我為了天下勞苦眾生,死而無憾!”毛澤建在獄中寫下遺志:
革命輕易地成功,千萬不要做這樣的奢望,但是,人民終歸要做主人的,共產主義事業終究要勝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到那天,我們還會再九泉之下歡慶的!
1929年8月的一天,陰風大作,烏云密布,毛澤建被押赴刑場,她雖然戴著手銬腳銬,但目光堅毅,正義凜然,他一邊向前走,一遍吶喊:“今天殺了我一個毛達湘,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毛達湘站出來!革命者,殺不盡,斬不絕!”
圖 | 毛澤東
毛澤建犧牲時,年僅24歲,毛主席知道妹妹罹難的消息后悲痛萬分,不禁感嘆道:“菊妹子是個好黨員好同志,她死得很可惜!”
碼頭工人秘密安葬毛澤建
毛澤建犧牲后,國民黨衡山縣縣長蔡慶萱宣布了三天之內不準收尸的禁令,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第二天一大早,烈士的遺體竟然不知去向,而且連血跡也沒有了。國民黨發覺后,立刻派人四處查找,但是一直未找到,這件事情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原來,一位姓李的碼頭師父,親眼目睹了毛澤建被殺害的過程,回到家后反復思忖這件事情,毛澤建是為了廣大老百姓死的,他從外地趕來鬧革命,還不是為了大家過上好日子嗎?現在她去了,又舉目無親,自己應該為他做點什么。
圖 | 劇照 毛澤建
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妻子說了,妻子表示贊同,他便又叫了三名碼頭工人,不顧反動派的禁令,將毛澤建的尸體從馬王廟偷回來,安葬在距離馬王廟兩華里遠的西溪橋畔,為了方便日后尋找,埋在了一顆柳樹之下,并找來一塊磚頭,刻上了毛澤建的名字。
屈淼澄是毛澤建的戰友,1926年湖南衡陽農民協會成立時,毛澤建任婦女主任,屈淼澄任執委,那是兩人第一次在一起工作,并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這時,屈淼澄聽說毛澤建犧牲的消息,連夜趕往衡山縣,經過一番詳細的尋找,終于找到了碼頭工人李師傅。
李師傅將埋葬毛澤建的位置說了,屈淼澄當即對李師傅的義舉表示感謝。屈淼澄來到李師傅說的西溪橋頭的洼地,找到毛澤建的墓地所在,為了讓她能夠安息,屈淼澄找了八名碼頭工人,將毛澤建的靈柩轉移至湘江河畔公路旁的一塊凹地。
圖 | 毛澤東
為了今后方便尋找,屈淼澄刻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毛達湘女士墓”幾個字,后擔心被敵人發現來搞破壞,便將石碑朝下埋了。自此,毛澤建烈士靜靜地躺在湘江河畔,直到新中國成立。
為了緬懷毛澤建烈士,橫山縣委決定動員全縣人民找到毛澤建的土墓,可是當年的知情人大多都已經去世了,這便為尋找增加了難度,再加上經過40多年的風霜雨雪,很多印記都被侵蝕掉了,一直忙碌了十多天,都沒有半點發現。
這時,已經80歲高齡的屈淼澄聽說了橫山縣人民正在尋找毛澤建烈士的墓地,立即聯系了衡山縣委,根據當年的記憶,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信息,橫山縣的同志們正是根據這些信息,將搜尋的目標鎖定在金紫峰下公路一帶。
圖 | 毛澤建 墓
12月13日的中午,縣革委副主任黃國光帶領小組成員在公路旁的大樹下休息,一人用彎刀扎在草地上時,聽到了異樣的聲響,幾人走近,當即用錘頭往下挖,不久便看到一塊石碑,上面赫然寫著一個“毛”字,用清水洗干凈,一行文字映入眼簾:
民國十八年刊,毛達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氏。
一時之間,大家激動不已,紛紛高呼:“毛澤建烈士找到了!”
陳國生請求毛主席為毛澤建修墓
1950年2月,毛岸英代表毛主席回韶山老家時訪親時,在文運昌那里聽說毛澤建還有一個養女,回京后便將這件事對父親匯報了。
毛澤建的養女叫陳國生,是陳芬姐姐的女兒,毛澤建是她的舅母,因為陳國生的父親梁澤南一直為革命奔波,便將女兒寄養在外祖母家,毛澤建對這個小外甥女十分疼愛,后來梁澤南犧牲了,母親流落他鄉,陳國生便成為毛澤建的養女。
圖 | 陳國生
一次,陳國生與文運昌相遇了,文運昌將毛主席已知民間有一個“外甥女”的事情對陳國生說了,并鼓勵她給毛主席寫一封信,將自己的情況盡數向毛主席反映,于是陳國生寫了信寄往中南海,并很快得到回信,信中毛主席親切地稱呼她為“外甥”,這個稱謂令她激動不已。
1950年4月,陳國生隨同文運昌等人一同來到北京,三天后,在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的招待下,他們一起去了懷仁堂,在這里,陳國生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舅舅毛主席。
毛主席問陳國生:“外甥第一次見舅舅,有沒有帶什么東西啊?”毛主席的問話讓陳國生頗感為難,她只顧著見到毛主席而心生喜悅,卻忘了帶禮物,不禁滿懷歉意,說道:“三舅,我什么也沒有帶,不知道您需要什么!”
圖 | 毛澤東
毛主席搖了搖頭,知道陳國生是誤會自己的意思了,忙說道:“我是問你有沒有帶書信或者報告之類的材料!”經毛主席這么一說,陳國生才恍然大悟,她確實帶了幾封反映問題的書信,還有母親毛澤建在獄中寫下的親筆信,可是一著急,都忘在了旅社里。毛主席知道情況后哈哈大笑,說道:“我叫人去旅社拿吧!”
吃過晚飯,陳國生提到養母毛澤建的墳墓在橫山縣的金紫峰腳下,希望可以撥一筆款,為她重新修建墓地。
毛主席聽后沉默了半晌。他知道妹妹毛澤建和妹夫陳芬犧牲的過程,陳芬犧牲后首級都被割下來了,掛在在城門上示眾,毛澤建也是受盡了百般欺凌,視死如歸,沒有將情報告訴敵人,才英勇就義,他們還有一個孩子,取名叫“賤生”,當時賤生被營救出去了,可是剛出生不久就斷了奶,不久后便不幸夭折了。
圖 | 毛澤東
他們一家子都是為革命做過貢獻的,既是烈士,當為后人瞻仰,而且為了新中國犧牲的烈士實在太多太多了,他們的墓地都應該好好修一下,可是當下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需要搞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實在拿不出錢來修墓地。
毛主席只能遺憾地對陳國生說:“澤建的墓要修,陳芬的墓要修,千千萬萬烈士的墓都要修,可是現在不行啊!”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我父母的墓,至今也還是一座草墓,有許多人都建議我修墓,我都拒絕了。”陳國生感覺到了毛主席的無奈,也感受到了毛主席無私的精神,不禁對她心生佩服。
的確,曾有許多人建議毛主席興修祖墳,毛主席都拒絕了。直到1959年,毛主席回到故鄉韶山沖時,來到父母合葬墓前,眼前已經是雜草叢生,墳堆年久失修,使得中間塌了一個小洞,有人再次說道:“要不翻修一下吧!”毛主席回答:“不要修了,還是保持原樣的好。”毛主席輕輕地拔掉雜草,從周圍捧起土壤將小洞堵上,然后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毛主席對這個“外甥女”很是關心,在他看來,妹妹的養女,便是自己的親人,她將對妹妹的那份愛,全部放在了陳國生身上。
圖 | 毛澤東
1955年,陳國生和毛主席還見過一次面,毛主席主動詢問陳國生生活情況,是否有困難,得知他們夫妻一個月能賺80元錢,每月有10-20元的補助時,毛主席轉身對秘書羅光祿說:“他們家有4個孩子,但是只有兩個人掙錢,這是典型的困難戶。”
陳國生的女兒陳鋒跑來,調皮地對毛主席說:“外公,我想買一部車。”這句話讓陳國生有點尷尬,但是毛主席笑呵呵地撫摸著陳鋒的頭說:“叫你媽媽買!”陳鋒嘟囔著嘴說:“媽媽沒有錢。”毛主席說:“我給你媽媽錢,你媽媽不就能買了嗎?”
本來只是一句孩童的玩笑之言,沒想到幾天之后,毛主席的秘書來到陳國生住的飯店,遞給她280元錢,告訴她這是給孩子買單車用的錢,并且再三囑咐要專款專用。
圖 | 毛澤建雕像
毛主席知道陳國生的困難,那次離京時,毛主席還給她買了幾塊布,讓回去后給孩子做幾件衣服。自此以后,每年毛主席都會從自己的稿費中支出200元錢,讓秘書寄到陳國生那里,這對陳國生一家生活的幫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為毛澤建同志修建烈士陵園
1968年,根據湖南省委指示,衡山縣委開始修建毛澤建烈士墓,并于1969年正式完成,此時,正值毛澤建英勇就義40周年。1976年8月,經湖南省委辦公廳批準,將毛澤建烈士原墓拍照,遷葬新墓,并在紀念墓的基礎上,擴建了毛澤建烈士陵園。
陵園兩側雕刻了一對對聯,這是毛主席寫的一首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元換新天”,對聯兩側各寫了八個字,一邊是“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另一邊是“為人生死,雖死猶榮”。陵園大道包括了水泥道和石階梯,陵園內種植女貞樹、青松翠柏、紅菊果林,鮮花綠草交匯在一起,形成整片園林。
圖 | 毛澤建烈士陵園
過道盡頭的墻上,寫著“重于泰山”幾個大字,登上石階梯,陵園主體映入眼簾,這里是可容納數百人的墓坪,中間則是毛澤建烈士紀念塔,塔基上刻有“1905-1929年”的時間,這是毛澤建的生卒年,塔背上則鐫刻“毛澤建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并鑲嵌烈士遺像。塔尖上有鮮紅的火炬,火炬兩側分別有“2”“4”的字樣,表示毛澤建犧牲時年僅24歲。
整個莊園莊嚴卻又樸素,簡單不失大方。1972年,湖南省委公布其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正值毛澤建烈士誕辰100周年之際,興修烈士陵園紀念廣場,2017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之際,毛澤建烈士紀念館如期開館,將作為衡山縣中小學生愛國教育的基地,為后人學習之楷模,萬人景仰。
小結
毛澤建是毛家犧牲的第一個烈士,多年之后,毛主席回想起這位對革命有著堅定信仰的妹妹,依然痛心地說:“菊妹子犧牲得很可惜”,并且用“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來形容毛澤建的高貴品質。
陳國生提出為毛澤建修墓,出于孩子對母親的愛,而毛主席的拒絕,并非不愛自己的妹妹,他不僅是哥哥,還是一個國家的主席,身上肩負著這個國家的興盛建設,在抉擇面前,他選擇顧大家,不為利益,不搞特權,我們為有這樣的主席而感到自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